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约主编寄语

2023-12-19郑玉平,李斌,宋国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负序专辑继电保护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输配电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其运行特性、故障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继电保护原理、技术与方法面临严峻挑战。大规模新能源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后的故障特征及规律认知有待深入研究;电网中电力电子装备大量应用后在增加系统运行灵活性的同时,也使得电网故障的响应特征与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策略关联性增强;故障时不同设备之间、设备与网络之间的交互耦合则进一步增加了故障特征的复杂度。此外,电力电子装备对故障的快速响应与电磁暂态过程的时间尺度重叠,特征叠加使得传统继电保护与控制相互独立配置的方案无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故障辨识、隔离与恢复供电的严苛要求。因此,亟须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实践。

为展示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凝聚业内研究成果,《电力系统自动化》策划了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专辑。发出征文通知后,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经过严格、科学的同行评审,本专辑选择收录了其中的12 篇论文。

在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述方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郑玉平等系统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场景下,传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特征与规律认知、传统保护适应边界及性能提升技术、不依赖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新原理、电力电子设备主动支撑保护需求的控制保护协同等方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保护适应性评估和性能提升技术方面,专辑收录了2 篇论文。天津大学李斌等以直驱风机为例,分析了全功率型电源负序电流抑制作用下比相式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并讨论了故障穿越方式对动作性能的不同影响。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洪丰等阐明了柔性直流接入的交流线路近端出口或电网侧反方向发生相间故障时距离保护拒动和误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方向判别自适应调整距离保护动作范围,保证其正确动作。

在新能源并网线路保护原理方面,专辑收录了2 篇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张晨浩等提出了利用行波波前故障信息实现高性能保护原理的思想,利用行波初始阶段特征进行故障辨识,从而减小电源特性对保护性能的影响。山东大学高厚磊等针对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并网线路,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倍频分量的分相拟功率纵联保护,尤其适用于两侧均为电力电子型电源的线路。

在配电网保护控制方面,专辑收录了3 篇论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韦明杰等提出了计及光伏助增和汲出作用的配电线路多级保护配置及与自动装置的配合方案。华北电力大学贾科等面向含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的配电网,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上升限时检测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实现系统的快速安全恢复。西南交通大学廖凯等针对柔性直流配电网,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Jaccard 系数的纵联保护方案,以提高数据可用率、降低对信息同步的要求。

在电网控制保护协同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宋国兵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保护协同的逆变器并网系统故障线路阻抗计算方法,有力支撑距离保护和故障测距方法的设计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郑晓冬等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逆变电源的负序阻抗重构策略,有效避免距离保护的拒动和误动问题。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吴林平等以柔性直流换流器为研究对象,提出虚拟负序阻抗控制和正序故障分量相位控制策略,提升了方向元件和选相元件的灵敏性与可靠性。华南理工大学李海锋等充分利用电压源换流器的可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信号主动注入的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流差动保护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下,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技术面临全新挑战。本专辑收录论文从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体系架构、现有保护适应性和性能提升技术、保护新原理、控制保护协同等角度出发,对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可行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诚然,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特征不断复杂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方兴未艾,希望本专辑能够为后续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引导。同时,由衷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专辑征集过程中的踊跃投稿和专业审稿。诚挚感谢《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为本专辑的组织与出版所做出的辛勤工作!

猜你喜欢

负序专辑继电保护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汽轮发电机不同阻尼系统对负序能力的影响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单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的负序影响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瞬时对称分量法在负序电流检测中的应用与实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海上风电场VSC-HVDC并网不对称故障负序电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