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困境及路径探析
——以株洲“厂BA”为例

2023-12-12何航李晓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株洲体育赛事赛事

何航 李晓东

(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赛事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推动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基本途径。举办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知名度。例如,贵州台江“村BA”、榕江“村超”在赛事举办、宣传、保障等各方面起着良好示范作用,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影响。为体育赛事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提供典范,体育赛事已成为各级政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2022 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拓展文旅体消费”。地方政府积极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传统、民俗风情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形成地方体育赛事的核心竞争力。株洲“厂BA”由此应运而生,该赛事起源于当地浓厚厂矿企业文化,基于扎实的群众篮球运动基础而得以产生与发展。“厂BA”结合现代竞技体育与城市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厂BA”的举办不仅可调动群众体育参与热情、弘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还能拓宽城市体育发展路径、推动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厂BA”作为新兴体育赛事,作为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创新者,为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此选取株洲“厂BA”赛事作为案例研究,旨在分析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困境及优化路径,总结其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为城市体育赛事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1、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价值

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赛事以城市文化为依托,城市文化以体育赛事为手段。两者融合发展有助于发挥双重效应,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同发展,助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1.1、传播体育精神文明,助推城市政治建设

体育赛事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 有助于凝聚城市向心力、增强城市吸引力、扩大城市辐射力。“厂BA”是工厂工人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自觉追求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厂BA”融合拼搏进取、集体协作、奋勇争先的篮球竞技精神,与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厂矿精神,在增强民众凝聚力,提高城市影响力助推城市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厂BA”不仅是企业间的球赛联谊,更是促进民众团结的有利抓手。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实现职场精神到体育赛场的成功迁移,体育精神对工厂人民的潜在感化。赛场上,厂矿职工球员们奋勇拼搏,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激烈的比赛,赛场外,政府号召厂矿职员志愿者为市民朋友提供贴心服务,免费开放体育馆及周边停车位为各地前来观赛的球迷提供便利,展现“厂BA”背后强大的“工力量”,也是对“篮球精神”的最好诠释。篮球赛场上,队员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勇争第一,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职工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大型体育赛事对促进城市形象传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23 年6 月初开赛以来,经过各方努力,“厂BA”的影响力已经走出了天元区,影响到株洲全市,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全网关注。据统计,直播的24 场比赛,总观看人次超2000 万,单次最高超过119 万人次,直播总曝光量超2 亿,成为湖南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一大亮点。“厂BA”依靠着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各方关注,央视也在关注比赛,并进行直播,著名篮球解说员于嘉现场解说,在中场休息与暂停时刻宣传株洲的历史,讲述株洲故事。随着“厂BA”赛事的有序推进,网络曝光度与日俱增,株洲城市知名度随之提升。

1.2、发挥体育经济效应,助推城市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也更多,体育意识逐步觉醒。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要,“厂BA”契合职场工作者闲暇消遣需求,有效带动全民健身热潮,体育赛事公司及培训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体育赛事举办将促进文娱、住宿、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短期高速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等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体育赛事所带来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吸引外来投资与各行业人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此,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将各行各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有效合力,共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育赛事开展促进旅游业及居民消费效果显著,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球场外加入了夜市经济,“神农烟火巷”“株洲印记”“神农市集”都是立足于株洲城市特点而组织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随着“厂BA”网络曝光度日益提升,赛事访问人数也随之增加,株洲旅游业也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据统计“厂BA”人流量最高日为26 万余人,日均人流量约7.6 万人,人流量总计超400 万人。结合夜市经济,融合文旅元素,提振消费信心,提升幸福指数。

“厂BA”的举办为其他各项体育联赛及各项体育培训带来发展契机。决赛刚落下帷幕,各小区、街道、俱乐部之间紧罗密布地开展形式多样的“BA”,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涌现,充分调动了工作者、社区居民、职业运动员的积极性,为许多退隐球场的球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是篮球赛事的普及,各项体育赛事也相继开展,其中足球、羽毛球赛事相继拉开帷幕。多种赛事的开展在场地租赁、服装定制、器材购置等多方面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赞助商也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其产品曝光度,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培训行业也迎来新机遇,“厂BA”激发起青少年的运动热情,提高了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各体育培训公司、俱乐部也以此为契机大力引导,从而促进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

