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好心文化与文明校园创建研究

2023-12-15韩情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好心夫人文明

韩情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茂名 525000)

一、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任何民族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要有与本民族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作为内核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才使得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优秀的地方文化。茂名好心文化就是岭南地区独具魅力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当前,茂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果充分发挥学校的文明高地作用,将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之中,将对茂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茂名好心文化阐释

(一)茂名好心文化的来源

茂名地区的地方精神文化内核主要是好心文化。好心文化的来源与茂名地区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有关,其一是潘茂名,其一是冼夫人。

潘茂名(约290-约373),今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俗称“潘仙”,西晋永嘉年间处士,世居浮山岭附近山村,是一个被后世仙化的著名人物。

潘茂名与好心文化的关联,在文献上的依据主要是清代古籍《潘仙全传》(一名《潘仙全书》),该书完成于清朝光绪年间,作者谭应祥,今广东茂名人,曾任广西河池知州。《潘仙全书》之潘仙签语第七十数云:“济世有奇诀,教人须用心。三天曾纪录,四海尽知名。”意思是救人济世的奇诀在于用心,只要做到这点,就能天下扬名。潘茂名在其八十多年的生涯中,以道医身份悬壶济世,关爱民生,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充分体现了一代岭南仁医“用心”博爱的情怀,这应该是茂名最早的“好心”精神,可谓是茂名好心文化的肇始人。

至于茂名好心文化与冼夫人有关,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特别是她的名言“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更是家喻户晓,也足以证明此为茂名“好心”文化的直接源头。

冼夫人(约512,一说522-602),名冼英,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地区)人,广东雷州半岛、粤西地区俚人(壮族先民分支)首领,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隋朝时被加封为“谯国夫人”,谥号“诚敬夫人”。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她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爱国爱民,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北史》均为她立传。冼夫人深得后人敬重,更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济世有奇诀,救人须用心”与150 多年后巾帼英雄冼夫人提出的“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发展、形成了“好心茂名”精神。可以说,以潘茂名文化和冼夫人文化为主体,不断融入茂名本地的其他优秀地方文化,共同构成了茂名的好心文化。

(二)茂名好心文化的内涵

关于潘茂名的“用心”,可供参考的文献不多,该词源自潘仙签语“济世有奇诀,救人须用心”。从《潘仙全书》来看,其实质便是大公无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如此“用心”,正是好心精神的重要文化内核之一。

至于冼夫人的“好心”,《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有详实记述。从全文来看,冼夫人的“好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贤慧明理,颇多筹略。“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恤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说明冼夫人年纪尚轻还在娘家时,便能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智慧谋略和行事作风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

二是崇尚友善,讲求信义。“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冼夫人以和善信义为贵,制止了时任南梁州刺史的大哥冼挺恃强侵略掠夺邻近州县的行为,改变了越人部落喜欢互相攻击的风俗,从而改变了“岭表苦之”的混乱局面。

三是严明礼法,公正无私。“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当王仲宣反叛隋朝时,冼夫人派孙子冯暄率师平反。但冯暄因与反将“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冼夫人不徇私情,“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派另一孙子冯盎出师,最终挫败叛军。

四是机智勇敢,平定叛乱。当侯景反叛梁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欲骗取冯宝前往支援叛乱,被冼夫人识破,劝阻丈夫说:“必欲诈君共为反耳。”最后,冼夫人用智慧、胆识和勇猛挫败了李迁仕。

五是以国为重,忠贞不渝。其夫冯宝死后,岭表大乱。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引诱其子冯仆参与谋反。其子派人回告冼夫人,她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于是发兵抵御,最终击败欧阳纥叛军。

六是敢于担当,保境安民。“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即使在岭南未有依附的情况下,冼夫人依然安抚岭南百姓,力保一方平安,始终对国家没有二心,始终没有自立为王。

七是赤诚为国,维护统一。隋朝建立后,“每岁时大会”,冼夫人将朝廷的赐品“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自此,冼夫人为世人留下了永垂万世的“唯用一好心”精神。

当然,文化是不断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总会打上一个时代的鲜明烙印。进入新时代,好心文化的内涵必定会有新的注脚,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好心文化的内涵阐释可能也会不尽相同。例如,有人认为,“好心”精神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相通之处,“好心”的实质是为党为国讲忠心,是团结友爱进取心,是待人待事讲良心等等。也有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奉献心、进取心、责任心。我们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也不管专家学者有何不同见解,“好心”的本质内涵是不变的,都应该是以“家国情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大公无私”“诚信礼义”等为核心的一系列精神要素。

