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机制与路径选择

2023-12-26汪金菊王亚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三进育人思政

汪金菊 王亚萍 张 玉

(合肥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引领。高校育人主体肩负培育“四有”新人、培养勇担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必须高度重视“三进”工作,切实用新思想引领新青年担当时代使命。

一、推动“三进”工作的意义

(一)“三进”工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1]。高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建立价值认同、确立正确政治立场的重要载体。青年价值取向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发展。因此,高校育人要抢占先机,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通过开展“三进”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正面引导、理实结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行稳致远。

(二)“三进”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遵循。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踌躇满志又亟须精神力量指引。引导他们自觉地用主流意识形态应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形成高度的价值认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三进”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遵循,帮助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鼓励他们用新思想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三进”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学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课题,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树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学习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自己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学习有关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新形势下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必须坚持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二、“三进”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教材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1.新思想要落实到思政教材中。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出“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2],次年8月这一方案又再次得以重述。经过多方努力,新思想概论课程于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推进。由于推行较为急促,教材的配备工作滞后,导致学生上课时教材没有到位。教师备课时只能将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重要文件、文献与2021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相融合,参与国家思政教育平台备课会,积极学习、领会新思想。因而更为科学、严密的教材体系建设亟待解决。

2.“课程思政”受限。课程思政受到专业教师自身政治水平的限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的链接点发掘较少,课程任务重、时间紧等因素导致“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非常有限,上下“一盘棋”大思政格局搭建困难,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健全。

(二)课堂设计供需失衡,话语机制不健全。照本宣科式的传统宣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求知诉求。学生想听的教师给不了;教师给的学生不想听,这是思政课堂的一个供需失衡问题。

(三)“入脑”效果不明显,评价机制不健全。除了知识层面的试题考核、调查问卷、论文撰写,怎样健全“三进”工作的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努力。

有学者认为:“评估体系遵循客观性、一致性、全面性、目的性评估原则,依照情感标准、认知标准、实践标准、价值标准的评估标准,选择专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阶段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他者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手段,评估的实施要确定评估目的,选择评估类型,制定评估方案,开展评估活动,总结评估成果。”[3]不仅将教师落实“三进”工作这个“点”纳入考核范围,而且要将教师“立德树人”这个“面”的教育成果纳入考核范围,如,关注学生的舍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重视日常的教学管理,让教师自觉担当起培养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神圣职责。相对说来,这方面评价机制是不健全的。

三、推动“三进”工作路径选择

(一)认真落实先决条件:“系统进教材”。编制科学严谨的教材、大纲,将新思想融入课程教案、课件中是“系统进教材”的先决条件。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积极融入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与时俱新。同时将新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系列思政课程无缝对接,编写教学大纲、整理课件、制作教案,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程中的主线作用。同时通过教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融合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使师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新思想体系。

(二)切实抓好关键因素:“生动进课堂”。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关键。切实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为新思想代言,为新中国发声。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的益友良朋、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理论学习、学术交流、技能竞赛、教案评比、集体备课、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涵养和教学功底。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积极向上、有亲和力的教师同样可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加强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和学管教职工的思政育人工作的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大思政”协同育人的合力。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传授效果备增。调查法、比较法、讨论法、辩论法、例证法、多媒体等方法的运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遵从课本大纲的基础上增加时事热点讨论、聚焦重大问题分析、针砭时弊、直面学生关切,激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获得感。

3.拓展思政课堂为“三进”工作育人更具成效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已经在各个领域彰显优势和特点,微课、慕课、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不仅帮助高校从容应对紧急公共突发事件下的教育困境,更拓宽了思政课堂的渠道。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丰富了教材体系的内容,线上讨论、练习、小组作业汇报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线上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增加了新思想“进课堂”的路径和效果。

(三)认真落实中心任务:“扎实进头脑”。

1.“扎实进头脑”离不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翻转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平台、多渠道、全员参与,宣传新思想的精神和内涵。除了课内学习,同时鼓励学生课外“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读书沙龙、小组学习、“红书大比拼”、我来说新闻,“学习强国”、知识竞赛、VR 课堂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深刻领会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感受新思想的高度、广度和深度,领会新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2.“扎实进头脑”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文化活动的渲染。通过红歌传唱、党史故事我来讲、“家风传承”演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谁不说我家乡美”“我最崇拜的人”、板报评比、乡村振兴计划和红色微电影等活动,让同学在搜集资料、形成文稿、制作PPT、微视频、演讲、汇报的过程中,通过人物故事、时代变迁、家风传承更多地了解历史、触摸文化、承接使命,通过思想温度的传递,形成对新思想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3.“扎实进头脑”离不开青年学生的躬身实践,通过参加党团专题活动、志愿者服务、环保小达人、红色教育基地研习、“三下乡”“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和大学生讲思政课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大学生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树立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与判断。

“扎实进头脑”成效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之中,在行动中践行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通过挖掘、表彰、宣传、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让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信待人、见义勇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课程育人的全过程,不断探索和创新育人机制和渠道;加强校企合作、调研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认可度;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更好地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春风化雨的润心作用,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共同培育“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结语

以新思想为引领,以新时代为契机,以培育新青年为使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向前。“三进”工作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战略任务,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发挥育人合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三进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