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探析
——基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2023-12-15吴娟娟上官文慧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德宏州基础设施人口

吴娟娟 上官文慧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7]。“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以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因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包括德宏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核心要务。

一、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现状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3]。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体经济为支柱,是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6]。从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三个主要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民族特色产业是以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管理方式为支撑,生产出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产品的特殊产业[9]。民族特色产业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主体,为人口较少民族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德宏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区位优势独特,边境线长503.8 千米;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潜力无限;以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3 个人口较少数民族为主,40 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民族风情独特,这些资源优势为德宏州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德宏州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民族特色加工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优势支撑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共同促进了德宏州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一是以水稻、甘蔗、茶叶、烟草、桑蚕、坚果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种植业不断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基础。其中,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在2022 年达到50.60 万亩,产量3.29 万吨,产值2.89 亿元[15]。目前,澳洲坚果产业由于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支撑当地人口较少民族增收的幸福产业。二是水电硅材工业和民族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州以成品糖、硅加工制造业、精制茶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三是以口岸贸易为代表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德宏州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口岸四项流量连续多年位列云南省第一,进出口贸易额历年总体保持稳定:2018 年至2022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15.28 亿元、370.28 亿元、395.08亿元、340.65 亿元、301.56 亿元[14]。其中,2020 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高峰,占全省对缅贸易的70%,占中缅贸易的30%[17]。2021-2022 年由于疫情管控,德宏外贸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但其作为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的战略结点,发展潜力无限。

(二)绿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依靠科技创新、绿色创新、数字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蓄新势、赋新能。总的来看,2022 年,德宏州数字经济、卫生、旅游、生态环保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 倍、53.9%、27.5%、21.0%[15],虽然投资规模较小,但处于持续增长趋势。具体来看,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以项目为依托,政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2022 年,德宏依诺纯咖啡有限公司新增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云南建设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德宏黑柔咖啡有限公司一起在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信息填报。在绿色创新产业发展方面,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实施大面积绿色防控,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凸显;发展现代循环经济,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大力提倡生态科技。在数字创新产业运用方面,2022 年,重点领域产业投资在能源工业和数字经济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增长42.7%,拉动总投资增长9.1 个百分点[15];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智慧旅游业、数字金融等数字服务业,不断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等加快发展。由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人才支持等原因,德宏州绿色科技创新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难度巨大

以综合交通为代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是地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为推动现代化产业发展壮大作强大支撑[11]。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山地,地势复杂、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步伐。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等资金,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德宏州2016 年全州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77.48 亿元,2017 年全州完成投资146.0 亿元,2018 年全州完成投资134.66 亿元,2019 年全州完成投资161.61 亿元,2020 年全州完成投资153.75 亿元,2021 年全州完成投资115.40 亿元,2022 年全州基础设施项目217 个,完成投资79.48 亿元[16]。从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可以看出:在全力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过渡期间,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数量由增到减,这主要由于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项目资金在下达中,大部分资金已经有明确投向和绩效指标,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资金逐渐减少。目前,德宏州内部部分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由于自然灾害被破坏,急需后续整修和维护;通境外交通承载力不足,昆明—瑞丽—缅甸木姐—曼德勒—仰光通道,承载着中缅1/2、滇缅3/4 的贸易额,设计日均最大车流量3000 辆,但实际日均车流量已近1 万辆[17],拥堵问题十分突出。总的来说,德宏州以交通为代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任重道远。

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分析

自党和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开展专项扶持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各方面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民生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得到了一定提升。然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基础弱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各方面发展受到制约。

(一)可供经济用途的地理空间不足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双重限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即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根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划定的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分布范围,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除福建省外,多聚集于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边陲[8]。地理分布上多在高山峡谷、山区或半山区地带,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也是生态重点保护区,可用耕地面积、工业用地面积极其有限。德宏州地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800-2000 米,属于山区、半山区地带,人口较少民族尤其是景颇族聚居区绝大部分在山区,可用耕地面积天然有限。全州林地面积达到1288.44 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203.95 万亩,森林覆盖率71.84%,设立自然保护地9 个,界定了24.09 万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拥有6 个湿地保护小区、2 个湿地公园、4 个受保护湿地区域[18],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严格的生态保护举措。国家对山林地的加强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可用经济腹地的减少,并对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如何更好地统筹好生态保护的责任与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仍然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一大考验。

