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

2023-12-14■霍

新长征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带中西部产业园

■霍 然 李 刚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省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作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具有决定性作用。我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高,具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优势,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等基础性优势。但也存在种粮比较收益低,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粮食产销中还存在品牌建设的“痛点”,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难度大等短板弱项。要加快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区域协同的区域粮食产业格局和建设高质量“三链协同”的粮食产业体系,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在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的新要求。

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创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严守耕地红线,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创新粮食生产方式,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智慧农业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创新经营模式,统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此提高中西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产业发展能力。

坚持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统筹区域布局。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协同推进黑土保护利用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统筹协调中西部粮食加工业发展及区域布局,重点是补齐粮食产业发展短板。

以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加快构建粮食生产的绿色化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升粮食品质。持续提升“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品牌化建设,让粮食的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以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提高吉林粮食产业竞争力。面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千万头肉牛工程”、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国人民的粮仓肉库、中央厨房为重点,以“双通道”建设构建完善通达的粮食及加工品物流线路布局,让吉林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我省参与国内外粮食产业竞争力。

以共享成为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产粮大县振兴工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粮食生产、粮食产业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实现有效衔接,加快提升农民的富裕程度。

二、以“点”连“轴”扩“面”,建设区域协同的区域粮食产业格局

做好粮食产业向“点”集聚。在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玉米生产功能区、大豆生产保护区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综合性的粮食产业园区,突出发挥收储、加工、物流、市场交易等一体和综合性功能优势,以产城融合为依托,引导粮食加工业向县域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粮食产业优势集聚的“点”状布局形态。

做好粮食产业带“轴”的联通。按照“北粮南运”铁路运输线路、陆路散粮运输通道、陆路水路散粮运输通道,依托省内“一横三纵”铁路公路网络,在加快整合盘活既有粮食仓储物流资源和提升粮食集并发运设施和集装单元化装卸设施的基础上,发挥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功能,强化物流的集聚能力,实现中西部各“点”粮食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将中西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成为能够辐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具备协作配套能力的区域性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做好粮食产业带“面”的拓展。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既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产能,又要达到“富县、富民”的根本目标。通过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统筹产粮大县粮食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形成对“点”“轴”周边区域和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产粮大县依托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内生发展动力,进而构建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目标。

三、以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高质量的粮食产业体系

形成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粮食企业的作用,通过专项服务、定向投入、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合作,实现粮食产业的“上引”,通过粮食企业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实现粮食产业的“下延”,构建从种到收全过程、全产业链,以此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统筹中西部地区粮食产业链建设,对于粮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通过集聚资本、品牌、管理等要素,建立粮食产业链;对于粮食产业链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于粮食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壮大和加强粮食产业链。

以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粮食产业“价值链、供应链”。依托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物流通道、关键节点和产粮大县,重点建设几个具备产能集聚、功能配套的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示范园区,推进粮食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采取园中园、特色园等方式,与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建设相衔接,将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载体。

推动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食产业发展为纽带,在水稻生产功能区、玉米生产功能区、大豆生产保护区的优势区域,建设一批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与粮食龙头企业、粮食产业服务组织集群集聚。

让粮食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集聚。按照粮食产业县域集聚、重点产粮大县产业园区和示范产业园区的区域集聚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粮食产业集聚形态。依托玉米生产功能区、水稻生产功能区,以国家粮食产粮大县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扶余、前郭、长岭为重点,建设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物流便捷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以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梅河口、中新食品区等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实现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集聚,引导粮食加工、食品工业和物流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实现粮食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产业带中西部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