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地吧少年:青春的答案,来自麦浪的回响

2023-12-23廖钗勤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种地收割机小羊

没想到,《种地吧》真的就是种地,老老实实地、没有捷径地种地。

在这档劳作纪实节目里,由蒋敦豪、鹭卓、李耕耘、李昊、赵一博、卓沅、赵小童、何浩楠、陈少熙、王一珩组成的“种地小队”,穿过冬天、春天和夏天,用2 0 0 天时间,在14 2.8 亩土地上,播种、灌溉、施肥、收获,见证了种子变成麦田的过程。少年在土地上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意义和价值。

6 月末,收完地里的麦子后,节目杀青,我们在杭州见到了这10 个种地少年,他们黝黑的面庞,是对过去这段劳动时光不言而喻的证明。

在当下,土地离年轻人已经太远,种地往往是祖辈、父辈的谋生手段。“要好好读书,不然只能回家种地”是家长常用来鞭策子女的警语,其中隐含着“走出去,别回来”的期待,让土地在今天有了更复杂的意味。

在这种情况下,10 个年龄不同、经历各异、处境却相似的少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选择回到土地上,从拿起镰刀一把一把割稻子开始,尝试追问生活和自我的答案……

种子落地之前

初次回归田园,少年们首先得割去承包地里的142.8 亩水稻,将卖水稻的钱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2022 年11 月20 日,少年们怀着热望跳进稻田,开启漫长的种地之旅。

“好开心啊,我竟然很享受这种感觉。”刚拿起镰刀手动收割水稻的卓沅发出感慨。但很快,巨大的工作量就让他笑不出来了。第一天,大家齐心协力在田里收割了11 个小时,夜里9 点还打着灯在田里抢收,却只完成了总量的0.04%。第二天,少年们借来了割捆机。这是一种小型自动收割机,完成收割后能够将稻禾捆扎成束。然而,初享现代农具的便利没多久,割捆机就陷进了田里,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从淤泥里抬出来。村主任帮忙调来大型收割机,何浩楠、赵小童、赵一博事先考取的收割机证在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收割机下田后,效率大大提升。在经历了37 次收割机陷泥、48 次农机维修后,少年们花了6 天时间,从8 块农田里收获了62.66 吨稻谷。

稻谷收获后,脱粒归仓。田地轮作,下一季要种小麦,这意味着稻田需要排水。大雨连绵,142.8 亩田地积水严重,急需通沟排水。比下雨更糟的是下雪,在临近12 月的冰天雪地里,大家努力移动被冻僵的手脚,在田块中刨出沟。熟悉农活的李耕耘担任通沟队长,带领大家自制工具,大半个身体泡在泥水中,清理排水渠中的积物。每疏通一节,大家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在陌生艰辛的环境里,他们第一次建立起战友般的亲密友谊。天寒地冻,彼此的心却是热的。“有时候通完一条沟,我们会围成很小的一个圈,大家一起取暖。回到‘少年之家’,我们发感冒药,用吹风机吹一吹冻僵的手和湿漉漉的头发。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这个寒冷的冬天是不需要一个人来熬的,我们10 个兄弟抱团取暖,既是字面意义上的,也是内心深处的。”赵一博回忆道。

沟还没通完,为种小麦购置的30 吨有机肥先到了。直到2 辆满载的长卡车开进村,少年们才对“30 吨”有了一个具体的概念,卸下这30 吨有机肥成了当务之急。大家一刻不得停歇,从白天搬到夜幕降临。远方的天空中突然绽放出绚丽的烟花,但大家无暇欣赏,留给他们品尝的只有羊粪有机肥意外进嘴时的复杂滋味。等最后一袋有机肥落地,大家如释重负地瘫倒在肥料堆上。卓沅觉得,这件热血的事像黏合剂一样,“过了今天,大家的感情又升华了”。

然而,没有时间休息,闯关任务再次切回通沟。“我来之前以为这是个欢乐的节目,起码是快快乐乐种地,没想到通水渠就通了十几天。”蒋敦豪说。眼看着隔壁家的田已经播种,少年们产生了追赶农时的紧迫感和焦虑。“通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通完这一条,还有下一条。”那种无尽的绝望感让王一珩历历在目。通沟时,赵小童在内心构建了一个艺术的小世界:“我会在脑海里顺一顺戏剧的片段或独白,有时会迸发出一些灵感。我之前在地里录了一段哈姆雷特的独白,因为在通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生存还是毁灭’也特别适合于当时的我,‘通沟还是不通沟,这是一个问题’,我能共情哈姆雷特内心的纠结和选择。”

