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与误差控制研究

2023-12-13

科海故事博览 2023年31期
关键词:工艺技术机械加工刀具

龙 勇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00)

加工工艺技术的先进水平是影响机械产品质量和精度的关键因素。自进入21 世纪以来,产品向精益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人们对机器制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的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都会造成产品出现一定的误差。一旦这些误差超出可控范围,那么就会对产品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持续强化对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并以此为参照,深入探讨并找到提高工艺技术水准的有效方法,以更好地保障加工产品质量。

1 机械加工工艺概述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工作人员要依据待加工产品数量、加工设备技术要求、工人素质能力、加工场地环境条件等,来对应该采取的工艺步骤加以确认,并将具体的加工内容和要求汇总成工艺文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工艺规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文档,能够保障组织生产有序、安全进行。因为每个工厂的具体生产条件和过程都不一样,所以制定出来的规程有很强的针对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借助机械加工这一方法,对毛坯大小、表面质量等进行改造、调整,使其成为零件。比如,一个初级零件,从粗加工到细加工,再到组装、检查和包装,这一系列工序组成了所谓的加工工艺过程。而上述工序所使用的技术,就被称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

2 机械加工基本原则

机械加工是非常复杂的任务。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对加工效果产生影响。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对最后的加工质量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如下原则操作。

2.1 基准先行

无论加工何种零件,第一步都应当是制作标准样件,然后以此为后续的定位基准。当完成好样件设计之后,要利用加工设备将其加工成成品,然后将其作为模具,为后续加工提供参照。

2.2 先确定好机械加工工艺

特别是在对非标定制产品进行加工时,必须要按照图纸标准和要求来明确工艺,对加工过程要展开认真审核。若是对加工精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即使是最简单的零件,也难以达到预期加工目标。因此,对于加工出来的成品,必须有很高的精度要求,要严格把控最初的工艺选择以及之后的半精、精加工。

2.3 先打孔后加工

如果被加工的产品带有孔,那么首先要加工好孔,之后才能加工各截面。由于孔的加工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孔的大小和位置没有把握好,或者出现了加工错误,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报废。但在后期,通过对切面的研磨、适当调整,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4 坚持差异化

不同种类的机械产品,用途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进行加工的时候,所采用的工艺、加工设备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要想确保加工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加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就一定要严格遵从差异化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要根据与之相匹配的工艺类型要求进行加工。

3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分析

3.1 定位误差

在借助机床加工零件时,通常要选取零件表面的一个几何元素来作为零件的定位参考。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为操作不当、工件本身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时有发生,极易引起工件基准的误差,从而给后续的加工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机械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定位误差可划分为两种:一是定位参考误差;二是基准不重合误差。

3.1.1 定位参照误差

当将数控机床用于机械加工时,其定位参考一般都是在计算机中建立的一个数字模型,再凭借预先编写好的程序,来对数控机床加以控制,使其按一定的逻辑来进行复制加工。在实践中,如果数字模型与被加工工件的定位基准无法达到完美匹配,那么在复制加工过程中就会出现间隙,造成一定误差,成品将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1.2 基准不重合误差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除了以电脑数字模型为依据,也可以借助现有的实物零件来加工或复制工件[1]。在进行加工前,必须先将模板件与标准件精准对齐,以确保两个工件的基准一致。但是,在实际加工中,由于机床的振动,会使得二者的基准存在一定的偏差,若不加以修正,则会造成后续工件的变形。

3.2 机床制造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只要机床运转,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现象,从而导致导轨误差、主轴回转误差以及传动链误差。

3.2.1 导轨误差

机床的导轨除了起到固定工件的作用外,还可以为待加工工件基准位置的确认提供有效依据。然而,部分加工中心的机床,由于年代久远、使用较为频繁,导致导轨表面出现了大量的划痕磨损,这会对表面的平整度和均匀性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条件下,如果要通过导轨来进行各个部件的定位,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3.2.2 主轴回转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是出现较为频繁的误差之一。在主轴运行过程中,运转速度和运行量经常不稳定,这会使轴承磨损和老化问题日趋严重。除此之外,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同轴转速不一致等问题,极易使机械设备产生磨损,从而造成预定运行数据与实际运转数据不匹配[2]。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主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回转误差是影响工件加工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2.3 传动链误差

机床传动链条由机床的两个端部的驱动滚筒导向。在相对移动过程中,由于两个转筒之间的水平高度不一致,造成了传动误差。一般而言,这样的误差与机床工件加工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没有太大关联。但是,受限于机床自身安装及结构特性,传动链在移动时,也会带动其他部件一起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件加工的精度。

