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川县“花生—油菜”轮作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2023-12-20曾观华钟小聪王爱民

南方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遂川县蛴螬油菜籽

郑 丹,范 锦,曾观华,钟小聪,王爱民

(1.遂川县汤湖镇人民政府,江西遂川 343916;2.遂川县左安镇人民政府,江西遂川 343918;3.遂川县营盘圩乡人民政府,江西遂川 343914)

高效种植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先进的农业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高效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均具有显著意义。遂川县作为江西省重要的农业县之一,地处吉安市西南部,罗霄山脉南段东麓。长期以来,遂川县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技术进行农作物生产,然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传统种植技术逐渐暴露出种植效率低、作物抗灾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当地农作物出现减产损失的情况[1]。本文基于遂川县的气候特点,以“花生—油菜”轮作种植项目为主体,探讨了高效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推动遂川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遂川县气候特点

遂川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6.6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865.7 h,年平均无霜期为284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421.2 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小。遂川县降水量季节分布较为均匀,且与气温变化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多,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遂川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324.6 mm,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为1 000.2 mm,干旱指数为0.76,相对湿度较高,春季蒸发量为同期降水量的1.6 倍。

2 基于遂川县气候特点的高效种植技术

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是实施高效种植技术的关键步骤。花生是一种耐旱、耐湿、耐热能力较强的作物,能适应遂川县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油菜是一种抗旱性较强的作物,适合在遂川县冬季种植,能够适应当地较低的温度和较少的降水。根据遂川县的气温及降水特点,结合农时、天气和土壤墒情,选择“花生—油菜”轮作种植。针对遂川县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在4 月中下旬播种花生。针对遂川县冬季降水较少、温度较低的气候特点,选择在10 月中上旬花生收获后抢时播种油菜。通过轮作种植油菜和花生,充分利用两种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性,达到高效种植的目的。

2.1 选种

播种前17~19 d,将花生种子带壳平铺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厚度为4~6 cm,晾晒3 d,每隔4~5 h翻动1 次,以消灭病菌、提高种子活力,晾晒完毕后立即进行剥壳。剥壳后避免选用干瘪萎缩的种子,应选取果仁充实、饱满,生育期在125 d 左右的花生种子。同时,确保花生种子表面无真菌感染迹象,种子纯度在95%以上,水分含量在8%~12%。

在选择油菜籽时,综合考虑耐旱、耐寒、抗菌等特性,选用外观完整、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高品质油菜籽,要求种子纯度在97%以上,水分含量在7%~10%,含油量在40%以上,芥酸含量低于3%的杂交油菜籽。同时,保证油菜籽表面无变形、裂纹或明显的腐烂迹象,以确保其角果发育良好[2]。

2.2 整地

整地是实现农作物高效种植的基础环节,整地的目的是协调种植地的热量、空气、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为种子撒播、田间管理和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表面状态和土壤耕层构造。

遂川县夏季高温多雨,蒸发量较高,基于以上气候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保土蓄水,在春季栽植花生前、土地解冻后,逐步开展整地工作[3]。在整地之前,清除种植地内的粗大土块、杂草根蔸等杂物。使用耙地机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深翻,耕翻的深度为27~35 cm,要求做到土松、地平、块碎。使用旋耕机对整地区域进行翻耕,以提升区域内土壤的通透性,使水分渗透率在95%以上,以促进花生根系的生长。起垄,垄高30 cm,垄宽138 cm,两垄间距为70~80 cm,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具有细碎土壤及适当耕深的种植地,能够为油菜籽的发芽及生长提供适合的温度、空气及水分等条件。油菜为根系忌水作物,对种植地进行整地时,使用翻耕机从种植地的边缘处开始翻耕,翻耕深度为17~28 cm,确保将土壤中的杂质和植物残渣完全翻入土壤底层,同时保持耕作路径为直线,确保整个种植地都能得到均匀的翻耕。完成第1 遍翻耕后,从相反方向进行第2 遍交叉翻耕,以更好地破碎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雨水排出。最后,使用畦作机将土壤从种植地的边缘往中心推起,形成畦沟,沟宽为20~35 cm,沟深为15~20 cm,作为油菜种植沟。

2.3 播种与密度控制

结合遂川县春季多雨的气候特点,进行花生播种前,为创造出良好的底墒条件,须提前对垄沟浇水灌溉。土壤含水量高于70%易引起烂种,低于50%易造成缺苗,当垄沟内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50%~70%时,土壤能够紧实并抓成团状,但是又能轻易分散,适合播种花生。利用播种耧进行花生的播种工作,每667 m2花生用种量为15~20 kg,穴距为13~17 cm,每667 m2种植0.9 万~1.2 万穴,每穴播种2 粒花生。同时,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播种过深容易使种子遇低温烂籽,播种过浅种子易落干。播种完毕后,覆盖0.04 mm 厚的薄膜,以保水保墒,并每隔1 m 覆盖2 cm 厚的土层,以防止薄膜被风吹走。

油菜籽播种前要对种植地进行灌溉,确保畦沟内土壤湿润度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待畦沟内水分完全渗透到地下后,采用手工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每穴播种2~3 粒,控制行距为50~60 cm,穴距为30~40 cm,以保证种植距离合理。每667 m2油菜籽用量为2.5~3.0 kg,将总株数控制在15 000~20 000 株,避免因过于拥挤而影响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将油菜籽播种到畦沟内后,使用1.5 cm 厚的细分土盖种,防止油菜籽被风吹散。

