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2023-12-27石莹莹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石莹莹

中共白城市洮北区委党校,吉林 白城 137000

1 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

1.1 国家政策概述

我国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并非短暂的或偶发的,而是基于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对均衡发展的深刻认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乡村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机遇并存。要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仅依靠城市的进步是不够的,乡村的全面振兴同样至关重要。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更着眼于乡村的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创新[1]。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蓝图。该规则强调,要建设现代化农村,首先要确保五大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生态的宜居、产业的繁荣、文化的进步、有效的治理及居民的富裕生活。这些目标旨在为农村提供一个坚实、全面的发展基石,确保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稳固而有意义的[2]。

1.2 地方政策与实践

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和实践。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落地,揭示了在中国特色治理体系中,如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操作。多数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乡村振兴政策。例如,在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的地方,地方政府鼓励“农旅融合”,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风景名胜吸引游客,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乡村,地方政策倾向于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这些实践的背后,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深入理解和务实态度。各地政府不是简单地复制中央政策,而是在地方层面进行创新,确保政策的贴地性,以满足不同乡村的具体需求,从而实现真正的融合与振兴。

2 城乡融合的理论框架

城乡融合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和政策领域经过岁月的沉淀,已逐渐成熟并丰富。城乡融合旨在打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两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实现高度的互动和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城乡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从封建时代的城墙之内与之外,到近现代的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与农村的鸿沟,再到21 世纪初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的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旨在突破过去的限制,推进城乡在技术、文化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以达到整体发展的和谐与均衡[3]。这种转变不仅是在理论上的思考,更是在政策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城乡融合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理想,而是正在我国众多地区逐步实现的现实。

3 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机遇

3.1 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困境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繁荣与机遇。然而,城市化背后的种种问题与困境也日益显现,给整个社会结构及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迅速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基础设施方面,大量的人口涌入意味着交通、住宅、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剧增。这不仅导致城市的资源被过度消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如医疗、教育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盲目开发,使许多历史与文化价值丰富的区域遭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原本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地方文化在这种快速扩张中逐渐同质化,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与特色。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快速的土地开发模式助长了许多不健康的经济行为,如房地产商的过度投机。

第三,随着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遭到威胁。农民失去土地后,既失去了其主要的生计来源,又陷入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留在乡村的多为老人、儿童,他们面对的则是更为复杂的经济与心理压力[4]。

3.2 乡村的资源与优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角色与价值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乡村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与优势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关键基础与可能性。

第一,乡村的土地与生态资源是其无可替代的资产。在全球化与工业化的背景下,大部分乡村仍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系统。这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与生态平衡的现代社会,乡村的这些资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第二,乡村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也为其增添了独特魅力。从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到地方风俗,这些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为乡村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的热土。更重要的是,乡村社区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协作传统,在当今社会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为乡村社区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社会支撑。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社区凝聚力成为连接城乡、推进融合发展的桥梁。

3.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国家未来的重要议题。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自然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农田和水源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独特的屏障。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乡村往往更容易维持生态平衡,可为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荒漠化和维护水资源健康提供关键的生态屏障。此外,乡村的传统农耕方式更为生态友好,有助于维护土壤健康和提高农田生产力。然而,生态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环境,更是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生态资源如今成了其重要的经济资本,绿色农产品、生态旅游等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健康、绿色的生活选择[5]。总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城乡融合是实现这一发展的加速器,使乡村不仅为城市提供生态支撑,同时为自身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收益。

4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成功案例研究

4.1 国内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进,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城乡融合发展成功案例。

4.1.1 杭州市的“互联网+农业”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作为我国的“互联网之都”,其对于数字化的应用具有先发优势。其中,“互联网+农业”的应用模式最为显著。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与杭州市合作建设了数字农业平台。通过此平台,农民可以根据实时气象信息、土壤检测结果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值。同时,农产品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直达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既降低了成本,又确保了产品品质。在此模式下,乡村居民不仅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

4.1.2 成都市的“都市农夫”项目

四川省成都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人口众多,且周边农村地区资源丰富。为了实现城乡融合,成都市推出了“都市农夫”项目。这一项目的核心是建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鼓励城市居民参与乡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一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具体来说,城市居民可以在乡村租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或者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这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而且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模式还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两者间的联系与融合。

这两个案例均为我国其他地区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到,技术与市场是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人们对于城乡融合的认同与参与。只有这些因素协同发力,城乡融合才能够真正实现,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2 国外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我国面临的课题,部分其他国家也基于自身社会经济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在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这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4.2.1 荷兰的圆形农业生产模式

