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赞皇县复初书院

2023-12-19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赞皇县知县理学

○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吴洪成 邓 倩

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清雍正二年(1724 年),赞皇县设复初书院。一如其院名,复初书院的办学特色具有哲学意味,层次规格及功能作用较为完善,大有超出县属书院常态水平之态势。

一、复初书院的创办

清政府从雍正时期放开对书院的禁令,实施所谓“兴建书院,兴学育才”的文教政策。此后,书院数量开始剧增,规模不断扩展。清代河北地方官员对书院表现出格外的热心,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赞皇县知县黄岗竹捐资在县文昌阁旧基(祭祀“文昌”“六星”之所)创立复初书院。

黄岗竹来到赞皇县任职后,注意到与各地兴办书院的热潮相反,赞皇县境内教育发展缓慢,尚未创立书院。于是,他捐资选址于文昌阁兴办复初书院,“垣其四面,而敞之以门,既因阁之修,辟其东为讲堂,而更翼以两厢四间。”书院占地南北15 丈5 尺,东西10 丈2 尺,院内有东西厢房、耳房共6 处。院内环境优美,坐拥宝镜般清透的池塘,花木生机勃勃,清香四溢,蕴含着浓郁的典雅气息。自此,复初书院与赞皇县县学一道,成为县内童生的教育机构。

黄岗竹对书院取名“复初”,蕴含着理学天理之性的追求和至善之境的意味。他对“复初”二字加以理学视角的分析:一是文学诗歌中渗透理学,“仰而鸢飞,俯而鱼跃,日与天光云影徘徊,而藏修游息于其中者,方日就月将,从容以图,各复其初”;二是儒学学术史嬗变中理学思想的呈现:“余于斯书院之成,而本朱子第一义注疏,为额其门曰‘复初’。”由此得知,复初书院是以理学教育为核心的义理学派书院,符合清政府尊崇程朱理学,推行八股取士的文教取向。

二、复初书院的办学经费

复初书院的创建是在清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下一力促成的,其后续运转也深受政府荫蔽。由于其办学经费不只依靠政府资助,还来源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因此,复初书院是一所官办民助性质的学府。

赞皇县知县黄岗竹率先垂范,在捐出自身部分俸禄的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士绅富户,捐钱银、田产、地亩,用于创建复初书院、增修文昌阁及购置藏书。在此之后的赞皇县历任知县大都多方筹措募集经费,支持复初书院的发展。嘉庆元年(1796 年),时任知县萧蔚源划定黄沙岭、段岭口、虎寨口、纸糊套四处官山归复初书院所有,用以出租生息,作为书院经费。

道光十二年(1832 年),觉罗锡龄受命赞皇县知县,他为了筹措书院经费,除社马得钱若干外,又将以往所积余的钱款捐给书院,发商生息,充作办学经费。同治十三年(1874 年),知县史赓云出资购置十亩田地,每年所收租谷作为山长束脩及书院教师的一部分薪金。

在复初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中,官绅捐助所占比例很大,为书院常规教育活动及办学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实际上,绅民捐资兴学与清政府政策引导紧密相关。特别是赞皇县政府将四处官山划归复初书院,更是书院官学化特征的体现。政府为书院提供经费,为书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又起到了控制书院、推行教化、拉拢民心、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复初书院的管理和教学

赞皇县复初书院设山长一名、教师若干名,负责向学生讲解儒家各种经典。山长要主持书院一切教务,同时也是书院学术带头人、主讲者,属书院的核心人物。书院山长、教师均由绅董(相当于现在的董事会)从科甲出身的离职官员和乡间品学兼优的博学者中礼聘,且需由县府审核、批准,并下文任命,登记造册。

复初书院的招生对象以具备基础教育水平的生童为主。生童入院必须经过入院考试,考中者方可参加书院求学课试。在复初书院肄业的生童,分为“正课生童”和“附课生童”两种。“正课生童”是正式的,又分为“内课生童”和“外课生童”两种。“内课生童”住院就读,供给全部伙食;“外课生童”走读,只享受官课期间的伙食供给。“附课生童”是旁听生,求学期间无任何待遇。

复初书院的生徒绝大多数是以科举为目的入院学习,书院也抱着为生徒的科举之途服务的宗旨来进行日常讲学训练及规章管理。所以,虽然复初书院的教学方法偏向于学生独立钻研,然而,教学内容仍然以传授儒家经典、宋明理学为主,侧重道德修养的熏陶。书院中教师向生徒讲授八股文的模式、章法技巧、发表观点和议论的尺度以及考官的喜好等,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制艺”“时文”。

四、复初书院的楹联和藏书

复初书院的楹联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意境,其内容或为治学之方,或为修身之要,或为处世之道。复初书院内半亭阁联为:“毕离六府犹亲,分野求贤,世卜其间必有;奎当五星复聚,同方应运,人知何处得来。”这里以天文星象之说喻指书院的教学目的在于启迪生徒,培养圣贤。亭联称:“如许行生总把无言错过;不多飞跃姑从有象参来。”大门联则是:“泓起四龙来向禹门深遂,山回五马与登周道坦平。”明确告知学生,追求卓越和提高自身境界于书院求学中能够实现。书院讲堂也有一联,其中提及儒家道统心脉“危微精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看作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原则。

无书则难以成书院。赞皇县复初书院的藏书主要来源,一是官府置备图书,由官府动用公银为书院添购书籍,充实藏书;二是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地方绅士、书院山长、生徒,甚至平民百姓等捐赠图书。

官府用劝捐所得钱款置备图书,这在《赞皇新建复初书院碑记》中有所提及:“实权舆于诸生各捐廪禄一季,而一时踊跃乐助,多自十金以上,少至百钱而止,法得悉书。”光绪十六年(1890年),时任县令卢靖,“每念寒唆,节缩求学,得书不易之苦,有余慨焉”,捐资购书数万卷藏于文昌阁复初书院。复初书院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藏书,成为其进行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在县级书院的教学设施中当属佼佼者,非常突出。

光绪三十年(1904 年),赞皇县时任知县奉清末“新政”时期改书院为学堂的诏令,将复初书院改建为赞皇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至此,复初书院被废止。自创建至结束,复初书院历经154 年的岁月沉淀,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与底蕴,仍需加以挖掘和珍视,藉以书写当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河北新篇章。

猜你喜欢

赞皇县知县理学
赞皇县人民检察院走进代表之家暨乡镇监督服务站正式启动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没头脑
青石碑
赞皇县养蜂协会召开2016年养蜂大会暨蜜蜂病虫害防治培训班
青石碑
赞皇县嶂石岩乡软枣会小北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灾害特征
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