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研究

2023-12-16□李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演唱者声乐

□李 娜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具备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和人文情感,而且形成了多样、多元的基本形式。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在演唱方式、词曲含义、表现形式、欣赏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演唱者、欣赏者、研究者提供多种不同的切入点和视角。随着中国音乐艺术的开放和融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特别是将西方声乐的形式和技巧与传统民族声乐相结合,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效果。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声乐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艺术文化领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声乐代表着该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精神状态,是人民情感的深厚寄托。

一、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一)古典艺术歌曲作品演唱风格

中国民族声乐的形成具有复杂性,中国民族的歌曲形态极为丰富,应运而生的便是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古典艺术歌曲是中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与诗词有关的歌曲,此类歌曲主要分为古代传承类歌曲和现代改编类诗词歌曲。前者曲调歌词和情感较为古朴,具有时代特征,多强调歌曲的意境氛围,将情感寄托在歌曲之上;不仅有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咏情类歌曲,还有豪放地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凌云壮志,这便是咏志类歌曲,如《长相知》《杏花天影》《高溪梅令》等曲目。后者为中国古典诗词新编,运用现代的歌曲创作技法和风格进行诗词歌曲改编,在汲取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特色的同时,运用创新型音乐手段进行乐曲改编创作;结合昆曲和琴歌等传统声乐音律和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出别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歌曲。

(二)戏曲及戏歌作品演唱风格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戏曲及戏歌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包括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等。这些作品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通常需要演员配合表演动作和脸谱来演绎故事情节。

戏曲及戏歌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普通的歌唱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演唱时需要表演者用唱腔和说唱的形式演唱,而不是像流行歌曲那样唱出来。其次,戏曲及戏歌作品的演唱需要特殊的发声技巧,如喉音、气息控制、音调的上下滑等。此外,不同的戏曲及戏歌作品在演唱风格上也有所不同,如京剧的唱腔高亢有力,昆曲的唱腔比较柔和舒缓。除了技巧上的要求,戏曲及戏歌作品的演唱还需要表演者具备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演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去诠释角色的内心感受,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因此,戏曲及戏歌作品的演唱风格不仅是技巧层面的要求,更是对表演者整体素质的考验。

(三)地方民歌作品演唱风格

地方民歌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明珠,不同的地区拥有着各自的文化,人们在自己的家乡生活繁衍,创作出一首首动人的民歌来歌颂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表达情绪,或诉说典故,以此来达到教诲、传承、为日常增色的目的。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民歌就像一朵朵鲜艳独特的花儿,遍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陕北粗犷的大地诞生了信天游,苗族神秘的营寨诞生了飞歌,青海淳朴的美景诞生了花儿,蒙古辽阔的草原诞生了长调。这些民歌就像天然的璞玉,未经雕饰,由每一个民族的先民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经由后人的传唱,不失浓厚的民族气息,在现代音乐技术的传导下为大众所知,广为流传。这些民歌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普遍呈山歌调式,混杂着劳动号子的痕迹,旋律激愤悠扬,振奋人心。爽朗高亢的民歌响起,地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神便回荡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歌唱者歌声质朴响亮,歌曲自由恢宏,各地区独有的衬词衬腔增加了歌曲的气势,使每一个地区的声乐都具有独特的风貌。

(四)当代歌曲作品演唱风格

在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歌曲演唱方面,演唱者通常会尽可能地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他们会在演唱中注重音乐细节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会在音乐中注入更多的个性化元素。由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会更多地采用自然、真实、生动的演唱方式,使歌曲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在演唱风格方面,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歌曲演唱者通常会注重细节的表达,如在音调的控制、音色的转换、语调的表现等方面的细节,以达到更加真实、细腻、自然的表现效果。此外,演唱者也会结合自身的音乐教育和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演唱风格。例如,一些演唱者会采用清亮、圆润、悦耳的演唱风格,强调声音的美感和音乐的优雅;而另一些演唱者则会采用粗犷、豪放、自由的演唱风格,强调个性化的音乐表现和音乐情感的激发。

二、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风格特征

(一)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共通性

首先,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共通性体现在情感表达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也是如此。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无论悲壮、忧愁、欢乐还是神圣,演唱时都要表现出深刻的情感,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其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共通性还体现在音乐风格上。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学和音乐美学,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在音乐风格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和回族的板调都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同时也能体现出传统音乐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另外,在语言和发音上,中国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发音,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时,需要用到本民族的语言和发音方式。演唱时需要准确发音,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语音语调。最后,在文化传承方面,民族声乐作品作为传统音乐的一种,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意义。在演唱时需要注重歌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把握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同时也需要注重演唱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这些都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

