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焕新:新时代少儿农民画孵化的路径

2023-12-25杨月萍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民画美术创作

杨月萍

少儿农民画,指儿童借鉴和融合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融入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进行创意性的绘画。在内容上以家乡生活的景、事、物、人作为表现内容;在表现方法上,采用新纸张、多材料、异媒介等,进行辅导方式革新;在艺术样态上,吸收其他民间艺术、非遗元素等,使少儿农民画呈现出一种质朴纯真的“风格”作品。少儿农民画传递画面形象关系、色彩意蕴和形象符号,表达内心情感、意识和思想。

1988 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作为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设立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将浙江省非遗项目“秀洲农民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让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了解农民画创作的思想精髓。在开展“农民画进校园”教学实践中,形成显著的美育特色,同时在“双减”背景下,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充实学校美育教育做出努力。

研究创新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孩子学得轻松、自由,作品富有原创性和展现学生个性。杨景芝等《青少年艺术转型教育》指出:“近年来民间文化热,反映我国的文化意识自觉,学习民间美术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1]将非遗项目“秀洲农民画”引入课堂,旨在让学生感受农民画创作的思想精髓,推动新时代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探索。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课堂实践、创意表现,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传承与发展。少儿农民画教学创新让学生置身于新时代农民新生活情境,其有助于展开多视角美术教学创新。少儿农民画教学创新提出“以‘新’焕新”的学教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点,激励学生挖掘新内容、探索新材料、运用新手法,以此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和儿童画原创表现力。

一、情境性诱导

通过美术教学实践,不断地优化孵化路径,以呈现更原创、本真特色的儿童画作品。通过聚新题材创新内容、用新材料创新手法、探新形式创新风格三大板块的研究,推进新时代少儿农民画学教路径创新。

从新时代新生活的真实情境入手,挖掘少儿农民画的新题材,运用诱导方式孵化新的内容,助力新创作。教学中,主要采用“入情境—寻素材—定主题—新创作”四步教学加以推进。

1.聚新农民,创新人物画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如今的新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将诞生一大批新农民,新农民的蜕变主要有三个新:一是新形象,新时代的农民爱时髦、爱打扮、家庭环境布置等方面有了新的改变,体现了时下新农民形象;二是新劳作,网络直播售货、家庭工厂作坊等让农民有了新的角色;三是新休闲,乡村广场舞、健康绿道行等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表现新时代新农民形象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创作人物画时,重点诱导聚焦这些新变化,着重表现他们的新形象,传递对新时代新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聚新农耕,创新场景画

新时代的农民运用新科技革新农耕方式,比如机械化播种、自动型收割与采摘、无人机施肥、人工降雨等,展现了与传统农业大不一样的场景,引导学生直面机械化新农耕的情境,其有助于学生挖掘更多的劳作素材。学生在传递信息中,梳理总结出创作的思路,从生活、自然中感知少儿农民画创作的趣味内容。如执教《农忙时节》一课中,采用“情境式体验”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劳动场景,观看当下农耕采用机械化操作的视频,展开主题创作分享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信息互换—主题构思—定稿创作”的过程,抓住新时代农耕场景的特点,作品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和原创性。儿童通过美术创作用独特的视角展现社会进步新面貌,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聚新活动,创新风俗画

新农村的“民俗非遗活动”,年年办年年新。农民画家们生动地描绘《过大年》《元宵节》等作品,这些作品中透着淳朴与真情,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这样的民俗活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传承呢?可以采用“抓趣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执教《端午习俗》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非遗项目“端午粽子”这个题材,抓住包粽子比赛这个趣点,开展真实体验活动。通过“学—做—创”的实践过程,身心体验感强,这样用心创作的少儿农民画作品,画面更生动。《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与音乐、文学、科学、劳动等学科融合,实践“以美育人”的教育新理念。此刻,学生不仅是为了美术创作,更多地掌握生活技能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新时期的农村有着丰富多彩的新活动,如2018 年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各种趣味的“庆丰收”活动,其他还有农民运动会、时尚婚嫁等新习俗打破农村传统的做法的束缚。这些不仅反映出农村破旧立新的变化,更折射出新农人的先进思想,都可以作为新时期少儿农民画创作的好素材,为此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摄影等,通过“选取—整理—构思”,从儿童的视角表现新农村新风尚。

总之,学生在聚新题材创新内容过程中,要抓取兴趣点进行搜寻、勾勒、创绘,表现出民俗活动的喜庆和热闹。更重要的是,通过新内容的挖掘,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

二、实验性探索

通过实验性探索,不断地优化孵化路径,帮助学生找新材料创新手法。美术是材料的艺术,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少儿农民画的创新,广泛地开展新材料的实验很重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寻材料—探特性—创画面”三步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创玩中发现新手法。