经历10 多天令人腰酸背痛的通沟后,终于迎来久违的大晴天。大家激动地站在朝阳里,感受难得的阳光,纷纷拍照留念。平凡的日升日落、风晴雨雪,对靠天吃饭的人来说,是上天的恩赐,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到了播种日,少年们看着满载种子的无人机飞过142.8 亩田地,惊叹于现代农业的便利——无人机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四五十人。蒋敦豪感慨:“撒得好匀啊,要是让我们撒,起码得撒一周。”种子落地后,所有人又紧锣密鼓地下地施肥。一切处理妥当后,剩下的就交给天气和时间了。

在接下来的农闲时间里,10 人分成基建组、种植组和养殖组,开启了更广阔的增收事业。基建组忙着修整房屋,改善居住环境;种植组种花卉、蔬菜,还要挖一个虾塘;养殖组野心勃勃,把鸡鸭鹅羊都安排上了。

羁绊生根发芽

度过了相识之初“客客气气”的日子之后,少年们个性分明,产生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刚开始,大家都想用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后来我们发现,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好起来。于是就少了很多争执,遇到问题时也对事不对人。”陈少熙说。内向又害怕分离的他,刚来种地时有意与同伴们保持距离,不想投入过多感情,但深入相处后发现这是徒劳的,他早已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我很珍惜这场来之不易的友情”。

“倒霉担当”鹭卓偶尔会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错误,被同伴调侃“干啥啥不行,蠢事第一名”。虽然鹭卓也大方地拿自己打趣,心里却有了负担,战战兢兢,生怕给同伴添麻烦,晚上自责得睡不着觉。“不要想太多,先去做”,兄弟们的支持,让鹭卓放宽了心:“人生有试错的机会,大胆干、放开干就行。我无须给自己太多心理压力,是大家给了我底气。”每个人抱着一定会被珍视的把握,对其余9 人交付出真心。

羁绊,也发生在少年与土地之间。“种蔬菜对土地的要求比种小麦高,我们种植组去种辣椒,要先把那块巨难用的土地旋耕到能种菜为止。我们花了近3 个月的时间来改善土地条件。”到了终于能种辣椒的时候,卓沅蹲下来,捻着大棚里细细的泥土爱不释手,一个劲儿地夸:“这土好啊,这土太好了!”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不是限量版球鞋,而是脚下最普通的泥土。

另一边,养殖小队也兴致勃勃地开启了跌跌撞撞的养殖之路。辛辛苦苦为羊群搭建好了篱笆,次日清早便发现篱笆倒在了雨里。焊接的羊圈也经历了多次修补,其间小羊常常“越狱”,赵一博深有感触:“有好多成语变成了我们经历的现实,比如‘亡羊补牢’。”最终,羊圈经历了7 次返工才成型。

2023 年3 月13 日,赵一博如往常一般,起床后哼着歌去羊棚喂羊,却惊慌失措地发现了3 只小羊的尸体。一只母羊在夜里早产了,死亡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一周后,另一只母羊生产,兽医来不及赶来,蒋敦豪戴好手套,决定亲自为它接生。他小心翼翼地将手臂伸进母体,艰难地拽出母羊腹中的小羊,然而生下来的第一胎就是死胎。蒋敦豪痛苦地看着小羊眼睛翻白,身体也渐渐冰冷,而第二胎小羊接生在即,他颤抖地再次将手伸进母体,万幸,第二只小羊出生后顺利地呼吸了。“这是我第一次直面生死。先看到3 只小羊的尸体,过了一周发现母羊要生新的小羊,就这短暂的几天,生与死的概念,对我的冲击特别直观。以前我只是在影视作品和文字里感受生与死,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语言的苍白无力。那种感觉,是需要每个人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身体去感受的。”

生命是如此脆弱,然而自豪感和责任感也来自与这些小生命的相处。何浩楠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以前家里人会为我安排好一切,但是在地里,很多事是没办法让别人做的。我们养了羊、鸡、鸭,那我们就得去照顾。中间的一些失误让它们生病了,我们必须更加细心……这些都让我变得更有担当。同时产生的是成就感,我看到自己的鸭在慢慢地长大,会有一种当爹的感觉。”李昊亦有同感:“我们收养了8 条流浪狗,它们曾经在外经受风吹雨打,现在终于能在狗乐园里自由奔跑,那个时刻是我最想封存进记忆的。”终日被风吹日晒的他们,始终呵护着天地间比他们更弱小的生命。这份羁绊,柔软又强大。