荷兰长期处于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条件下,这使得其在农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高效且环保的生产模式——圆形农业。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创建一个循环系统,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能够得到循环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例如,农业废弃物可以被用作有机肥料或是生物质能源。这种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对于我国来说,随着农村地区环保力度的逐渐增强,这种模式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4.2.2 日本的“六次产业化”战略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有限,其独特的“六次产业化”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战略旨在融合农、林、牧、渔业与加工、销售、旅游、教育等领域,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高附加值化。例如,日本部分地区将农产品加工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或将农业景观与历史文化结合,将其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景点。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同时为乡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这为我国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利用现有资源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4.2.3 法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法国长期以来注重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借助其丰富的葡萄酒文化、古老的村落和美丽的乡村风光,法国成功地吸引了全球的游客,使乡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短暂逃离都市生活、亲近自然的机会,还为乡村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方向。

国外的成功案例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但每个国家的成功发展模式背后都包含了对自身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对城乡融合的实际探索。因此,我国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吸取这些经验,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城乡融合之路。

5 城乡融合的关键因素与策略

5.1 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

实现城乡融合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与持续转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已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因此,现代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农村地区追求的目标。引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其与市场需求对接,将传统的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商品,但此转型不能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基于乡村的丰富资源和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逐渐崭露头角,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而且为城市居民构建了一个归于自然的休憩空间。这种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不仅是对乡村传统产业的升级,更是对乡村整体发展模式的创新。然而,这一转型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乡村内外的资源,形成多个高效、互补的产业链。只有这样,城乡融合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点,进而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2 人才培育与流动

人才作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推动力,其培育与流动直接决定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速度与深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价值超越了资本;尤其是乡村地区,人才短缺常常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使乡村青年享受到与城市青年同等的教育机会,成为当务之急。人才的流动不仅是城乡之间的,还涉及国际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鼓励城市人才流入乡村,甚至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为乡村居民带来新的视角和技能,对于乡村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反之,乡村人才流入城市后,也可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再回到乡村进行推广和应用。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出台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可为人才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但更为根本的是,乡村需要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氛围,使人才愿意留下并投身乡村的长远发展,进而实现城乡人才的有机联合与共同进步。

5.3 技术创新与应用

技术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农村地区常常被视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边缘”,但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背景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变得更为精细和智能。通过应用传感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装备,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实施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更是为农产品提供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追溯,确保了食品安全和生产管理透明。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的地理限制,使农产品能够直接进入大型市场,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电商平台的崛起,为乡村特色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和销售空间,同时可助力乡村品牌的打造与传播。技术创新与应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和经营能力,而且为乡村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价值与意义,在城乡融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4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5.4.1 地方政府的优势与责任

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优势并非天然存在,而是由政府的权威、政策制定权力及对地方资源的掌控所赋予。正因为拥有这些优势,地方政府能够对乡村振兴进行宏观指导,为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

随着城乡差距逐步凸显,地方政府在维护农民权益、平衡城乡利益关系中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地方政府在城乡融合中的责任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需要确保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第二,面对日益复杂的城乡关系,地方政府需要以开明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推动城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消除双方的隔阂和矛盾。第三,地方政府还需要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给予乡村全面的支持,确保乡村在城乡融合的大潮中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5.4.2 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

城乡融合发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地方政府具有直接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权力,是城乡融合中最为关键的力量。通过精心设计的政策,政府可以为农村引入先进的产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农村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城乡均衡发展的目标。财政支持可为政府政策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这不仅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涉及对农民培训、农产品市场化及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预算、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或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必须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确保其在乡村振兴中投入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从而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6 城乡融合发展前景展望

城乡融合被认为是21 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更触及文化、生态等层面。结合前述探讨,可以看到我国各地方政府已开始深入推动城乡融合,相关政策和财政手段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将更加深入人心。乡村不再仅仅发展传统农业,而是可以与城市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交融和共享。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将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推进,乡村的地理位置劣势将得到缓解。这意味着农村可以更容易地接入全球市场,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务和机会。然而,也应警惕一些潜在的挑战,如城乡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过度扩张、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时,必须注意保护乡村的独特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7 结束语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当代社会经济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与互动,旨在实现区域均衡与共同繁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成功案例,均突显了产业转型、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在城乡融合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地方政府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决定了城乡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然而,这一过程仍充满了挑战,未来需要在坚持创新与保持乡村独特性之间寻找平衡,在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失乡村的原始魅力。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