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业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要素与发展路径探究

2023-12-15李美岩隋响

中国市场 2023年36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路径选择

李美岩 隋响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后的必然形态,也是未来我国战略性目标达成的一种战略转变。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矛盾及问题,提出新形势新业态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及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于如何正确深刻把握中央有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6-001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国内外形势变化,经济发展形势也发生很大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必然引发发展思路、发展理念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进行了精辟总结,其中既包括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如“破除唯GDP论英雄”“新发展理念”等,也包括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创新,如提出“三期叠加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其中,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断,是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

1 高质量发展溯源

1.1 高质量发展概念的提出

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最早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具体描述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最早对高质量发展阶段作出的判断。之后中央一系列文件和会议当中都对高质量发展问题提出了明确的阐释和具体的要求,特别是2017年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描述和明确的要求。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高质量发展阶段又做出重要判断:“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很显然这个描述有很大区别。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很显然,从最早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单纯指的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指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而是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也体现了我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一个动态演进、发展的过程。

1.2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1.2.1 经济增速的变化

总体上来讲,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7年,我国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14%,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趋于逐渐下滑的态势,2008年至2021年平均增速保持在8%。这种经济增速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背后揭示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性,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1.2.2 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个发达、成熟的经济体一般都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对于我国来说,产业结构也是趋于动态变化和不断演进的,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2012年达到了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5.4%。

1.2.3 动能模式的转化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经济增长分为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三个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也遵循了这一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凭借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低要素,以资源驱动为主。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投资驱动发展阶段。近些年随着新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中国逐步进入了以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为主的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8.6%,比2002年的10%提高28.6个百分点,中国数字经济取得巨大成就。

2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分析

2.1 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这些成就的取得解决了原来很多问题,但是穷有穷的难处,发展起来也有发展起来的问题。 

2.1.1 科技创新薄弱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会导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于经济规模巨大的中国来说,如果科技发展、科技创新薄弱,将会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门,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薄弱点。当前科技创新领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19年中国工程院对国内26类制造业展开产业链安全性評估,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60%安全可控,部分产业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很大,如飞机、航空、数控机床以及船舶等。另外还有5大类产业,如集成电路、操作系统软件、核心信息设备、航空发动机等,与世界存在巨大差距。这就导致我国对外进出口存在较大依赖,往往会成为国外对我国经济进行制裁的手段。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根据工信部报告显示,我国约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的高档液压件和密封件都需要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对外的巨大依赖性,导致一些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把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列入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清单,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和技术制裁。所以我国必须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水平,进行科技创新,把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三是基础研究薄弱。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只有不到美国、日本的1/2,不到英国的1/3,不到瑞士的1/7,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2.1.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即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显著要高。另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原煤、原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85%左右,而水、电清洁能源只有16%,这种结构导致了高排放、高污染问题的出现,所以未来怎样进行能源革命、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2.1.3 产业结构仍处低端环节影响持续健康发展

以芯片为例,芯片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应用5个环节,全球芯片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被欧美日韩等国家所垄断。此外,我国仅有少数的企业像中芯国际在芯片的制造、长电在封装测试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外,其他几乎都是欧美日韩的企业为主,这也体现了我国未来的产业要升级、要往高端攀升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

2.2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矛盾的变化,要求我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去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2.2.1 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近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分化的态势,板块分化严重,南北差距加大。2013—2022年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遥遥领先于其他板块,传统的沿海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作为传统制造业发达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2—2020年,东北经济占全国的比重由8.7%下降到6.2%,经济发展极化效应明显,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是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是2.8倍,2007年扩大到3.3倍,2015年又下降到2.9倍, 2021年是2.5倍。国内现在城乡收入比较均衡的是浙江省,达到1.96倍的水平,所以这也是国家把浙江列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群体间发展不平衡。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一般而言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合理。如果是0.2以下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合理,0.2~0.3相对合理,0.3~0.4相对不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高于0.5说明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对于我国而言, 2003年到现在,基尼系数呈现倒U型,即先上升后下降,处在0.46左右的水平,仍然处于贫富差距的高位。

2.2.2 结构性不平衡问题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主要是由于供给产能體系与当前老百姓的生活所需不相匹配,进入新时代,老百姓的需求朝着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升级,但是供给体系仍然停留在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供给体系。

