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

2023-12-16李锡炎

党政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领导力现代化

李锡炎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力,其特质内涵是把方向、管全局、定政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和战略导向作用,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核心领导力,是激发和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磅礴力量,形成在文明类型上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自信自立强大力量的战略领导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体系中,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位重要领导力,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与根本性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多维度全方位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全领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创新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一、从理论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政治任务、政治目标,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根本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力的政治引领、价值导向和方向指引,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类型层次上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自信自立和创新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使命任务。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要求首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和深入阐述,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叙事方式,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方式。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党的创新理论,迫切要求领导观念、领导方式、领导能力现代化,要求党的建设理论和领导力理论随着领导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发展,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领导观,努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领导活动的政治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昌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一条真理,要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政治方向,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理论界和领导者面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和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呼唤,当务之要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领导活动新特点和规律,正确回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什么是领导、为什么领导、怎样领导的基本问题,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领导观,从思想理论上深刻认识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极端重要性,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政治引领功能,增强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自信自立,踔砺奋进。

领导者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领导观,提高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能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功能和赋能规律,首先要从理论逻辑上,把握领导活动和领导者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历史方位、角色定位和价值目标,正确回答什么是领导、为什么领导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郑重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4〕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质和最大优势,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当代一切领导活动一切领导者的使命任务,认清领导角色定位、领导使命和领导价值目标的大格局大坐标。我们应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什么是领导、为什么领导基本问题,置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体系中加深理解,求得正确答案。当代中国的一切领导活动都必须围绕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使命任务而展开,都必须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努力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并认真贯彻落实到自己的领导实践和领导行为中。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代领导者的角色定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践行者,是贯彻党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领导活动为了谁、依靠谁,是领导者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灵魂和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树立中国式现代化新领导观,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性质的核心和关键,是站稳人民立场,满足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人民至上、利民为本的领导价值,坚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根本价值和赋能本源。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党的领导力的赋能本源。同样,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赋能本源,也只能是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守正创新和赋能增效,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来源于我们党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使命。早在175 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宣传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利民为本的价值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是人民所盼望所拥护的现代化,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代化。当代领导者都应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赋能本源,坚定人民立场,顺乎民心民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利民为本的政治立场,牢记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把握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责,自觉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增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赋能规律特点,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引领,当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组织者、领导者,真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二、从历史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赋能规律性,必须从历史的维度,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赋能增效深层次原因的深刻理解,自觉遵循规律,坚持自信自立,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6〕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坚持自信自立、改革开放的重大实践创新成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蕴含着自信自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愿望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辛努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中国革命道路之新,坚持走自己的路,在革命战争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三大制胜法宝;在改革开放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国人民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近代历史和百年党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国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自信自立,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一条重要赋能规律。

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各级领导者,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对在人口规模巨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性,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和政治方向,保持“四个自信”的战略定力,坚持自信自立、实事求是的领导思想基点,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实事求是精神,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从中国近代历史和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拓展深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守正”就是从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出发,把握事物本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创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一种创造性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和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赋能规律性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因此,坚持大历史观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发展规律,在领导活动中务必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自信自立的理论特征和实践要求,这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自信自立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性,才能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在文明型国家的层次上,抢占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制高点,掌握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7〕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领导者,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坚持领导就是为人民服务之正,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创新政治领导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讲究政治引领的方法艺术,在统筹协调力、政治执行力、战略运筹力和政治领导能力上,厚积薄发,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新水平新境界,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切实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领导理论之正,把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领导活动之中,不断创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新观念新方法,不断拓展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焕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三、从实践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求真务实