3.3 加工刀具存在的误差

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加工刀具是最基本的工具,所以,对该工具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在实际运用中,要保证刀具的参数、规格满足相关标准,与加工需求相匹配,从而切实保障加工的可靠性。然而,由于加工刀具种类极多,所具有的实用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刀具,其误差控制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工艺员有更熟练的操控技术,并对每一种刀具的使用性能都有清晰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机械加工。相反,如果不能对各种材质刀具充分了解,就会导致加工误差发生率大大提升。

3.4 工艺系统的变形误差

与夹具等加工器具相比,工艺系统所包含的工件强度并不高。因此,工艺系统变形误差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机械加工产品本身性能不佳引起的。换言之,若机械加工产品自身易变形,缺乏抗冲击性,则会极大地影响工艺系统,进而产生工艺系统变形误差。以内圆磨床加工为例,在进行磨床内孔切割时,如果选用横向切割法,内圆磨头的主轴会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此时切割出来的孔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差,产品质量会受到影响;又比如,车削细长轴时,如果被加工部件本身的强度不足,抗冲击性差,再向其施加较大的切削力,就很容易发生变形,造成变形误差。

4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控制的有效方法

4.1 严格落实机械加工管控

想要有效减少加工工艺技术误差,就应将加工误差的控制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其中,加强对设备购置、改造和运行的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而言,首先,在购置设备时,要经过多轮的比较,选出较为实惠且有良好性能的设备,将其本身的几何误差减至最小[3]。此外,在正式使用装备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其原有误差有充分的了解,防止有较大误差的装备被应用于加工作业。其次,对于装备的改进,要立足于现实需要,并做好对平时操作中产生的错误的汇总,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装备维修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还应有效落实指令控制,以保证机械加工期间出现的错误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4.2 及时采取补救对策补救误差

就实践而言,某些机械加工工艺误差是难以避免的。针对此类误差,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借助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地填补误差,从而将误差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详细地说,在实际加工作业中,相关人员一定要立足于工艺应用实况,全面考虑相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补救对策,对固有的原始误差进行补偿或抵消,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误差影响,从而保障加工的可靠性。

4.3 合理挑选适用刀具以及切割工艺

市场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刀具,对于不同的刀具,所匹配的机械加工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平面类和曲面类这两种部件,所适用的刀具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选择刀具时,要根据相应的对象来确定[4]。此外,在出刀方式上,必须按照“从小到大”的应用原则,以全面提高机床加工的可靠性。总之,为使刀具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对工具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除了要对刀具进行恰当选择以外,还要对切割工艺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数控机床实操中,通常会使用到许多类型的刀具,一旦切割方式选取不当,就会对工件表面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加工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切削过程中,设计出一种不会影响到工件性能的切入和切出方式。

4.4 有效控制加工温度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因机器运行会放出大量热量,使被加工件发生变形,由此会造成加工变形误差。为了解决这个情况,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控制手段来控制加工温度,有效减少设备散热。详细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措施:一是通过冷却剂来给部件降温,减小由于高温引起的部件变形,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二是结合实际需求,装设散热装置,以减少部件热量的产生,防止热源与机械设备的直接接触;三是通过润滑油来减小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摩擦,来达到降低机床散热、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4.5 合理采用误差分组方法

机械加工工作比较复杂,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其精度,尤其是会极大地影响各种零部件,所以必须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将零件的误差排除掉,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工作。如果这个过程中的误差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在后续工作中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误差。在控制加工误差时,要从总体上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保证在所有环节都能对加工误差进行精确的控制,以使加工过程符合精度需求。所以,必须采取一种恰当、可行的方法,来对误差展开有效分析,从而达到精准管控目的。详细来说,可以使用误差分组法,也就是对发生率较大的误差展开分组分析,并实行分组管控,从而防止过大误差的产生[5]。就各种误差控制措施而言,该方法所投入的成本减小,并且能够取得较高的成果,因而其满足技术的经济需求以及效果需求。

4.6 针对工艺技术展开标准化建设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各种产品的工艺技术都有严格的规范。若是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关规范来操作,那么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想有效解决机械加工中存在的工艺误差,使产品的品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就需要加工企业着眼于实况,全面考虑自身加工的工艺产品类型,有针对性地打造工艺技术体系,对加工技术细则、使用设备规格等加以明确,从而使加工作业更加标准化。在平时工作中,要强化监督审核力度,全方位管控加工流程和技术应用。若是发现有不合规、不恰当的操作或是其他问题,要及时加以制止或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从而有效促进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提升。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若是产生了误差,就会对产品品质、使用效果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误差的产生原因很多,要想完全消除很难。因此,必须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来降低误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误差给予更多的关注,科学地运用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为确保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工艺技术机械加工刀具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浅谈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多功能刀具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山高刀具推陈出新迎马年——山高刀具2013秋季新闻发布会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