三、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好心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施情况,我们制作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于2022 年11 月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茂名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好心文化的来源、好心文化进校园的方式等等。总体来说,茂名市教育系统对茂名好心文化关心关注,能将文明校园创建与好心文化融合起来。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对好心文化与文明校园创建关注度高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1134 人有效参与,其中学生参与度最高,达1038 人,占比为91.53%,可见茂名市学生关心关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弘扬茂名好心文化和创建文明校园非常关注。

(二)高校对好心文化与文明校园创建关注度高

在有效参与问卷调查1134 人中,高等院校的参与度最高,达877 人,占比为77.34%,可见,在茂名市大、中、小、幼儿园等各类院校中,高校对弘扬茂名好心文化和创建文明校园更加关注。

(三)人们对好心文化的起源有较深入的了解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人认为茂名好心文化与冼夫人和潘茂名有关,比例分别达到86.42%和72.22%。前文已论述,茂名好心文化的主体部分就是以冼夫人和潘茂名为代表的文化。好心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它可以适当吸纳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地方文化而形成好心文化体系。

(四)茂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人心

调查发现,对茂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达到73.72%。当然,我们也发现,仍有10.05%比例的人员对茂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完全不了解,虽然是比较小的比例,但仍需要加以重视。

(五)师生能自觉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曾经有参与或经常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师生达78.58%,可见,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已经成为茂名市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六)优化了“好心茂名”徽标的标准式样

“好心茂名”徽标在刚开始发布时,中间区域红色是渐变色,由上方淡红到下方紫红。后来经过了优化调整,中间区域红色均匀,没有渐变色。这个优化调整更加符合“好心茂名”的寓意和内涵。有54.41%的师生关注到了这些细节的变化。

(七)好心文化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

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好心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加以理解,也充分表明好心文化的意义内涵非常丰富。人们对好心文化的意义内涵认可度超过80%以上、按照从高到低的比例排列依次是:家国情怀、文明和谐、民族团结、诚实守信、友爱他人、国家统一、礼法严明、大公无私。同时,还有17.99%的人员人们认为茂名好心文化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精神内涵。

(八)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已成共识

调查结果显示,88.62%的人员认为将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和文明城市建设“很有必要”,充分表明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好心文化不是孤立的,文明校园建设也不是孤立的,二者必须相融相通。

(九)茂名市好心文化宣传氛围比较浓厚

调查结果显示,92.68%的人员所在的学校或生活小区,好心文化宣传氛围比较浓厚,其中很浓厚的达到53.79%,说明文化宣传是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

(十)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应多措并举

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将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有很多举措,应多措并举,结合实际择善而从。其中,以下举措为较多人认可:将好心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推进好心宣讲进校园、依托学校社团开展好心活动、开展好心主题征文活动、举办“好心青年”评选活动、举办“好心青年”演讲比赛、举办师生好心书画作品比赛、开展好心文化研学教育活动、开展好心志愿活动、开展好心榜样学做活动、增设与好心文化相关的雕塑、设置好心文化专题宣传栏、开发具有好心元素的文创产品、评选好心班级和好心科室、建设好心文化长廊、建设好心体育活动区、好心景观建设、将好心精神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

事实上,茂名将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全面推进“好心校园”建设。目前,“好心校园”建设俨然成为茂名助推文明校园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据相关资料,截至2023 年4 月,茂名市已建成省级及以上的文明校园3 所,市级文明校园403 所。在推进“好心校园”建设过程中,茂名大力倡导青少年学子要学习冼夫人、潘茂名的事迹,学习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事迹,学习身边同学的榜样,引导学生从小培育“好心精神”和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据相关报道,“好心校园”是茂名市教育局精心打造的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品牌,每年都会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好心精神”宣讲、好心义卖、好心志愿活动、好心书画作品比赛、“好心青年”评选等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大平台。同时,大力推进“好心校园”环境阵地建设,全市投入“好心校园”建设资金2.85 亿元,统筹推进校园景观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建成、修缮“好心广场”118 个、“好心长廊”900 多条、“好心雕像”1300多座,100 多所学校建立了“好心书院”,设立了“好心书柜”,年内将评定首批10 所“好心校园”示范校。这也是好心文化走进学校的重要举措。

