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邴原“学与行”中的“法与思”

2023-12-17文/袁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曹丕君主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袁 琳

邴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但贫不丧志,立志苦学,最终成长为一个富有学识、品行高尚的人。史书中记载了邴原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跟随文字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进邴原的故事,在他的“学与行”中去思考和探讨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吧。

邴原泣学:受教育权

邴原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非常贫困。一天,邴原路过学堂,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出门问他为何哭泣。邴原回答:“失去父亲的人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慨。我看到读书的孩子,家里都有父母爱护照顾,一来羡慕他们没有失去父亲,二来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对比自己,心中凄然,不觉泪下。”老师深受感动,流泪说道:“想读书是可以的。”邴原回答:“可我没有钱。”老师说:“你是个有志向的孩子,我愿意教你,不收费用。”自此,邴原开始在学堂读书,仅一个冬天他就能背诵《孝经》《论语》了。

邴原虽然贫苦,但他强烈的求学愿望感动了老师,幸运地接受了教育。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未成年人,宪法和法律保障他们读书接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前三款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另外,该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邴原戒酒苦学:饮酒的过界行为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但出门游学之后的八九年间滴酒未沾。邴原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凭毅力支撑疲倦的身体,四处拜师学习。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便拿了米饭肉食来送行。邴原对他们说:“我原来是能喝酒的,但是怕耽误了学业,所以就戒了。现在我们要分别了,值得喝一次酒。”于是,他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整天都没有醉。

邴原为了求学,克制自己,戒掉饮酒,可见他是一个自制力非常强的人。酒文化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古文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的句子,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但是应当注意,酒这类饮品含有乙醇,饮酒过量会使人降低或失去对自己的控制力,无法正常支配自己的行为,还可能做出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事情,例如,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是违法行为,我国于201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将醉酒驾车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依法追究醉酒驾驶人的刑事责任。

在我国,未成年人不得饮酒。《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二选一”难题:救君主还是救父亲

邴原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重用。曹操出征时,经常留下邴原与张范,与曹丕一同据守。曹操对曹丕说:“你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多向这二人请教。”有一次,曹丕宴请宾客,向在场的人出了一道难题:“假如君主和父亲同时患病,救命的药丸只有一颗,你们是应当救君主,还是应当救父亲呢?”曹丕在宴会上抛出的这个问题,颇有“送命题”的意味,很多大臣为了向曹丕表露忠心,便回答“救君主”,但是邴原一言不发。于是,曹丕点名要邴原回答。邴原回答道:“救父亲!”曹丕听后也没有责难他。

在封建社会,君主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一边是皇权,一边是至亲,面对“二选一”的抉择难题,深受封建社会“忠君”思想影响的古人或许会陷入两难。如今,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自然不会遇到上述难题。今天,父母子女关系是受法律保护和规制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基于这种法定义务,如果父母患病,成年子女应当尽心照顾和赡养患病的父母,并为救治父母做出努力。

邴原不因家贫而丧失志向,刻苦求学,坚守原则,保有金玉般美好的德行,即使时过千年,他的故事依然值得人们去了解,他的宝贵品质依然值得后人学习。

猜你喜欢

曹丕君主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张羊皮
当代皇室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和谐君主帝喾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