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共通性体现在情感表达、音乐风格、语言和发音以及文化传承方面。此外,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还体现在节奏感上。相较于西方音乐的规则化节奏,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节奏感更加自由且灵活。它不依赖于规则化的节拍或节奏型式,而是通过声音的起伏、滑动、变化和停顿来传达节奏感。这种灵活性和自由性使得演唱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同时也要求演唱者具备高度的音乐感,掌握音乐的变化。此外,在演唱技巧方面,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也有独特之处。相较于西方声乐的强调技巧和唱法的熟练程度,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更加注重演唱者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表达。演唱者需要对歌曲的情感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通过音乐将它表达出来。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如舌头卷起、呼吸控制和音调滑动等,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文化性

1.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内部的文化融合

此融合为民族间的内部融合,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保留完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信仰和民族特色,这更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和文化发展。

2.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外部的文化融合

此融合为中国与西方音乐的融合,长期的文化交流使中外艺术跨越万里进行交汇共融。西方的音乐不同于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自身的历史文化因素有关,因此,西方音乐的歌曲风格、演唱技巧、情感意境等都与中国民族声乐存在差异。西方的演唱要求更趋于规范化,力求声乐表演的科学性。但我国的音乐更注重演唱时的情感状态,追求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以及自身演唱时对音乐的表达。现如今我国的声乐家们将中国的演唱情感内涵与西式的科学发音相结合,使演唱表演更生动深情,更打动人心,与听者产生共鸣。其中,经典的演唱曲目有《十五的月亮》《我爱你,塞北的雪》等。

3.中国民族声乐自身发展的文化交融

中国民族的声乐系统有本身的独特性,不同的民族声乐扎根于自己所在的土壤,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族声乐文化汇聚成了中国本土独具特色的音乐系统。而在各民族声乐自身的发展方面,不同民族的曲风都蕴藏着民族所在地区的地域特征与人文风貌,表达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与风格。如壮族的民族声乐为即兴的载歌载舞式风格,这样的声乐风貌非常利于各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因此,各民族声乐应相互融合发展,相互影响传承,使中国声乐处于不断发展中,留下深刻的民族烙印。

(三)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艺术性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其中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演唱者高超的歌唱水平和声乐表达技巧上,也包括对歌曲故事内涵的理解和贴合歌曲主角的心路历程,能够将声乐作品的真情实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十分悠久,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汇聚,演唱者需要对不同民族的民族风貌和文化特色进行理解和学习,更好地诠释民族歌曲的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注意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歌词表达,并将它表现出来,以突出歌曲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展现激情和感动,将歌曲所蕴含的艺术感和生命力充分表达出来,让听众感受到歌曲原生态的质朴与美感。此外,在演唱革命战争题材的歌曲时,演唱者需要气息沉稳厚重,饱含着坚定的信念和深情,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演唱出来,体现中国战士不畏困难,英勇战斗,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的激扬情感。最后,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还需要演唱者体会创作者和制曲人的情感,将民族的灵魂融入歌声之中,体现出歌曲的真切情谊。这些都是民族声乐作品演唱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多元且复杂的,它包含着演唱的发声技巧、歌词的内涵、咬字和唱腔、音调的顿挫、各民族声乐的差异性、整体民族声乐演唱的共性等。因此,我们应该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利用中国的戏剧如京剧、越剧、沪剧等,将戏曲的演唱技巧及内涵核心与现代化的歌曲创作相融合。

除了从中国的传统戏剧中寻找演唱技巧,还应在如今的说唱艺术中探索新元素,从而使演唱方式更加多元化。说唱的演唱技巧重在发音的准确,采取此类演唱发音优势,可以改善咬字不清或发音含糊的状况。说唱歌曲的风格也非常明显,独具特色,若将民族声乐与此类演唱风格相融合,必定会产生更加新颖的曲风,由此开拓新的曲风领域。中国民族声乐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本文就中国各类民族声乐类型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中国各民族声乐之间的个性与共性,由此使中国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准确,方便后人的研究和总结。

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更应利用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顺应时代风貌,结合现代音乐创作的技术性给大众、给中国带来全新的民族艺术乐曲。中国现代歌唱艺术还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勇于接受机遇和挑战,将声乐的技与美结合起来,将美学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利用起来,将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音乐推向世界。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演唱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