(二)缺乏专业化科技人才力量支撑

缺乏专业化科技人才力量的支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转型提质增效缺乏动力。目前,德宏州尚未完全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态势。一是总体项目投资中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以德宏州首府芒市为例,2021年,芒市研发经费投入支出1.061 亿元,较上年增加0.272 亿元,增长34.54%,投入强度仅为0.59%;财政科学技术469 万元,仅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的0.12%,与上年持平[19]。虽然科技创新投入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年度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二是吸引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配套优惠不完善。一方面是引进本地人才的政策优惠吸引力不够,无法为本地人才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机会,本地人才外出求学工作后不愿返乡发展;另一方面是引进外地人才技术的相关政策配套优惠不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内的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在人才竞争市场上无法凸显优势。三是在绿色创新和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两个方面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在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和人口较少民族非遗文化传承工作方面缺乏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配合做好民族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挖掘以及创新利用,导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优势为未能完全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引进更多能够为地区发展服务的科技力量和专业人才,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更多新兴战略产业的首要任务。

(三)以综合交通为主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滞后

以综合交通为主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当前制约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又一因素。一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区,且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分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量大且难度高。德宏州人口较少民族尤其是景颇族聚居区,农户居住分散,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基础设施投入成本高,各种民生保障经费投入也较大,导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弱。二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市级财政支持有限,项目标准偏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加上国家财政支持力度逐渐变小,现有基础设施维护和完善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德宏州2022 年固定资产中交通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7%[15],不断增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财政投入支持力度不断缩小的矛盾突出。三是对外交通设施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疫情防控放开后边境贸易日益增长的需求。德宏州各口岸开放历史悠久,人员、车辆、货物出入境量大且逐年增长,日平均出入境人员超过5 万人次、车辆1 万余辆次、货物2 万余吨[17],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规划落后、功能不全,口岸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交通为主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本高,甚至限制当地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不断补齐基础设施服务短板。

三、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结合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业现代化发展实际,满足这些特征条件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发挥优势,增强动能,补齐短板,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八八战略”作为“特色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战略,针对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2]。“八八战略”为包括德宏州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扬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实践借鉴。从德宏州来看,要充分推动当地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培育新的民族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筑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基础。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质有效转型升级。一是以粮食、甘蔗、茶、蚕桑等经济作物为代表的传统特色种植业,要抓住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项目,以全产业链导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新动能,推动实现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二是以农副产品、电力、硅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要推动其绿色创新转型,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三是以口岸经济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把边的优势充分发挥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优势产业,加快形成民族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是重点推进澳洲坚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市级财政的种植扶持措施,在推广适宜优产品种、先进种植技术、创新合作经营模式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澳洲坚果成为德宏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常青树”;二是发展民族特色“康养”产业,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充分挖掘民族特色绿色生态、地热温泉、天朗气清等康体养生资源潜力,打造出“大西滇旅游环线”上独具特色优势康养旅游业。

(二)增强创新发展动能,鼓励绿色创新人才引进和技术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提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1]。以专业化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力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推动优势转化,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以德宏州为例,要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着力鼓励绿色创新人才和技术运用,不断为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鼓励人才创新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发展等相关政策优惠配套。以产业扶持项目为依托,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站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发挥好科技特派队科技兴农、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优势,全力保障科研队工作高效运转,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生态科技,为绿美产业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智慧力量支撑;二是培养形成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边疆民族发展人才队伍。要培养一支能够做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保护等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用活用好人口较少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打造融保护传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产业实体作铺垫;要培养一支能够做好森林资源开发保护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民族地区新时代最大的发展潜力、发展价值与发展责任就是生态,生态大保护、“两山”转化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责任与重要担当[9]。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工作,深度挖掘丰富的物种资源,助力康养主题旅游业蓬勃发展。

(三)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构建综合、智慧、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产业发展和要素保障,只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这支“后勤保障部队”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产业发展这支“一线作战部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4]。从德宏州来看,经过决胜脱贫攻坚后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得到广泛建立,但其综合性,智慧性、完备性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加快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切实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和需求,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构建以交通为主,综合、智慧、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现代化产业发展乃至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小到乡村公路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大到县市公路交通中心枢纽的改造和建设,都要统筹协调推进,在现有公路、铁路、机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上推动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提升跨境设施联通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在瑞丽设立中缅铁路通道建设后勤保障基地、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中缅公路、口岸新通道等综合贸易交通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寻求中缅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机遇,设法改变中缅贸易通道上缅方交通设施水平落后的现状,提高中缅互联互通水平。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积极响应“数字德宏”和“网络强州”建设战略,充分利用5G 等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建用并举,以用促建,加快农村电商数据服务中心和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数字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提高等,以数字服务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综上,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其产业现代化发展必须走扬优势、增动能、补短板的发展路子,加快推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通过做大做强民族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绿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的完善,更好地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为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猜你喜欢

德宏州基础设施人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