2.4 苗期管理

当花生幼苗有50%~60%突破地膜表面时,立即将地膜上方的覆盖土层扫至垄沟外侧,以保证子叶破膜无阻碍。对于不能主动出膜的花生幼苗,及时使用农用钩膜杆进行人工破膜放苗,膜孔控制在0.1 cm。在主茎发育出4 片复叶时,进行2~3 次钩枝操作,即使用农用钩膜杆钩出埋在地膜下的侧枝,以促进花生幼苗的健壮生长。当花生种苗生长至10~15 cm 时,及时移除地膜,同时每667 m2用25%乙草胺30 g 兑水25 kg 均匀喷施种植地表面除草。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须着重注意其苗期管理工作。1)当油菜幼苗出苗率达85%且长至2 片叶时,立即进行第1 次间苗,重点剔除弱苗、病苗和生长不良的小苗,只保留健壮苗,保持苗间距在3~5 cm;当油菜幼苗生长至3 片叶时,进行定植,苗间距控制在8~10 cm。2)针对遂川县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需要重点做好油菜越冬期间的保温防冻管理。为预防油菜越冬期间的冻害,在油菜植株长至6~7 片叶时,每667 m2用15%多效唑25 g 兑水30 kg,均匀喷施油菜叶片,以提高苗株抵御冻害的能力[4]。在12 月底至1 月初时,每667 m2使用80 kg 粪土追施1 次,以增强油菜苗根的越冬能力。遇到雨雪天气时,及时挖沟排水,以防止积水导致的涝害。同时,若越冬期间出现低温冻害天气,须在天气变暖后及时去除冻伤和冻死的油菜薹和叶片。

2.5 病虫害防治

2.5.1 花生病虫害防治

遂川县夏季气温较高,湿度相对较大,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

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花生果实病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患病的花生果实表面会出现灰白色至灰褐色的霉菌,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导致花生果实变软,出现腐烂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烂熟,直接导致花生减产20%~30%。开展花生灰霉病防治工作,应每天检查1 次花生植株,发现叶片或茎部出现病斑时,立即使用剪刀将感染部分剪除,剪除位置在病斑外边缘0.5 cm,以减少对植株的损伤。剪除的病斑部分及时收集并销毁,避免病菌通过残留组织再次传播。在每次剪除病斑前后,用30%酒精擦拭工具表面,以防止病菌通过剪口传播到其他植株的健康组织。在病害盛行期,使用20%灭扫利乳油2 000 倍液开展喷雾防治,每667 m2用量120 mL,能有效控制灰霉病的蔓延。

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为蛴螬,盛行期在每年的7—8 月。据遂川县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每667 m2花生种植地在虫害盛行期可受到1 000~1 200 只蛴螬的侵害,每棵花生植株遭受8~10 只蛴螬啃食,导致花生植株长势衰弱,株型变形,枝叶稀疏。由于蛴螬的侵害,甚至20%~30%的花生果实出现变形、发育不良、落花和空壳现象,直接导致花生减产200~300 kg/667 m2。开展花生蛴螬防治工作,需要每5~8 d 检查1 次花生植株,观察其叶片表面是否存在蛀虫洞和虫粪痕迹[5]。一旦发现叶片上有蛴螬咬食的痕迹,及时将病叶摘除并销毁,然后使用药枝进行诱杀。诱杀蛴螬的过程中,将新鲜杨树的枝条用锯子截成长度55~65 cm的小枝,每6 枝为1 捆用细绳捆扎成束,在上面均匀喷洒85%晶体敌百虫600~700 倍液,17:00 左右插到花生田内,每667 m2插55~75 把,1 把药枝能连续用3~4 d。

2.5.2 油菜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是油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叶片病害,其症状表现为黄褐色小斑点,叶片中心出现黑色小颗粒的菌核,随着病情加重,斑点会融合成大片病斑,导致患病的油菜叶片破洞,直至整株死亡[6]。在油菜植株感染菌核病早期,须手动摘除患病叶片,促进空气流通、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在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配制混合药剂进行化学防治,配方为40%多菌灵500 倍液+35%菌核净1 000 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倍液+10%甲基立枯磷1 000 倍液,每667 m2药剂用量为10~15 kg,每隔10~15 d 喷洒1 次。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在油菜籽种植后的2~3月内为害最严重,可在油菜叶片上形成直径0.5 cm 的近圆形孔洞,阻碍油菜叶片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造成油菜植株枯死。据遂川县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在菜青虫盛行期,每667 m2油菜可受到500~600 只菜青虫的侵害。因此,菜青虫的防治要掌握治小、治早的原则,即在菜青虫幼虫处于1 龄期之前采取防治措施。此时油菜幼苗较为娇嫩,因此采用危害较小的生物防治措施,每隔5 d 用青虫菌粉650~750 倍液喷洒油菜叶面,用量为1 700 mL/667 m2。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遂川县气候特点探究“花生—油菜”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遂川县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农作物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基于遂川县气候特点,从选种、整地、播种和密度控制、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5 个方面阐述了“花生—油菜”高效种植技术,期望为遂川县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遂川县蛴螬油菜籽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遂川县政府倾力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
“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 江西省遂川县脱贫攻坚见闻
筒仓中油菜籽堆高安全域的研究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油菜籽中硫苷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西遂川县启动首部茶志编纂工作
菜籽: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