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爆出圈的数字藏品如何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2023-12-13杜娟

杭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藏品监管数字

文|杜娟

近年来,数字藏品平台、企业数量增长迅猛,藏品单月发行数量突破百万级,涉及金额超亿元。由于定位不清、行业失序、监管缺失,关于数字藏品的虚假宣传、投机炒作、版权盗用和维权困难等问题的投诉不断,为此建议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社会他律与政府监管有机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引领数字藏品行业健康发展。

数字藏品行业现状

数字藏品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作的融合,一般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数字藏品带火了博物馆、文创、动漫、版权等行业,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

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可分为典型场景及衍生场景两大类,其中典型场景是数字藏品市场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数字艺术收藏品、数字音乐藏品、数字景区藏品等;衍生场景是在目前现有应用场景基础上延展出的未来数字藏品可应用的场景。

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已超过1000 家,其中具有国资和上市公司背景的均超过20 家,杭州市注册数字藏品平台124 家。在数字藏品行业排名前100 中,杭州占11 家。国内数字藏品发行数量和总额也在近年大幅增长,2022年2-6月,单月的发行数量突破百万级别,其中5月发行数量最高,达到496.9 万件,发行总额14739.8 万元。根据观研报告网的数据,到2026年数字藏品发行总额将达到200 亿元。

随着数字藏品市场大爆发,行业也变得鱼龙混杂。2月以来,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牵头部门的专班采取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基层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实名制压实平台责任,出台惠企政策引导行业规范自律,投诉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数字藏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数字藏品行业发展正处于“试水阶段”,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数字藏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藏品法理定性难,权属混乱。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数字藏品跨界、多维、复合等特点导致其定性难,法律地位缺失,原权利人的授权内容、行政机关的监管依据、用户购得的产品性质均存在疑问和争议,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无法明确也无法保障。

数字藏品平台乱,未形成产业合力。行业标准不健全,入场门槛低,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低,急于“抢滩圈地”获取收益,导致整个数字藏品市场陷入无序状态,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

数字藏品发行门槛低,藏品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不是聚焦于开发优质产品促进增长而是专注于市场扩张,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数字藏品经常陷入版权争议,侵权情况屡有发生。

数字藏品交易规范缺失,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当前,我国只允许在国家网信办已备案认可的区块链平台上开放发售数字藏品,禁止任何情况下的二级销售,也就是说数字藏品尚不具备NFT(非同质化通证)的金融属性,只有纪念品价值,但是大部分的用户对此情况并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数字藏品行业失序、监管缺失。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新赛道,处于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阵痛期。上链环节缺乏监管,在数字藏品行业未取得他人授权,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十分普遍;交易环节监管缺失,平台交易流程各异,交易规则混乱。2022年8月以来,已有数十家数字藏品平台宣布停发数字藏品,或者开展用户退款、彻底终止服务,同时爆雷跑路的平台也不少。

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建议

为了推进数字藏品高质量发展,杭州要探索符合“数字藏品”行业发展规律的监管长效机制,健全数字藏品行业标准,规范各类数字藏品形态,建立行业自律、社会他律与政府监管相互协同的治理模式。

建议一:探索数字藏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体系,引导数字藏品行稳致远。持续通过数字藏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作专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的行业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藏品行业监管体系。坚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手段上不断创新,为数字藏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监管理念上,坚持以鼓励创新、服务发展为导向的监管理念,从传统事后转向事前,实现监管前置和监管全过程嵌入。借鉴“监管沙盒”理念,设立限制性条件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允许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以真实的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为对象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助力更多新产品、新模式走入市场,有助于减少创新理念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潜在成本,并降低监管的不确定性。

在监管方式上,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现数据共享、确权互认,共同加强平台监管。事前,市场监管部门设置准入门槛,禁止有炒作风险的平台进入;事中,则要确保交易流程可追溯,要求平台对NFT 的发行、使用和流转建立完善合规的标准体系;事后,监管机构要对违法违规炒作的平台进行行政处罚,对于涉及金融风险的平台,应当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其退出市场等。

在监管手段上,探索基于区块链监管规则的数字化场景应用,通过建立多层级多领域的监管区块链体系,实现跨链数据交互、互认协同技术方案,制定可扩展性强的智能合约监管规则,基于可信、不可篡改的监管数据助力监管机构提高从“事前预防”“事中预警”到“事后追溯”全流程的监管能力。

建议二:探索行业自律、社会他律与政府监管有机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行业自律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数字藏品这个新兴行业,需要通过行业自律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杭州市数字藏品行业国际联盟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联合交易中心、文旅博行业协会和互联网技术公司,在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在规范发展和技术创新上做表率、立标杆,同时配合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企业和非法交易,让违法违规平台无处藏身。其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技术知识普及,培养高素质“数字市民”,提高市民群众对数字藏品的识别力和鉴赏力,从而构建数字藏品行业自律、社会他律及政府监管有机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

建议三:多元化技术应用,丰富数字藏品内涵。数字藏品的传统展示方式以图像为主,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可通过数字藏品这一应用场景,串联起多元的应用技术,让数字藏品更加生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体验。例如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字藏品的虚拟展览,AR(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数字藏品与现实场景相结合等,还可以探索尝试数字人、元宇宙等Web3.0技术,为数字藏品带来更多的实现可能性,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字藏品。

建议四:培育落地新场景,提升数字藏品应用价值。进一步培育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数字藏品创作群体,不断拓展数字藏品的应用边界。一是数字赋能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生产可以依托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让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普通消费者,这些数字藏品可以定位为大众消费层级,价格亲民,承担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功能,探索“文博+文旅+文创+非遗”的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上发力,产业需要登上数字经济快车,数字藏品可以作为品牌IP 的推广方式,通过其个性化、艺术化表达,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同时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发展区块链商业模式,探索虚拟数字资产、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数字科技应用落地。

建议五:建立数字藏品合规运营中台,推动数字藏品入场交易。结合数字藏品管理政策和行业自律方案,研发杭州数字资产出版发行中台。以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为数字资产确权登记方,汇集省市出版公司、之江链、互联网法院、版权局等共同研发杭州数字资产出版发行中台,立足杭州,服务全国,对数字资产(电子出版物、数字藏品、AIGC、数字人等)进行数字藏品平台审核(资质审核)、数字资产审核(确权审核)、数字版权审核(版权登记)、授权审核(版权授权)、内容审核(出版内容三审三校)、价值评估(市场、成本等)、应用价值审核(使用价值审核),实现对数字资产(数字藏品)一站式审查。同时,联合文博界、法律界、版权界对证书所记载的权利开展审查,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力量,如相关行业协会进行认证并颁发版权认证书,从源头上解决数字藏品的侵权和同质化问题。对于权属明确、有实际价值的合规数字资产,引导和鼓励进入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开展交易,推进数字藏品交易规范化。

猜你喜欢

藏品监管数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答数字
罗妍妍藏品欣赏
数字看G20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