坚持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坚持以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和实践要求,是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赋能增效的规律性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8〕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呼声,就是解决问题的呼唤。领导者的职责使命,就是听取时代呼声和问题召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民族、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领导活动和领导行为的实践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的发力点,是孕育生成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力和领导力的孵化器。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领导观,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重要的是从实践的维度上,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起点和动力机制,埋头苦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世界现代化运动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后发性追赶型的现代化,与先发性的西方式现代化同台竞争和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风云变幻,动荡变化不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应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求真务实特征和要求,以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的勇气和主动性,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的领导内生动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提能增效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领导基本功入手,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现政治端倪,把握政治逻辑,找准问题导向和政治引领的重点和关键。调查研究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功,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也必须从搞好调查研究做起,聚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找准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问题、深层次问题和群众急盼愁难问题,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提高政治执行力和落实力。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情怀,冷静分析问题,善于从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群众中学到满足群众愿望、实现群众利益的领导智慧,找准破解问题,实现政治领导的突破口和发力点。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领导者一定要在守住人民的心上下功夫,一定要抓住民心所向、群众所愿的问题,攻坚克难,作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领导决策,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不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不偏。

三是坚持从党的初心使命出发,聚焦新问题,解决真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尺,检验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实施政治领导的水平,检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领导绩效。领导者一定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直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想主意、找办法、作决策。为了人民群众,扭住问题不放手,不解决问题不罢手,切实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导向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实效性。

四、从思维方式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统筹谋划

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增效规律,重要的是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的思维方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科学思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纵横交错交往运动进程中的一项伟大社会变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才能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才能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9〕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高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领导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赋能增效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和重要落脚点。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拓展系统化思维,深化系统化理解,提高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政治领导本领,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从历史看现实,从世界看中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活动的要素,加深系统化思考与理解,增强全局性运筹、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自觉性和战略主动性。我们用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念和眼光,观察与思考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式现代化是在强大资本逻辑下运行发展起来的,是按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顺序发展的,是一个“串联式”发展过程,至今已历经二百多年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性赶超型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发展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是一个“并联式”发展过程。因此,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坚定不移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上动脑筋,想办法,抓重点,补短板,在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沿上,强化“并联式”发展效应。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拉长时间段,系统化全景式地观察思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把全局上的发展战略与本区域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中央的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结合起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高起点运筹、高标准实施,提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三是从结果看过程,从群众看领导,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效益进行系统化综合性评估,用倒逼式方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战略运筹力和协调力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现人的个体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双重发展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领导者必须把握好结果与过程、领导与群众、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系统化考察和全面综合评估,增强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从领导决策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提高效率,增强社会活力,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有序运作,努力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防止顾此失彼,偏执一方。

五、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0〕的重大理论命题和伟大历史任务,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1〕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合”为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文化使命和领导文明观的深刻阐释。当今时代,文化文明已经成为关乎国本和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先进文化普及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超越文明差异、超越文明隔阂,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文明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民族主体性和文明现代性高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根本方向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底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文化担当的一个特质内涵和重大历史任务。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担负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文化轴线上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深层次精神依托和赋能增效的规律性特征。因此,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促进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提高,拓宽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视野,增强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毫不迟疑地担当起政治领导力的文化新使命,大力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直接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活动的方向目标和领导原则,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引领作用,形成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领导文化滋养和领导文明情怀。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文明包容性开放性特征,担负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的领导使命,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和中华文明优势特性的高度,牢固树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态的领导文明理念,以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文明情怀和海纳百川的大度从容,把握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之间的有机联系,系统化整体性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新文明,为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在文明类型的层次上形成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升华和自觉。

二是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运筹原则,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按照统筹兼顾的领导原则,统筹文明培育与文明实践,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打好文化文明建设的“组合拳”,加强目标协同、跨界协同、区域协同,增强决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协调发展水平,加大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引领力度,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是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文明观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更加开放的战略思维,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开放性赋能特征。当今世界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让各种文明的智慧迸发出来,为解决世界级难题贡献力量。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视域下的文化担当,既具有世界现代化和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具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文明特质,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特征,也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和中外管理的优秀成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当今世界展现新姿态新作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赋能开放性与文化担当的价值所在,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在文明类型上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必须以胸怀天下的更高站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开阔视野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思維,努力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引领,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根本方向,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中国式领导力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