四、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的途径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将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施“‘SIS’校园文化工程”。“SIS”,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学校识别系统)。“‘SIS’校园文化工程”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即Mind Identity System(MIS)、行为识别系统即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BIS)、视 觉 识 别 系 统 即Visual Identity System (VIS),环境识别系统即Environmental Identity (EIS)。我们分别简称其为MI、BI、VI、EI。

(一)完善理念识别系统(MI)

理念识别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精神理念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战略,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原点。将茂名好心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将好心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办学理念也是好心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好心办学,用好心育人,从而让好心精神发扬光大。

(二)完善行为识别系统(BI)

行为识别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它以学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来开展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将好心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好心文化素材,开展学术研究;可以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加强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关于好心文化进校园的宣传活动等。

1.将好心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上好思想政治课是每个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十分明确,那就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好心精神走进思政课堂,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进好心文化宣讲进校园。组建好心文化宣讲团,人员由茂名市各行各业名人名家、志愿者及学校教师等组成。推进好心文化宣讲走进校园,走近学生,通过事迹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宣讲冼夫人、潘茂名的好心精神,激励学生,滋养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好心文化助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依托学校社团开展好心活动。每个学校都有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大多以个人兴趣为基础而组建,如果能将好心文化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根据调查,此种方式也的确最受欢迎。通过绘画、手工、陶艺、摄影等活动,对好心文化进行艺术塑造,提高学生对好心文化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好心素养。

4.开展好心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潘茂名、冼夫人等历史名人有关书籍,聆听冼夫人、潘茂名等历史名人有关故事、讲座,日常践行好心活动,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行,把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和内心感想记录下来,做到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内容具体。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感悟和践行好心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5.举办“好心青年”“好心少年”评选活动。在学校评选“好心青年”“好心少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评选茂名市“好心青年”“好心少年”,扩大活动影响力。广泛深入开展“好心青年”“好心少年”事迹学习宣传活动,让他们的事迹进报纸、进电视、进网络、进课堂、进家庭,传播好心正能量,发挥好榜样典型引领作用。

6.评选“好心班级”“好心科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和教育方式,构建人文处室、人文班级,努力营造平等、尊重、互助、诚信、和谐的人际关系。

7.举办“好心青年”“好心少年”演讲比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举办“好心青年”“好心少年”演讲比赛,以主流价值观引领全市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8.举办师生好心书画作品比赛。推动好心精神与书画作品有机融合,通过绘画、书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好心精神,展现师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师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9.开展好心文化研学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电白区潘茂名纪念公园、高州市冼夫人文化推广中心(高州冼太庙)、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高州市冼夫人文化特色小镇等好心文化基地,学习潘茂名的“用心”和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不断提高沉浸式主题教育效果,加深师生对好心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10.开展好心志愿活动。通过开展“好心精神我践行”“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志愿实践活动,让师生切实体验和感悟好心精神,传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营造提升自我、奉献社会、共建文明的好心志愿服务氛围。

11.开展好心榜样学做活动。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弘扬好心精神”活动,通过学模范、做模范,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亲身体验为途径,发掘学习好心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促进个人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视觉识别系统(VI)

视觉识别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的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标识、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及其扩展应用。

1.增设与好心精神相关的雕塑和图片。在学校特定场所场馆增设潘茂名、冼夫人雕塑和图片,通过视觉感知和耳濡目染,让好心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师生心中。

2.设置好心文化专题宣传栏。在学校适当位置增设好心文化专题宣传栏,也可以在官网、官微等“三微一端”平台开辟好心文化宣传专栏。宣传栏内容可以分为好心文化来源介绍、学校在好心文化传承方面的特色做法等,定期更新和推出相关内容。

3.推出系列扩展应用。除了推广好心茂名(茂名市城市形象徽标)以外,学校纪念品也可以与好心元素相结合。比如在笔记本、书签、帆布包、钥匙扣等文创产品设计上融入好心元素。

(四)环境识别系统(EI)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形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将好心文化融入校园的建筑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其他场所文化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等,都能对学生起到“好心文化,育人无痕”的作用。

1.建设好心文化长廊。学校要建设专门的好心文化长廊,形成良好的氛围,充实校园好心元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着力培养师生好心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校园好心精神的张力、活力、魅力。

2.建设好心体育活动区。学校要统筹推进体育活动区文化建设,既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又让校园好心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3.建设好心文化景观。围绕好心文化的核心内涵,每所学校都要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特有的好心文化景观,打造本校特色景观。

五、结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好心文化作为茂名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心中,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从而助力茂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猜你喜欢

好心夫人文明
夫人与婆子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好心的蛇
“好心”酿大祸
还牛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