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

2023-12-14梁杰皓

西藏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西藏总书记思维

梁杰皓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类存在则在类意识中确证自己,并且在自己的普遍性中作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自为地存在着”。(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工作、开展实践是人本质力量的外化形式和主体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西藏工作、推动西藏发展进行了充分思考,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当前,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这一主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现有学术成果主要聚焦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价值意义和实践要求等方面,较少分析和探讨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对这一论述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提炼并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精神要义与价值旨趣,拓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视角。

一、宏观布局中的科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因此对事物发展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关系,又要注意从内部结构中统筹把握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科学运用并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全面关照、协调各方的系统思维,为新时代西藏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周密的战略规划。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关系全局、长远和根本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长远性特点。从战略高度想问题和办事情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1版。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蕴含了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这主要体现在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确立了西藏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并对西藏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从战略全局高度确立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反复强调西藏发展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如2013年3月,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2015年8月,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论断,并将“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3)《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版。2020年8月,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又再次强调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第1版。这些重大论断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基础上,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治藏稳藏兴藏的历史经验,继续深化对西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突出西藏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提升到了全局的高度,事关国运兴衰,社会稳定的大事”。(5)梁杰皓、丁俊萍:《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多维论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第488页。另一方面,这些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西藏具体实际,关照我国发展全局,将西藏的稳定和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当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把握西藏发展的形势任务,为全党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胸怀大局、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魂”与“本”、“纲”与“目”。

明确战略方位,厘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部署。“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4页。对战略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正确研判了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和发展方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西藏的发展呈现出“五个并存”、“五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而言,“时”、“势”有利,但“险”、“阻”增多。因此,总书记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将西藏建设成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则性、指导性、战略性和可行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2020年,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四个确保”和“十个必须”的治藏原则和规范,科学地对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外部条件和发展步骤进行了宏观谋划,这些战略目标和原则规范的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擘画了西藏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立足全局的系统思维

黑格尔认为,“整体是从部分组成的;以致没有部分,它便什么也不是”。(7)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159页。因此,我们在考察万事万物时应该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为指导,既关注系统的整体性,也注重对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从多维度视角出发,系统回答了“为何建设西藏、如何发展西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一,从历史角度出发,基于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哲学维度,系统回答了为何要重视西藏的发展问题。从历史上看,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发展在推动国家整体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西藏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西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西藏在国家整体稳定和安全中的地位,明确了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二,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基于定位、目标与选择的内在统一,系统回答了“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西藏特殊的区情和地理位置,指出了西藏“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深刻认识到西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地理环境,规划西藏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宗教等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领域相互配合。2021年,总书记在考察林芝市城市规划馆时,提出了西藏的发展必须“要突出地域特点”,(8)申琳、袁泉、徐驭尧等:《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6月22日,第1版。必须科学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可见,总书记注重西藏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系统谋划了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既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重点关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实际上,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从宏观层面上整体规划西藏的发展,明晰西藏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为西藏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从方法论视角出发,基于西藏区位的特殊性、战略的重要性、建设的长期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系统指出了怎样建设西藏的问题。治藏、建藏需要处理好多对范畴,其一,正确处理和统筹协调各类主体支援和建设西藏的关系,注重多方力量的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支援、社会协同的援藏格局,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9)《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第1版。建立起多方参与、多方协同、多方支撑的援藏力量,既明确各方职责、理顺关系,又协同运作、集体发力,注重构建东中西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发展空间,这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支援西藏、建设西藏的新局面。其二,正确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总书记反复强调,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保证西藏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对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要赋予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凝聚人心的重大意义。因此,总书记将“富民兴藏”作为做好西藏工作的重大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10)习近平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科学论断,这些原则和论断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等内容,具言之,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西藏地区的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西藏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真正做到团结人民群众;只有团结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西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建设现代化西藏作出更大贡献。可见,总书记提出的“富民兴藏”原则,“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科学论断,正确处理了“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发展与共享”(11)万金鹏、刘文珍:《“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理论意蕴、历史逻辑及实现机制》,《西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166页。之间的关系,以政治稳定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保障西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统筹运用多种方法,推动西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治藏方略中,注重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政策扶持、加强教育、保护文化、引导宗教等策略和方式,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善于运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条件,注重各类政策和各种方式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二、原则要求中的科学思维