1.3、弘扬体育优良传统,助推城市文化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将体育和城市文化融合的结合点,推进两者双向互动。“厂BA”浓缩举办地株洲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篮球赛事为载体,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方式,有效激发当地群众体育参与热情,并弘扬株洲城市文化。

株洲以工业而兴起闻名,基于国家政策、地理位置及时代潮流导向,经由数代产业工人的砥砺奋斗,株洲从乡村集镇逐渐发展成为南方工业重镇,也孕育了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厂矿文化。“厂BA”源自于工厂工人节假休闲时进行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根植于株洲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厂矿精神”。体育文化与矿厂文化的结合有效推动了株洲体育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球迷数量及观赛热情上,在整个“厂BA”系列赛阶段,每周3 天,每天2 场比赛,场场座无虚席。更体现在球队实力及赛事举办场数量上,每逢节假日,工厂之间自发组织各种体育赛事,其中篮球队数量已发展至80 余支,掀起群众篮球运动热潮。

在“厂BA”的比赛中,20 世纪工厂的体育传统得以赓续传承,同时工人刻苦勤奋、锐意进取的精神得以发扬。“厂BA” 不仅是当代企业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球员切磋技艺、展示体育风貌的舞台,更是宣扬株洲城市文化的特色名片。在活动举办过程中,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株洲特有文化,线下采用场内中场表演、老厂工人采访,场外设立株洲工业记忆文化长廊和劳模工匠风采展;线上采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休息时刻播放株洲文化宣传片。此次球赛使株洲这座城市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助推了其工业文化的发展。

2、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困境

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能够发挥两者双重价值,促进城市体育与文化共同进步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融合不充分、需求目标不协调等问题制约体育赛事长效发展。

2.1、以新兴力量为主导,区域发展不平衡

缺乏参赛队伍,许多株洲大厂没有参与其中。“厂BA”篮球赛共邀请了12 支球队,分别是中车株机、醴陵企联、株洲三一等11 支本地球队,以及受邀参加的湘潭湘钢集团。本次比赛于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湘钢集团以77:62 战胜醴陵企联,夺得冠军。此次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谋划首次组织大型全市篮球锦标赛,其中天元区的球队就独占9 支,下辖其他市县的许多知名老厂没能参与其中。作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株洲体育发展的主力军,这些老厂是株洲工厂体育文化的发源地与聚集地,是株洲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随着经济发展交替,株洲老厂逐渐退居历史潮流。

强化赛事顶层设计和区域联动发展,优化赛事空间布局,是推动国内赛事循环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现如今,各类“BA”赛事举办得火热朝天,株洲城市建设者顺应时代潮流,借鉴“村BA”“村超”赛事经验,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开创“厂BA”赛事。虽立足本土传统文化,但缺乏区域空间布局思维,赛事举办以新兴产业集聚区为主,参赛队伍分布不均,工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2.2、以外援队伍为主力,文化融合不充分

首届“厂BA”采用了外援加本地职工的比赛模式,每队允许外请4 名外籍球员参加比赛。这种规则客观上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运动盛宴,为整个系列的比赛增加了神秘感与不可预测性,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观众的观赛兴趣。但这种规则下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比赛基本由外援主导,本土球员发挥空间小。以高科集团为例,球队外援陈小龙在对阵株硬、亿都控股、中车株机、北京汽车4 支球队的比赛中分别砍下36分、59 分、51 分、42 分,占球队总得分比重为46.1%、49.1%、46.3%、42.4%,一人拿下全队近一半的得分,掌握着全队大部分球权。这种以外援为主导的现象,虽然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但极大地限制了本土球员的发展,脱离了以“厂”为核心的竞技理念。

