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学华:剪中藏瀚海,纸上生奇花

2023-12-16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33期
关键词:齐平剪刀剪纸

◎文/王蕾

“诗城”沃土里绽放剪纸之花

滚滚长江,磅礴东逝,过铜陵、芜湖,在马鞍山拐了一个弯,揽出一片奇丽多姿的山水。这片沃土,见证着西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留下了诗仙李白殷勤的足迹和众多传唱千古的壮丽诗篇,也孕育出“花山剪纸”这朵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葩。

“小的时候我总是跟在外婆后面玩。那时候没有玩具,我吵闹的时候,外婆就给我一点棉花、一块小布头、一根火柴棒,教我拿线一缠,就是一个小娃娃。”这是张学华最早接受的艺术熏陶。如今已成为“花山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她,仍清晰无比地记得那时的欢喜和心动。

外婆有双巧手,随手抓过旧报纸、孩子们用过的废本子,嚓嚓几下,繁丽的窗花、庄重的囍字、灵动的花鸟鱼虫……仿佛凭空变出一般。这一手深深地迷住了年幼的张学华,她忍不住也拿起剪刀,学着外婆的样子在废报纸、旧布片上折、剪、刺,从稚拙不成形,到能剪出惟妙惟肖的小青蛙、小蝴蝶、小花朵,不知不觉打下了剪纸的“童子功”。

初中毕业后,性格活泼、爱唱爱跳的张学华成了幼儿教师。起初教的是混合班,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年龄有大有小,很不好管理。她灵机一动,教孩子们剪纸,做头饰、服饰。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好。她一边剪一边讲解,技艺日臻成熟,直至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取材,信手拈来,事先无需画稿,但那些纹样仿佛就刻在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到纸上。后来,她把这种剪纸的方式称为“无稿剪纸”。“无稿”,也为“花山剪纸”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张学华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美术基础,然而,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早就弥补了这个短板。她博览剪纸相关书籍,如同蜜蜂一样广采百家之长,还遍访马鞍山境内的丝画、刺绣等老师,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熔于一炉,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装饰性,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剪纸的纤秀细腻,构图奇巧,变化灵活,寓意丰富而美好。

在首届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大展暨2014 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张学华的剪纸作品《诗意李白》荣获金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中还有幅荣获银奖的作品《福禄寿喜财》,创作者名叫齐平耀,他既是张学华的弟子,也是她的爱人,同时还是“花山剪纸”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我们俩其实早就认识,后来熟人给牵了红线。齐老师很聪明,会雕刻,会下围棋、象棋,还是国家二级裁判呢!”然而真正打动张学华的,是齐平耀家里满室的书香,“书多得不得了,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心想,嗯,这是个有文化的!”

婚后,虽然经济窘迫,但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她喜欢剪纸,他也跟着学,并想方设法为她搜集相关资料;她去外地参展,他会尽量抽时间陪同;拜访名家、进行公益教学等,两人也经常是形影不离;谈恋爱时他亲手为她刻的私章,现在仍会端端正正盖在她的每一幅作品上。

2004 年,央视首届“原生态青歌大赛”播出后,张学华被参赛的少数民族少女独特的头饰与服饰所吸引,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她辞去工作,潜心创作。她以锯齿状、水滴纹样、月牙纹样装饰少女的头发,还别出心裁地用花朵突出少女的乳房。这组后来被命名为《民间少女》的剪纸作品2008 年10 月获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铜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6 年的一天,齐平耀的一位同事赵大哥看到了张学华的剪纸,觉得她窝在家里寂寂无闻太可惜,鼓励她“走出去”,并提供了一个信息:由陈竟教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展正在南京博物馆举行。夫妻俩怦然心动,便带着6 岁的儿子去了南京。来自世界各地的剪纸作品令张学华大开眼界,深感震撼。看到参展的老师们在布料上忙碌地画稿,准备参加剪纸服装表演,她又暗暗生出一股自信:我不用画稿也能剪!于是,她鼓足勇气,向陈竟教授毛遂自荐。一组《民间少女》深深打动了包括陈竟在内的几位评委老师,被认为是“用传统的剪纸艺术,剪出具有现代性的作品,独创了一种风格”。就这样,张学华被破例允许中途加入这次展览及艺术培训。看到妻子得到专家的认可,齐平耀比她还开心,他借钱替她交了培训费,把舍不得妈妈的儿子哄回家,好让她能安心学习。

张学华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养分。她的毕业设计结合了剪纸、刺绣、印染等技术,以粉色与白色丝绸搭配剪裁了一套服装,饰以凤凰、牡丹以及穿梭在翠柳中的黑燕子,清新养眼。最妙的是,裙子用的是块边角料,有不整齐的毛边,张学华一刀未动,借势做成飘逸的裙角,别有一番自然韵致。模特儿穿起来走秀,一下子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张学华也因此被评为国际三级剪纸艺术家。

张学华说自己活得很单纯,“除了剪纸几乎什么都不会”,她不喜欢打扮自己,也不擅长人际交往,齐平耀就主动接过了绝大部分对外的琐事。后来再有人找张学华,她索性就说:“找齐老师吧!”