土地里长出答案

2023 年6 月7 日,小麦迎来收获的日子。“我们的小麦,比隔壁田里种得还要好。”王一珩还记得那份金黄色的骄傲。

10 个少年驾驶10 台联合收割机依次驶入麦田。当麦粒如水流一般从收割机倾泻进卡车时,何浩楠自豪地爬上卡车拍摄,高喊:“我们的第一车小麦!”142.8亩地收割得比想象中快得多。想到前期通沟排水的浩大工程,“突然几个小时就收割完了”,蒋敦豪有点怅然若失。

200 天的真实感受,由土地的坑洼起伏、小麦叶片上的细腻肌理、空气热浪中植物蒸腾的气味共同构成。鞋边的泥屑来自千万年前的岩石风化,万米高空上的气流涌动带来风和雨,银河系里的太阳稳定地燃烧,为杭州市三墩镇的麦地带来光照和温暖。自然与人的通力合作,促成了一个丰收的盛夏。

“我们终于做了一件有结果的事!”少年们都感谢生命中这段珍贵的插曲。他们各自怀着迷茫来到这片未知的土地,养了100 多只动物,种了30000 多棵蔬菜,收获了60 多吨水稻,从土地里获得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其说是土地给他们的,不如说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田园远远不止诗意,也不是驱散焦虑的乌托邦,靠天吃饭的人面对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他们给了自己一个交代——关乎自我认可、忍耐、友谊、真情和自信。在一起看过稻田边的烟花,扶着同伴的手臂从泥田里爬起来,听过夜半的吉他和心事,守候一整个大棚的“木棍儿”开出玫瑰花后,从土地和劳动中获得的智慧和经验,会被他们迁移运用到未来的人生中。乘着自己开垦的滚滚麦浪,少年们直挂云帆,去往更远的远方。

Q:都说年轻人离土地和劳动越来越远了,你们在接触到机械化的现代农业、“0 0 后”新农人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赵一博:我们去过一次农业大学,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们身上的热血和使命感。他们志在强农兴农,在实验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晚上都要做数据到很晚。他们真的怀着理想抱负在做事。我理解的“新农人”,首先是“新鲜”的“新”,不同于在传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老一辈,我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其次是“创新”的“新”,我们不会拘泥于老一辈的套路,会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最后,从谐音上来说,“新”也可以是“用心”的“心”,是和土地心与心的交换,比如鹭卓会给玫瑰花唱歌,我们有时候在瞭望塔上看麦地,真的能感觉到它在和我们说话。

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就会思考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有时我们对某些职业的偏见很大,你可能觉得从事农业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并不是这样,只是劳动人民看上去比较苍老——我们现在出去都会被当成30 多岁。如果大家能通过我们这个节目了解农业,产生投身农业的理想,请大胆地选择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倘若我们真的能影响一些人去选择农业的话,那就太值得了。

Q:现在中学校园在普及职业教育,提倡年轻人学一门技能手艺,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中学生说吗?

赵小童: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其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你对烹饪、电工、汽修等方面有兴趣的话,我特别鼓励你去尝试学习。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高中时选择了艺考,当时艺考被很多人视作比高考低一等的考学方式,但等我考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真的特别爱这行。我觉得职业教育也是这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真的特别爱好某项技能,大胆去尝试,踏踏实实去学就好。

陈少熙:作为中学生,大家都很年轻,最不愁的就是时间,所以你可以利用丰富的时间去学习多样的技能,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老话说的“技多不压身”。也许当下有些技能没什么用,但它们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帮上你的忙。比如,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奶奶上山种些蔬果之类的,他们教我怎么锄地,怎么种东西。当时我只觉得那是跟爷爷奶奶出去玩,谁能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我真的用上了这些技能。所以,年轻的你们,应该多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留遗憾地往前走。

Q:你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敢想敢做、执行力强的形象,你是如何养成这种性格的?

李耕耘:从小做任何事情时,父母都很支持我,也不怕我犯错,对我的包容性很强。虽然我有时候会犯错,但是犯错并不可怕。我小学时看了一部对我影响很大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剧里团长对许三多说的一句话,我曾经把它当作QQ 签名:“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一个做到。”比如你想获得好身材,你得去执行,得花时间去锻炼。这部电视剧里的每个角色都太鲜活了,是我心中军旅剧的天花板,我真的建议大家去看看。

(采写:廖钗勤)

猜你喜欢

种地收割机小羊
软萌小羊诞生记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毛茸茸的小羊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狼和小羊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未来的收割机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