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乘组出征“天宫”,有哪些任务和首次

2023-12-12秋慈

科学之友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乘组航天技术天宫

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 周年之际,20 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 战30 捷。本次新乘组出征“天宫”有哪些任务,又有哪些新看点?

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各项技术试验

如今,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有序展开,应用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各项技术试验。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实验单元随神舟十七号飞船上行。围绕这个实验项目,科研人员安排了蛋白质、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药物等5类29种实验样品,实验样品在发射场完成了现场制备和加载,并于发射前8小时左右放置于生物样品货包送往发射塔架,并安放至神舟飞船,随神舟飞船发射升空。

生命体是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只有获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才能更好地破解生命奥秘和进行药物设计。空间微重力环境能为蛋白质结晶生长提供一个相对均一和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高质量蛋白质晶体生长,同时还能获得蛋白质分子的精细结构,更准确地揭示其生物学功能。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的航天技术试验是空间站应用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主要面向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航天技术前沿,为未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前期,我国在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已经开展了多项在轨试验。比如,首次开展了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在轨验证。作为航天器电源系统新技术,斯特林热电转换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质量轻、启动快、振动小和噪声低等优点,在未来深空探测等不依赖太阳能的空间任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另外,前期持续开展了导电环磨屑在轨情况观测,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我国首次在轨对导电环磨屑产生过程和团簇现象的观测。本次神舟十七号乘组执行任务期间,将继续开展新一批次的航天技术试验,及时总结和推广试验成果。

首次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乘组的轮换和在轨工作安排趋于常态化。与历次“太空出差”相比,神舟十七号有一项新任务——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中国空间站太阳翼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考虑,神舟十七号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

太空维修是航天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舱外环境恶劣,航天员身穿舱外航天服工作时面临着诸多考验。

此前,国外已多次成功实施太空维修任务,如航天飞机利用机械臂回收废弃卫星、航天员修复太空望远镜感光探测器、封堵空间站漏气孔等。此次神舟十七号的太空维修,将把中国载人航天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航天员乘组平均年龄最小

神舟十七号的另一个“首次”,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汤洪波担任指令长,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老将”汤洪波2021年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也是截至目前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本次任务中,出生于1989年12月的唐胜杰和1988年2月的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为了提高训练的质量效益,我们注重训练方法的小创新、小突破。”江新林说,如制作飞行卡片、总结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帮助乘组更好理解任务、精准操作,同时也让配合更加密切默契。

此外,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正有序进行,计划选拔12~14名预备航天员,2023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

猜你喜欢

乘组航天技术天宫
“博士乘组”奔赴苍穹
天宫热闹啦: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天宫
神州十四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
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