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浮于表面,文化内涵缺失。“厂BA”虽扎根于株洲工厂文化,但在赛事实际开展中,未充分体现株洲城市文化特色、未全面展现株洲城市文化风采、未深入阐明工厂篮球文化内涵。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方式单一,城市文化展示不全面。对工厂文化、工厂精神、株洲文化等挖掘利用不够,缺乏当地民俗风情及文化特点的结合。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待完善充实。

2.3、以政府部门为主体,需求目标不协调

“厂BA”篮球锦标赛主要是由当地人民政府、体育局、企业联合会等共同组织举办的大型篮球赛事,具体由株洲天元区政府协调推进。赛事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组织,而受众群体为社会工厂企业,主客体信息失衡,导致需求目标不协调。城市民众对群众体育赛事需求逐步提高,政府未能充分了解群众广泛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赛事覆盖面未能满足群众需求。

体育赛事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府社会对体育赛事的认知难以达成共识。政府部门着力于城市文化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创造,而忽视广大群众参与赛事的需求,制约赛事发展。“厂BA”作为举办城市文化具象,已演变成文化符号。以政策文件为先导的体育赛事。在市场经济体系、社会组织体系持续影响强化下,“厂BA”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是现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赛事虽新颖但举办机制不成熟,如比赛赛程安排过长,球员和球迷的热情与参与欲望都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短时间快速成型的体育赛事虽能吸引流量,但市场及社会动力不足。随之地方政府举办赛事意愿下降,“厂BA”只能作为地域民间赛事发展,市场相对狭隘,赛事规模与质量难以提升。

3、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各地域体育赛事如火如荼地发展,为推动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契机。基于上述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价值及困境,依托现实背景与时代需求,探讨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3.1、多维广域渗透,建设体育+示范区

拓宽体育+文化路径,进行多维广域渗透,促进体育赛事资源要素循环流动。增加体育赛事类型,服务对象多层次化,强化以城市文化为主的体育赛事核心主题,打造多维赛事的聚集核心。形成体育+文化+消费+发展模式,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共同发展。其次,破除城市壁垒,跨越行政边界,推动跨地域的发展网络形成,吸引更多企业队伍参与其中,实行城市体育协调发展,共同建设体育+示范区。如长株潭地区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的城市群,应充分整合与共享三地体育资源,积极打造以城市共同文化为主题特色的赛事聚集区与交流区,共同促进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

3.2、多元文化融合,打造地域品牌赛事

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同渗透发展,强调打造地域品牌赛事,做到独特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城市特色开展体育赛事,树立地域文化品牌与形象,形成以城市文化特色与体育竞赛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模式。其次,注重城市文化多元化融合,避免文化融合的单一性。将独特的城市文化与生态自然、民俗文化结合,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协同发展。针对城市文化特色,发挥体育赛事吸引媒体传播效应,借助数字化与智能化信息平台,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文化,以市场引力为中心,构建赛事传播体系。宣传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加深及巩固地域文化认同感,将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城市的发展融合,形成多元文化融体育赛事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3.3、多方主体共建,保障赛事长效发展

“厂BA”是在全国流行的民间篮球赛的大环境下创办的,是以群众体育为代表,走大众体育路线的新兴体育赛事。以资源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激发市场社会积极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政府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经济资助、人力资源等激发市场活力,保障赛事长效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发挥市场监督、保障与引导作用,将办赛主动权回归本土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资本助力赛事举办,发挥地方民众的自主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掘城市体育人才,以促进全民参与、全民健身为目标发展体育赛事,使体育赛事真正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体育,满足城市民众对体育的需求。

目前,体育赛事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已日渐成熟,并已衍生出“村BA”“村超”实践模式,同步催生各类民间体育赛事开展。而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实践尚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认可度及可推广性的实践体系与现实形态,针对城市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城市体育赛事发展成为时代应然。应着力挖掘城市体育文化品牌赛事,进行案例分析与归纳总结,形成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株洲体育赛事赛事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