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实体经济是机体,金融是血液,金融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2014—2018年世界500强利润排行榜前20强中,美国入榜10家有4家是高科技型企业,中国入榜5家全部是银行类企业。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利润率平均值都在20%~37%,远远高于制造业,达9倍之多,两者差距显而易见。

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分布来看,2011—2021年房地产占比达23%左右。从全行业的分布来看,房地产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制造业,在19个行业当中居第二位,所以我国要看到房地产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反之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所以怎样来破除这种结构性失衡,是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2.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面向未来,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强国目标看,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是基础。但国家要强,经济必须强。而经济要强,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所以对于未来的战略目标,要赢得世界竞争的优势,传统的以规模这种第一要素成本来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

但要实现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要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所以要完成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一是进行动能的转换,由技术模仿转向自主研发,解决科技的自主创新问题;二要解决依赖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需求,拉动经济,逐步转向扩大内需;三要实现自主研发,实现产业链的攀升,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

3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贯彻“一个理念”: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这是我国党的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一个重大创新。关于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发展必然对国内经济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我国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2 抓住“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突出困难,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问题上,所以我国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化解这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提高供给的质量和供给的水平,来推动供需的动态平衡。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消费、培育国内内需体系,推动通过需求牵引供给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3.3 实施“六大战略”

3.3.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短期来看,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既然是一场战役,就要讲究战略战术:首先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竞争,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比如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遭遇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高端芯片领域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所以如何集中攻关、实施有效的短期突破,解决芯片竞争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次在打赢这场攻坚战的过程当中,显然离不开人才,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国内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实现技术突破。

从长期来看,要把握科学规律,加强基础研究。遵循用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真正掌握科学背后的规律。同时也要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坐冷板凳,深化改革。

3.3.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所以如何优化空间布局非常重要,关键是如何来推动培育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把握城市群、中心城市这些关键主体,发挥它们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从现实看,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他们非常重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这种空间形态,如美国圈定了11个大城市群、日本规划圈定了10个大都市圈等。对于我国来说,空间形态的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在少数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地区,所以“十三五”时期我国也把全国的十九大城市群进行了规划,在区域空间层面抓重点、抓中心城市和城市群。

3.3.3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终端领域,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过度的去工业化会造成产业空心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经济衰退、社会内部贫富差距拉大等。所以必须警惕这个问题,我国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未来怎么办?“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也是明确首次提出了要保持制造业比例的基本稳定,并且指出重点发展方向就是壮大实体经济,改造提升传统的制造产业,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多下工夫,推动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数字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新兴科技与产业相融合,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与传统的产业相融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3.3.4 构建高质量的要素保障体系

金融是一个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要重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要素还体现在人才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党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对于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体系要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要提升,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为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劳动力也是一个重要支撑。因为一个国家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创造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劳動者,所以如何实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支撑,需要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3.3.5 构建高质量的分配机制

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配好蛋糕,否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分配问题非常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高度,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将浙江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探路者。为推进共同富裕,在分配问题上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以体现公平;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平等参与分配机制,激发社会的积极性,以体现效率;政府通过再分配的调节机制来调节收入差距;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兜底;等等。

3.3.6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过去的发展一是靠改革,二是得益于开放,未来走高质量发展的路更需要扩大开放。与改革开放之初低水平的以商品开放为主的状态不一样的是,我国现在更注重开放的范围、领域及层次,已经由传统的商品贸易开放转向制度型的开放。同时我国也更加注重推动对外开放一系列重要平台的建设,如参与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特别是RCEP协议这样一个覆盖全球1/3人口、1/3经济总量、1/3贸易量的关贸协定的达成并生效,对于未来我国推进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方位要求,是对所有地区的要求,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要求,因此各个地区要在未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陈景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12).

[3] 牛丽娟.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1).

[4] 刘世锦.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J].中国发展观察,2017(11).

[5]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

[6] 任保平,韩璐,崔浩萌.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8).

[7] 李伟.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22(3).

[8]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2):66-73. 

[9] 张占斌.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22(4).

[10] 王一鸣.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18(9):32-34.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路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