“欲之方圆,则必规矩。”确立原则、遵守规范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西藏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蕴含了明确中心的党建思维、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维、蹄疾步稳的辩证思维,为做好西藏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明确中心的党建思维

党建思维是指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一切工作,发挥党统率全局、领导各方的作用。”(12)谢卓芝:《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的科学思维》,《邓小平研究》2019年第1期,第80页。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58页。这表明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运用了“大党建”的科学思维,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以党建统领西藏的全局工作,引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西藏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反复强调西藏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14)《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8月29日,第1版。从根本上说,在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中,必须突出强调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西藏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条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特殊的国际影响,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打击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为西藏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实现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在西藏的民族政策不变形、不走样,才能凝聚人心,调动西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积极性,发挥西藏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形成强大的历史伟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西藏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不仅是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保证西藏长治久安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实现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政治方向关系到道路选择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到西藏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1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92页。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将党建设成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正确把握新时代西藏发展方向。加强党的建设还应该锻造一支坚守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严守政治规矩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想事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成为党的民族政策执行者和带领西藏人民“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16)《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

加强党的建设,还必须锻造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严密的组织是党力量的来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肌体的“神经末梢”,也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党的领导力量的实现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最终要靠党组织来实现。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也十分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18)《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可以看出,总书记充分重视并强调党组织在治藏稳藏建藏中的引领作用,将西藏的发展同党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

运用底线思维,提高运用底线思维的水平和能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运用和转化。底线思维亦指“边界意识、原则意识、危机意识、预防意识和红线意识”,(19)张琳:《习近平“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及其双重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第15页。具有三重意蕴:第一,底线思维是想问题、办事情设立最低目标、努力争取最优效果的思想方法;第二,底线思维是明确风险、明晰最低要求、争取最大期望值的工作方法;第三,底线思维是未雨绸缪、防危虑远、防患未然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特别注重底线思维的运用。

明确重大原则问题,树立工作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为西藏建设和发展确立了原则底线。第一,确立政治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时明确指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道路和方向至关重要,关系到西藏坚持什么方向、走怎样道路的问题。总书记强调,治藏建藏要从领导力量、制度安排方面明确西藏在政治建设上遵循的道路和方向。第二,确立经济发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西藏经济发展要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满足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需求,不断赋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因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以经济发展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建设西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确立社会建设底线。社会底线是指要维护西藏社会总体稳定和安全。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是西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把握西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加强民族团结,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第四,确立文化发展底线。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对西藏优秀民族文化要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第五,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守好“中华水塔”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千秋大计,事关未来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西藏建成我国的生态保护屏障,强调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因此,需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树立保护生态意识,并贯之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底线思维,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的规范性原则要求,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防范重大风险、化解发展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确立了刚性要求和科学方法。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287页。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强调西藏发展必须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回答了西藏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将“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这是正确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维的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回答“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和勇气,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时,十分重视维护人民的利益,并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是贯穿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主红线”,并体现在各方面:在谈到西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保护生态就是对人民负责,要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在谈及边境地区的建设时,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帮助边境地区的人民群众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在谈及消除贫困、巩固脱贫成果时,总书记指出西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返贫风险,要努力做好脱贫成果的巩固工作,在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这些都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展现“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民情怀。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西藏人民在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与唯心主义不同,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8—119页。恩格斯还创造性地提出“历史合力论”思想,形象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发展,历史规律既在人类活动中形成,又通过人类活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就十分强调发挥西藏人民的主体作用。他认为,西藏的发展必须“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1版。也就是说,西藏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西藏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效激发西藏人民的内在活力,才能进一步释放西藏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在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对西藏人民的教育与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23)《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第1版。这有助于维护西藏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为“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24)《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第1版。贡献广泛的群众力量。

(四)蹄疾步稳的辩证思维

辩证法的实质是“统一物之分成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5页。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系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树立问题意识,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抓住关系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准重点,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巧妙地运用了辩证思维,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统筹推进西藏的发展;坚持用永恒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持续推进西藏的发展;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在矛盾分析法的基础上接续推进西藏发展。

