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沉浸式”美育点亮生命之光

2023-12-19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沉浸式美育心灵

○ 石家庄交通运输学校 苏 震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美育教学研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让美育“热”起来。从本质上讲,教师也是文艺工作者。只有教师能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和表达美,才能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求真、向善、臻美,提高审美感知力和想象力。给美育课加加温,把美的雨露浸润到每一门课的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美好的心灵感受文学、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之美,同时有助于情感、品格、气质、个性等诸多要素的培养。美育并不局限于校园之内,打破美育的时空界限,才能点亮师生心灵的生命之光。

让身心“闲”下来。“双减”让师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闲”下来,让教师有“闲”去学习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能够建构和调动审美价值观,在挖掘、梳理和表达等方面发挥职业优势;让学生有“闲”看场电影,欣赏美术展览,走进非遗等艺术空间,寓教于乐,让课堂教学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美育,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美术班、音乐班,那样就等于让学生减轻了学习的包袱,而增加了美育的包袱。美育应该培养学生用“美”的眼睛和心灵对待学习、生活,如《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挑战不可能》等电视节目,让文化和科技以一种特有的美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自媒体平台也有“意公子”等主播,以观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美。这些身边事物生发美的余韵,会激发学生去追求美、探索美。

让课堂“活”起来。学校教室大都安装了多媒体,各终端的教学APP 功能强大,能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形式。必要时也可以邀请校外艺术家授课,让美育课堂“活”起来,成为一种沉浸式的心灵感受。

把握好新课改理念,明确方向,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内容为王”。比如,语文的辞章之美、思政的心灵之美、数学的逻辑之美、英语的异域之美以及音乐舞蹈的韵律之美等。美如同 “润滑剂”,起到润泽学生心灵的作用。创设美的情境,如同课堂教学的“火花塞”,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启迪美的思维,拓宽美的视野,逐渐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建构主体性审美认知。

让学生“动”起来。单纯的欣赏远比不过积极的创造。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导演、主演,把自己所学的、喜欢的内容播发出去,吸引更多的粉丝,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美是多元的,有特色就是美。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就能让美成为学习的催化剂。笔者在教电脑多媒体课时,就带着学生拍摄MV,有编、有导、有唱、有演、有拍、有剪,让所有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其中。很多学生因此喜欢上了摄影、音乐、剪辑,让真实有效的沉浸式学习、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了现实。

猜你喜欢

沉浸式美育心灵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唤醒心灵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