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城区排涝泵站标准化管理工作思路及对策

2023-12-26蔡宇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泵站

蔡宇军

(梅州市梅州大堤管理处 ,广东 梅州 514000)

1 基本情况

梅州市城区洪涝灾害防御体系由梅州大堤南堤、北堤、东堤、西堤(程江河堤)和相关排水排涝设施组成,南堤、北堤、东堤由梅州大堤管理处管理,西堤由梅县区水务局管理。根据2023年2月统计,围内共有排涝泵站(电排站)16座,装机59台,总装机16180kW,排涝流量239.765m3/s,排涝标准均为10a一遇24h雨1d排干。梅州大堤南堤建有梅塘电排站、近梅桥电排站、叶屋桥电排站、下车坝电排站、七孔闸电排站(中型),总装机容量3845kW,排涝流量51.24m3/s;北堤建有黄塘排涝泵站(大型)、黄塘电排站、南门电排站、东桥电排站、东湖泵站(中型)、周溪河电排站,总装机容量9195kW,排涝流量142.52m3/s;西堤建有镇江寺电排站(中型)、八角亭电排站(中型)、卢屋岗电排站、乌廖沙电排站、大喜电排站,总装机容量3140kW,排涝流量46.005m3/s。

2 标准化管理创建背景

根据2021年9月印发的《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水农水农电函〔2021〕1428 号)文件精神,每个市选取≥1 宗大中型灌区、1 宗泵站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梅州市水务局以兴宁市城区电排站(西站)做为试点,成功创建梅州市首个大中型排涝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标泵站,于2022年3月被广东省水利厅授予达标证书。2023年1月印发的《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知》(粤水农水农电函〔2023〕104 号)将全省工作目标任务分为2个阶段:①2025 年底前,“十二五”以来建成和实施过改造项目的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实现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②2030 年底前,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梅州市水务局据此积极开展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2023年以梅州城区排涝泵站为切入点,计划完成对黄塘排涝泵站、七孔闸电排站、东湖泵站的标准化管理创建。

3 推行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问题

泵站标准化管理要求在组织、安全、运行、信息化、经济等管理制度做到健全,其中涉及到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在工程类型、结构、设备等方面已具备可行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但在某些方面如安全生产、信息化、自动化等仍缺乏一些参考规范、实践标准等。各类标识标牌、警示牌、公示牌等均无统一标准,导致各个泵站的各类标识标牌、警示牌、公示牌种类不全,尺寸、形式多样。没有系统的技术管理规范涵盖泵站在组织、安全、运行、信息化、经济等管理环节,将影响泵站工程标准化管理全过程。

3.2 划界确权问题

划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是水利部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解决长期存在的水利“重建轻管”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和效益发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法治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梅州城区积极开展堤防和电排站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2020年10月完成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同年12月29日,梅州市水务局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水务局专栏对梅州大堤堤防和电排站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成果进行公示,因划定范围内涉及市政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与其他主管部门存在范围交叉、责权模糊等情况,划界确权工作停滞。

3.3 泵站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梅州城区排涝泵站存在人才队伍老化,职工文化程度偏低,大学专科及以下层次占比56%,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1%,高级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随着泵站工程技术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缺口较大,受体制机制、薪资待遇等条件限制,高素质技能人才引进不畅,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泵站管理不断升级的需求[1]。

3.4 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

自动化设备包括远程智能控制、监测、保护、预警,各方面必须由计算机控制,及时收集各设备数据记录并分析,快速而准确的发出预警、保护、自动控制等,对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等防患于未然,使泵站运行更加可靠,更加高效。如今梅州城区大中型泵站建成投运均>10a以上,启动机组均采用自动化控制,具备一定的监控设施,但自动化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在自动化监测、预警、通讯、智能化等技术相当落后。

4 推进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五个方面扎实开展泵站标准化管理工作。

4.1 加强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泵站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根据泵站职能及实际运行情况,对照批复的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合理设置岗位和配置人员;足额落实“两费”,并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经费,积极争取各级水利发展、涉农、融湾振兴等项目资金支持;推行管养分离和竞聘上岗制度等,建立健全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泵站管理体制。

