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体检的衢州共富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2023-12-26任魁魁余丽燕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35期
关键词:衢州市衢州社区

文/任魁魁、余丽燕 衢州学院 浙江衢州 324000

刘武斌 衢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衢州 324000

引言:

衢州以“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为城市品牌,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美城、开放大气之城和创新活力之城。2016 年11 月,获得“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2017 年,在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49,同年12 月,进入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 强;2018 年,衢州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22 年,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在参评城市由41 个倍增到98 个的情况下,衢州排名第四。衢州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多个重要试点城市。

1.城市体检的现行意义

按照现行的城市体检评估要求,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城市空间品质的短板和风险,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局的主要负责人表明,这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1]。现行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从生态宜居、交通便捷、安全韧性、健康舒适、风貌特色、多元包容、整洁有序、创新活力的八个方面针对性分析和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安排,针对性指出具体发展的多方面问题,助力城市建设更加宜居、乐业。

具体来看,资源型城市可重点关注底线管控类指标,如“三线”落实、耕地保护、地质洪涝灾害,以及全域约束性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管控类指标;交通枢纽型城市可重点关注网络连通、对外交往、对外贸易等开放类指标;生态宜居型城市可聚焦生态安全、城市韧性、绿色低碳类指标;创新型城市以发展模式、投入产出等指标为重心[2]。

2.衢州市新一轮城市体检报告分析详解

2.1 特色成果总结

2.1.1 生态建设

目前衢州大力打造园林精品工程,例如:衢州市公园绿地底层治理工程、衢州学院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九华北大道东侧、盈川东路拆墙透绿绿化景观衔接工程等12 项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有效改善了城区公园绿地底层植被观赏性不强、通透性不够的问题。截至2021 年底衢州市辖区内绿道共计320.38 公里,省级绿道长度约145 公里,占比45%,可见衢州市辖区内的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逐年提升,按照住建部提出的70%作为标准值,在2021年衢州市就已经达到94.53%,评定结果为优。

2.1.2 社区服务

衢州市作为全省首批率先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创建的地市,不仅在试点创建未来社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同步启动了未来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社区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目前,衢州市已经申报创建了4 批共计23 个未来社区项目,试点创建的个数位居全省前列,总投资金额达到413.55 亿元,已经完成投资金额达到96.18 亿元。同时,衢州市还申报创建了两批共计32 个未来乡村项目,现已经完成一轮投资金额达到8.6亿元,计划投资金额为18.7 亿元。按照“中心城市建成区全域覆盖、县城建成区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制定了全域未来社区布点规划,其中市区以0.5 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为覆盖范围,原则上不打破街道行政边界,将市区划分为70 个社区,并制定了分步实施的计划,县市也在参照执行。乡村方面,衢州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落实了城乡风貌管控要求,在“1+4+1”乡村规划体系的引导下,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建设100 个具有前瞻性的乡村,并与超过300 个周边美丽乡村进行联动,实现人口相互交流、地理位置相近、产业相互融合的组团式、片区化发展,从而形成共同富裕的联盟。

2.1.3 城市内涵

衢州市自打造南孔文化品牌之后,陆续改善和建设了诸如南孔书屋、北门街和水亭门等历史文化招牌。据统计现衢州市辖区内共建成运营南孔书屋54 家,建筑总面积达到1.2 万平方米,藏书46 万册,累计进馆人数达560万余人次。对于水亭门和北门街这两个具有晚清至民国时的遗址,衢州市政府住建局积极谋划实施“古城三修”十大工程,出台了《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确立了名称保护规划的龙头地位。另外,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文化”的创新商业模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价值挖掘,推动地方特色老字号入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给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建立更好的平台。

2.1.4 优化营商

衢州市2020 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位列全国前十,在一般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国家发改委对衢州市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提出了认可,将衢州市列为全国15 个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之一,并且相关优化措施被写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此前,衢州市在2018 年的全国首批营商环境评价中也取得了卓越成绩,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厦门和上海。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衢州市政府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衢州市政府的“五聚焦”政策内容为:

(1)聚焦审批集成,迭代推进项目投资全流程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分类审批改革,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80 天”、分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 个工作日”;搭建衢州市智慧建设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和信用信息共享,形成全过程数据链条,构建现代管理体系。

(2)聚焦企业需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实现开办企业“一个环节、一小时出件、零成本”;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支撑,开发“跨省通办”办件流转平台,探索证照互传互认、归集管理,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跨省通办”改革。

(3)聚焦复工复产,全力助推服务企业集成化改革。

(4)聚焦创新协同,建立事中事后新型监管机制。构建信用+监管闭环链,将105 项承诺事项纳入信用闭环监管,在双随机抽查中引入信用规 则,协同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

(5)聚焦公平公正,努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2 展露问题总结

2.2.1 土地利用问题

2021 年衢州市市辖区建成区内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5 万人的城市建设用地占比为10.56%,较上一年升高9.09 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将住建部提出的≤25%设置为标准值且每年应呈现下降趋势,可见衢州市市辖区内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新建的西区社区人口密度处于0.7-1.5 及大于1.5,但占地面积较大的老区的地方人口密度最大不超过0.7。通过横向对比浙江省内城市以及衢州边缘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衢州市人均建设用地在2021 年高达206 平方米,极大的说明了衢州市地区的土地开发商业化不合理不协调等问题。

2.2.2 片区组团规模

衢州市市辖区内现有西区、老城区、南区、东区、北区五处片区,各大片区的边界清晰在城市空间上的组团特征较为明显,空间形态也是十分完善。但是,各片区的功能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的中心功能集中在老城区中心、个性化创新化功能集中在西区,周边各组团缺乏中心,主要依靠大组团片区的中心职能,缺乏自身地位。