1.找新纸张创新肌理

当前适用于美术创作的纸张品类纷繁,传统的农民画主要用水粉纸、宣纸。其实,不同的纸张有不同的肌理效果,比如油画纸表面粗糙,可以创作出斑驳的肌理感;水彩纸可以产生水痕淋漓、自然晕染的效果;铜版纸的光滑特性,可以做色彩的半透明重叠效果;还可以用纸巾、布料来做肌理图案等。鼓励学生创作少儿农民画时,在各种纸上进行“材料实验”探索,甚至可以打破传统方式,在棉布、草纸、木板上革新表现。如执教《秋收》一课时,尝试用“有色宣纸+彩墨”进行表现,很好地出现晕染效果,打破传统农民画规整的造型方式,表现出秋天景色的色彩意境之美。这样的创作,学生基于传统又不断创新。

2.找新画笔创新笔触

传统的农民画都是以色块平涂为主,表现语言单一。在少儿农民画辅导中,我们鼓励学生尝试用马克笔、油画棒、炫彩棒、色粉笔等新画笔,还有树枝、板材、纸巾等作为画笔,表现笔触美感。如用“炫彩棒+水”变化出水墨风格、用“油画棒+水彩”揉擦出莫奈风格、用“马克笔+彩铅”设计出梵高风格。当前这样有笔触创意的少儿美术作品还很缺乏。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笔触,开展笔触实验,进一步拓宽少儿农民画的表现形式。

3.找新颜料创新画法

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大部分以水粉颜料绘制,如何借用新媒材来创作少儿农民画呢?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创新,可引导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新颜料去表现新视觉的画面,比如可以用版画油墨、流体颜料、固体水彩颜料等。创作时,可以将“传统颜料+新型颜料”加以有机融合,推动其呈现多样化的艺术效果。除了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各种颜料进行拓印、印染的方式来表现,也可以尝试将“画+拓+印”融合,表现出独特效果的作品。如辅导《捕鱼》主题作品,先尝试用水墨拓印,做出水墨淋漓的肌理,再用水粉厚画法添加鱼和网,生动地展现鱼儿在水游动的势态。材料的综合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情趣 。

三、特色性挖掘

通过特色性挖掘,不断优化孵化路径,帮助学生探索新形式、创建新风格。

风格是儿童画原创力的重要表现。农民画是一种群众艺术,它也难逃一些群体作品的模式化倾向,大色块,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主题突出,夸张变形,这些都是农民画的成功之处,但久而久之,也就不免有些感觉平平。[2]为此,少儿农民画进行新风格的探索时,强调从造型、色彩、构图等多个方面探索新风格,以此凸显少儿农民画作品的独特性。通过“研形式—试形式—创形式—新风格”四步学法,进行特色修炼。

1.探新造型创新视角

传统农民画的造型主要采用年画的图式进行表现,长此以往会导致农民画造型千人一面。为此,可通过欣赏新的姊妹艺术,发掘其可以吸收的内容。可以从抽象的点线面组合、动漫的可爱造型、版画的简约形象、立体主义的多视角叠加、动态雕塑的线性表现、定格动画的连续性特点等,来进行灵动视角的造型设计。如在学习“抽象的点线面组合”造型方法时,在《生活的足迹》一课教学中,鉴赏秀洲农民画家吕亚萍的农民画《赤脚走在田埂上》,解析其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创作,学生通过对画家作品的“以形探意—触景生情—观色创境”来激发创作灵感,学生巧用剪纸拼贴的方式大胆造型,这样的大色块抽象剪纸作品艺术性强,突破了少儿农民画造型的束缚。此课的实践成果,在《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 年第12 期发表。[3]

巧用新视角的少儿农民画,更能打动人心,表征艺术境界。少儿农民画表现形式上的新视角,必将有助于构筑其作品的新画面,发展学生的个性造型语言。

2.探新色彩创新色调

传统农民画作品的色彩往往繁多艳丽,已经造成视觉的同质化。为此,引导学生可以从农民画色、蓝印花布色、敦煌色、故宫色、唐三彩色、彩陶色、景泰蓝色等中国传统色,以及西方名作中的莫兰迪色、蒙德里安色、莫奈色、米罗色等中找到新的色彩表现法。如农民画色彩学习时,采用“读取—提炼—运用”的色彩移植方法。在欣赏农民画作品时,巧妙地进行色彩转移,剖析出色调、解读出色块。利用儿童绘画的心理,讲究“色要少,还要好,有色调,更要巧”的定律,用独特、全新的色调去构筑新的作品,让学生对新的农民画色彩有种敏锐感。

3.探新构图创新空间

传统农民画构图讲究完整、圆满和对称。如何打破这种满构图的固有形式,就需要引导借助岩画的自由式构图、中国画中的留白散点透视与边角式构图、汉画像砖的剪影式构图等传统艺术中找到新的构图样式,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借助现代设计中的构成手法、装置艺术构成手法和绘本的延展式构图,以此展现少儿农民画艺术新的视觉空间感。

有效地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新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借鉴民间美术创新孵化儿童画作品,不应停留于形式的转变,而应不断深入学习,追求学生原生能力的全方位拓展。基于此,学生在一次次作品创作中,更应该总结提炼,突破传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再思考、再革新,将自然、生活与美学融为一体。

四、结语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完善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基于《艺术课标》的实施,用秀洲农民画的艺术特色来孵化儿童画的创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本土文化艺术,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在课程融合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品格。同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意识和思维能力,实施高质量的教学。

猜你喜欢

农民画美术创作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