“没有我爱人和我老娘(指婆婆孙恒湘)的支持和理解,就没有我的今天。”提起婆婆,张学华满怀感激。婚后婆婆一手包揽了做家务和带孩子,不顾外面的闲言碎语养着这个“不做事”的媳妇,给她最大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偶尔张学华也会出去摆个小摊卖剪纸,但收入寥寥。早些年出去参加展览都是自费,交通、食宿、展位费对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每次婆婆都果断拍板:“去!砸锅卖铁也要去!”这样的婆婆,让张学华感动又心疼。2008 年去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展时,她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在剪纸上再闯不出名堂,我就找个班上,挣钱养家,不能把老娘累坏了!

揣着借来的两千元钱,夫妻俩到了北京,住在收费最便宜的部队招待所。布展完毕,两人买了一兜馒头、一袋萝卜干,去逛王府井,看升旗仪式。想去爬长城,又心疼钱。唯一的一次奢侈,是买票参观故宫。故宫文物繁复精美的造型、纹样给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滋养。在这次展会中,张学华遇到了清华美院的张守智教授,他看了张学华的剪纸,惊讶地说:“没想到剪出这些作品的是一位女性!”

“张教授的鼓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我觉得剪纸这条路,我能走。”那一年,张学华的灵感如泉喷涌,作品连着拿到几个国家级大奖。之后数年,她陆续去过德国、美国等国家,以“花山剪纸”惊艳了无数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力量。

三分剪功,七分创意

张学华常说,剪纸是“三分剪功,七分创意”,她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每一种民间吉祥纹样的寓意,她都烂熟于心。每幅大作品,她都不会轻易动手,而是再三琢磨该如何体现主题、会用到什么元素,胸有成竹,方才执起剪刀,先剪大样,再修饰细节,反复打磨,直至尽善尽美。后期齐平耀常来帮忙,他有多年的刻章功夫,由他参与修饰,往往有锦上添花之效。

深夜是张学华创作的黄金时间,“夜深人静时思路容易打开,一拿起剪刀,感觉就来了!”平时她会剪到凌晨两三点钟,遇到有急活要赶,忙到四五点钟也不稀奇。

她睡眠少,社交少,省下来的时间几乎都与剪刀和纸相伴。“我特别崇拜李白,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多么荡气回肠,鼓舞人心!他一生七到马鞍山,终老于此,还写下《姑孰十咏》。为了创作这组作品,我不停地读诗、解意,查找大量资料,揣摩对山、水、亭、树的表现,纹样的组合,做梦的时候脑海都在回放诗中的场景,醒来后赶紧拿起剪刀,发现找不到那种感觉,就接着睡……剪完之后,我真的感觉像孕育出一个宝宝一样,百味俱全啊!”

整整一年后,《姑孰十咏》系列剪纸终于杀青,飘逸隽秀的线条、疏密相宜的构图,李白浪漫的诗风和其眼中的当涂美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她还从李白的诗句中选取“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笑杀山翁醉似泥”“但愿长醉不愿醒”四句,创作了系列作品《太白图》,精炼地展示了李白的一生,生动地刻画了其风流倜傥、狂傲不羁的形象以及“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心态。这组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2 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金奖。

醉心于创作的同时,张学华夫妻也积极推广剪纸技艺,从老年大学到幼儿园,再到社区、厂矿,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剪纸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老人剪纸可锻炼手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成年人剪纸可怡情养性,防止抑郁;儿童剪纸可以帮助手眼协调,是很好的感统训练方式……”说起剪纸的好处,张学华如数家珍。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她结合奥数、几何等知识,潜心钻研,把剪纸变成了一项“魔术”:一剪奇(汉字),二剪巧(花),三剪小鱼,四剪鸟……比如“一剪奇”,通过简单的折叠,只需一剪刀就可以剪出一个字来,目前她已经琢磨出“田”“王”等三四十个汉字的剪法。“还有,三个纹样可以剪一个成语,六剪刀、九剪刀可以剪一个词牌名。剪纸其实非常有意思,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融入了借喻、暗喻、通假等修辞,结合民间的吉祥纹样,起到祈祥纳福的作用。”

教过多少孩子?张学华数不清楚。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在花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开的一届少儿剪纸班,有二三十个学生,很多都极有天赋,仅学了几个月,“无稿剪纸”就玩得飞起。她挑选了30 多幅以安徒生童话为主题的学生剪纸,寄去参评当年的一个国家级比赛,本以为定有所斩获,不想竟全军覆没。她不服气地打电话去问,主办方的回答竟然是:作品疑似作假,因为孩子不可能剪得这么好!她争辩无果,默默地咽下了这个委屈,不曾向孩子们说一个字。

“小学时,有一年除夕夜,我写了一篇童话,写的是自己与夜空中璀璨的小礼花对话。语文老师把这篇童话当范文读完后,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是从哪儿抄的!从那以后,我就不喜欢语文了。不负责任的语言对孩子身心伤害太大了!我自己做了老师以后,推崇赏识教育,从不打压孩子。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此处叶落,彼处自有花开。”

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抱着这种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张学华和丈夫齐平耀一起,以剪纸释放着内心沸腾的情感,讴歌着生活中的诗意、光明和温暖。

猜你喜欢

齐平剪刀剪纸
天齐平带:以高端产品跑赢市场
钝剪刀
剪纸
隐蔽战线的红色夫妻
风有一把剪刀
齐平村:一个经济薄弱村的华丽转身
BABYBLUE
剪纸
剪纸
小小金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