2.2.3 公共区域服务

作为老旧新城相互融合的衢州城市,具有大多数融合型城市的通病。目前衢州市辖区内的老城区和自建房片区天空率低,建筑面率高,街道空间狭促单调。城市道路在前期规划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机会留有空间,以至于现在社会停车不足、老城区缺口大、路边随停现象过多,甚至造成衢州在交通、生产等各类城市运行安全事故管控效果不佳。众所周知,城市的高速发展必然离不开道路的贯通与连接,因此,衢州的道路规划需进一步完善并推动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建设。

2.2.4 工业区品质

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的衢州,是浙江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基地两块“金字”招牌。近年来,衢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培育发展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可见化工产业在衢州占地的高位非同一般,其中龙头企业当属巨化集团。巨化集团坐落于巨化区,通过老龄化程度、老年人口对比分析,我们得出巨化居住区的老龄人口占比是比较大的。然而,居住区面对老龄人口的配套养老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在老年人口居多的片区住房楼中拥有电梯的屈指可数,根据相关调查2021 年衢州市市辖区内累计完成电梯安装单元数为14 个,既有住宅楼电梯家装率为0.30%。这对于老年人口的日常出行是十分不利的,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城市应该切实解决的痛点之一。

3.衢州市共富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3.1 智慧道路,便捷出行

首先,智慧道路建设要围绕“智慧之路、便民之路、未来之路”的目标,通过外场感知、边缘计算、支撑环境、应用支撑和功能应用五层业务架构,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整合、应用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智慧道路的信息全面性和功能多样[3]。衢州政府应根据城市的内在发展需求,规划建设符合实际的城市道路网,确保道路布局合理化、人性化。同时,要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提高道路的质量和容量,增加道路的数量和宽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执法,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通秩序第三,要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公共交通是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质量。同时,要鼓励市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行等,减少汽车使用,降低道路压力。第四,要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加强交通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建设交通信息平台,为市民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帮助市民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同时,要推动交通信息与城市其他领域的信息的融合,实现交通与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协同发展。政府应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的科学研究,引入先进的交通规划和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交通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最后,应加强交通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调,实现交通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社区服务,注重品质

3.2.1 集权自治理式小区

根据衢州市“四个维度”高质量推进城乡未来建设中指出,按照“中心城市建成全区域覆盖、县城建成区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衢州市政府将在接下来编制完成全域未来社区布点规划。其在未来社区的管理模式中衢州市申报的《无物业小区清零活动》以超过90%的高票获选,这一模式的提出给后续各大城市建立未来社区的管理方法提供了优秀的案例。该模式从“构建区域化‘大物管’、“正向+反向”优化提质、“因地制宜推进清零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以衢州市为例首先重新规划原认定小区总数,采用就近原则重点设计划分没有明显界限的老旧小区,经过新一轮划片目前衢州市内认定小区(片区)总数761 个,其中物管小区467 小区,业主自管小区72 个,社区托底小区(片区)222 个。其次,开展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考评、“邻礼通”物业万户评等活动,利用双向的反馈完善物业服务监督考核。极大的提高了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进一步刺激物业公司的担责、负责、履行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最后,政府采用“一小区一策”,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灵活推动清零活动,这样的人性化政府兜底更加说明了政府对建设高品质未来社区的决心。

3.2.2 人文和谐式小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高楼大厦对于人际交往带来的阻断影响已经是一道巨大的鸿沟了。一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一片小区的邻里互不相识,人们逐级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陌生。因此,构建具有人文和谐式小区,注重居住体验,消除孤岛隔阂。人文和谐式小区的建立一方面离不开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更加侧重于文化建设,结合衢州文化特色提出属于符合本地居民社区理念,例如:坚持倡导友好的邻里关系;发扬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建设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的社区。同时积极建立供社区居民进行多方交流的平台,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家家亲、楼楼亲、区区亲的和谐小区。总之,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等多种分析方法,以社区为单元进行网格化分析,注重不同指标的叠加分析,更细致地发现各街道、社区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提升[4]。

3.3 创新驱动,内在活力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构建部、省、市三级CIM 平台建设框架体系。这些措施旨在为夺取全面发展现代化城市的伟大胜利做出贡献。

衢州市所拥有的城市数据基础条件较好,根据调查显示衢州市数据开放平台现已开放43 个市级单位以及6个区县数据,1042 个数据集(含1044 个API 接口),6494 项数据项,54582.52 万条数据。其中“数字燃气”工作成效显著,但系统安全性运营监管缺失。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提高CIM 平台的建设应用以及加大智慧管理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在城市发展中融合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城市发展来说是一场弯道超车的机会与挑战。衢州市未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 “CIM +文旅”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历史文物场景的数字化修复与保存,实现衢州特色旅游项目的数字化发展,进行文旅数字产业升级,带动新型的数字消费;另一方面是“CIM +企业”,运用数字平台可以更好的服务“五聚焦”政策,同时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 家。

结语:

城市体检属于一套多层级、全方位的评级指标体系,可精准筛查并治理各种城市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该套方法体系涵盖了生态宜居、整洁有序、健康舒适、交通便捷、安全韧性、创新活力、多元包容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可 从多个层次全面助力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城市评估不同,城市体检的动态性与时效性特点十分突出,本质上是通过建设美丽城市来促进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当城市实现了城市体检设定的各项体检指标阈值或目标导向值时,即意味着城 市达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能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5]。针对本次城市体检进行深刻分析城市的优劣,以建设共富宜居城市为核心,从智慧出行、社区服务、创新活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充分利用衢州市内的文化优势,积极响应四省中心、大花园的建设号召,推动衢州高水平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争取早日建设成共富宜居城市,推动城市活力新面貌。

猜你喜欢

衢州市衢州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衢州烂柯山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