首先,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1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2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第1版。总书记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西藏的整体发展进行了思考,强调西藏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教育等方面的整体性推进,必须处理好稳定与发展、开发和保护、传承与创新间的辩证关系,在统筹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人民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西藏社会的发展充分体现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坚持永恒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万事万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和办事情需要把握当前和长远的有机衔接和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西藏发展的实际,指出西藏的各项工作应“因时而进”、“因势而化”,结合新的环境形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多放眼长处,行固本之举,做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情。

最后,坚持矛盾分析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形势和成就保持清醒头脑,既肯定西藏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注意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牵动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等各领域的重点问题,以关键领域为着力点,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强调西藏的发展要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具体实际,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三、贯彻落实中的科学思维

就具体实践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做好西藏工作提出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其中包括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依法而治的法治思维、实事求是的精准思维。

(一)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勇于创新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秉性和民族禀赋。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打破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和迷信经验的“个人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规划和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时充分运用了创新思维,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同向发力,探索出符合西藏区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开拓西藏工作的新局面。

以理论创新开创西藏工作的新局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论断。总书记将“治边、治国、稳藏”有机结合,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上的重大创新,将“治国”和“治边”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继续深化和突出西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总体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也体现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治藏方略和思想上,如将“四个认同”的理论内涵扩展为“五个认同”,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西藏人民团结和奋斗的思想基础;由“六个必须”到“十个必须”,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治藏方略;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原则,指明了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以实践创新开拓西藏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西藏特殊的区情、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形成保护和建设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模式,着力推动西藏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具体言之,经济上大力推动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总书记认为,西藏的发展要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西藏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储能”示范点建设,协调推进“藏中、藏东、藏西”经济区建设,平稳推进绿色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建设上,总书记提出要推进青藏高原的科考工作,进一步完善西藏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边境地区的建设,等等。

(二)依法而治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理念、规则和逻辑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倡想问题、办事情要依法而为、依法而治、循法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十分重视法治思维的运用,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依法治藏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西藏的治理体系是复杂的综合体,“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等一般性的治理内容,还包括边疆治理、宗教治理、民族治理等特殊性内容”。(29)陈井安、刘福敏:《藏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中国藏学》2016年第2期,第59页。其中,法治理念融入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新时代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本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藏”思想,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西藏运用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将各项事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理念引领现代化发展,这也是确保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实事求是的精准思维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或过程的特殊的本质。”(30)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页。事物的矛盾在性质上具有共同性,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必须坚持精准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精准思维就是一种精准把握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避免“走神”或“散光”式解决问题。精准定位、精确谋划、精细施策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微观视角和精准视野。

第一,成事之基:精准定位西藏工作的重心。找准问题、科学定位问题是科学谋划的前提。问题就是矛盾,是工作的中心和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一重大研判是基于西藏特殊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对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精准研判,抓住了西藏工作的特殊点和重难点,使西藏工作重点更加明确,聚焦更加深入,发力更加精准。

第二,成事之要:精确谋划西藏各项工作。调查研究是精准思维的重要体现,是科学决策的重要过程。只有对西藏区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和调研西藏,进一步了解区情、掌握民意,为找准问题、抓住本质、精确部署和精准安排工作决策打守了基础。因此,他提倡广大干部应该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精准掌握西藏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政策和方针,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第三,成事之道:精细施策。在精准思维的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西藏区情,针对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总书记不仅善于从大处着眼,还注重从小处着手,对关系西藏发展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分类指导,对细节进行认真规划,对基础工作细致安排,做到了精细化操作、精准化推进,增强了西藏工作的创造性,夯实了西藏长远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从哲学高度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如何做好西藏工作进行了周密思考,提出了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其宏观布局中的科学思维是统领,原则要求中的科学思维是核心,贯彻落实中的科学思维是保障,为科学谋划和有序推进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维之力”。深入把握和正确运用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31)蓝国华:《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挑战及实践路径》,《西藏研究》2022年第1期,第8页。

猜你喜欢

西藏总书记思维
都是西藏的“错”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