2)梳理制度,查漏补缺。根据工程管理需要,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泵站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管人管事,对关键岗位制度上墙明示。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促进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体制机制完善,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执行有力。

3)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泵站人员结构。制定完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严格落实培训上岗制,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同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泵站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通过竞聘上岗,逐步实行将管理绩效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泵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泵站管理水平与能力[2]。

4)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推行水文化建设。努力挖掘泵站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等,应积极创建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打造泵站科普基地,加强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引领示范作用。

5)重视水环境保护,提升泵站内外形象。加强泵站管理范围内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站内绿化程度;保持管理区域整洁,环境优美;保持管理用房及配套设施完善,外观形象好。

4.2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不断完善防汛抢险、事故救援、重大工程事故处理等应急预案,与市政排水、堤防管理单位等多方协作,确保物资、器材及人员的配备满足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的要求,并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2)继续推进划界确权工作,明确泵站管理和保护范围并设置界桩、界碑,对范围内重要工程设施、重要保护地段、重大危险源设置禁止事项告示牌、安全警示标志等。

3)建立健全工程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登记建档制度,依法依规对工程进行管理和巡查并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实行责任到人制,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形成安全管理闭环。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机制。

4)泵站安全设施设备每年进行≥1次的检查、检修、试验,特种设备、计量装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检定,确保工程设施设备齐备、完好。重大危险源应辨识管控到位,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和人为责任事故。

4.3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1)服从城区应急防洪联合调度,在城区排水除涝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细化泵站运行调度方案,并按规定报批或报备。

2)完善泵站建筑物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责任明晰且落实到位,保持设备铭牌完整、标识清晰,状态良好,确保建筑物无安全隐患且按设计标准运行。

3)建立健全《泵站安全操作规程》、《泵站运行规程》和运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年年末对泵站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管理处。

4)制定泵站工程检查和观测制度,开展工程观测和经常、定期、专项检查,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保证观测、检查记录的真实性,并做到尽量详细。根据观测、检查记录定期开展“回头看”,提出有利于工程运行、管理、维修等方面的建议性意见或方案。

5)制定泵站工程检修维修制度,每年汛期后随即编制检修维修计划,按计划开展建筑物、设备的检修维修,并做好质量、工期、投资控制,按期按规验收。

6)制定泵站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指南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做好运行、检修维修、观测等技术资料的整编和归档。

4.4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积极关注技术革新,培养信息化智能化专业人才,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要具备创新精神。

2)积极推进泵站管理现代化建设,积极尝试新技术,引进或开发先进的运行管理设施,建立安全可靠运行的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4.5 强化经济管理

1)建立健全泵站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确保泵站人员经费、项目建设和维修养护等经费足额落实,经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从制度上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2)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种社会保险,确保人员薪资待遇符合本地工资标准。

5 实施步骤

根据梅州2023—2025年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达标管理任务指标分解表,对梅州城区黄塘排涝泵站、七孔闸电排站、东湖泵站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参照《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知》(粤水农水农电函〔2023〕104 号),对以上3座泵站状况分别进行自检自评和考核,力争考核结果在900分以上,并将自检自评结果报梅州市水务局,然后根据梅州市水务局考核反馈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加强整改,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动员部署阶段。制订《梅州大堤黄塘排涝泵站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成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及时宣贯标准化管理有关文件,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标自查阶段。各部门根据本方案任务分工,认真开展对标自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补好短板,把每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全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全面创建阶段。按照统一部署和具体工作计划,软件和硬件两手抓,制度体系建设和工程措施同时推进,着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

4)总结提升阶段。根据专家组考核意见,组织开展查缺补漏工作,完善提升标准化管理创建成果。认真总结泵站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经验和做法,提炼建立长效机制。

5)长效管理阶段。梅州市水务局应适时组织复核,不定期进行抽查,复核或抽查形式包括现场检查、档案检查等,内容包括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问题整改等情况,并对复核或抽查结果予以通报。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泵站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陈提升开展仪式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梅州,“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