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意义及应用研究

2023-12-12顾苏和李晓静

种子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适应性基因组遗传

郝 娟,顾苏和,李晓静

(1.阿拉善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99;2.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99)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育种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意义

1.1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具有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技术,选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耐旱涝、耐寒热等特性的新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此外,育种技术还可以改善作物的口感、色泽、香味,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满意度[1]。

1.2 增强作物抗逆性和适应性

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具有更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通过选择具有抗逆性和适应性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此外,育种技术还可以促进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保护和发掘珍稀、优良的遗传资源,为作物品种更新、优化提供更加丰富的遗传基础和多样性。

1.3 优化作物的生长周期

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周期更短、产量更高、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可以使作物更快地进入成熟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降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缩短生长周期可以使作物更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2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

2.1 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育种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比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和精确度。传统育种技术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改善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传统育种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传统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和精确度,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2]。

2.2 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成了研究热点。同时,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也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通过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此外,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也备受关注。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可以保护和利用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生物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并进行选育和推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2.3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应用

2.3.1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作物基因。通过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可以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准调控,比如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性等,使作物在恶劣环境下更好地生长,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作物品种。通过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可以改良作物品种,比如提高作物的口感、色泽、香味等,使作物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作物的经济价值。

三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作物遗传特性。通过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可以改良作物遗传特性,比如提高作物的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等,使作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2.3.2 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

一是通过对作物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比如高产、抗病、耐旱等。这些基因被用于育种中的杂交和选择,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可以对作物基因组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筛选,从而全面优化作物性状。通过对基因组的选择,可以同时优化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多个性状。

三是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还可以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和改造,从而精准调控作物性状。比如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实现对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等性状精准调控[3]。

2.3.3 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一是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指通过收集、保存和管理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种子库和基因库等方式实现,用于育种、研究和教育等方面,保证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是指利用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改良。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筛选、杂交和选择,获得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水稻育种中,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出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玉米育种中,利用不同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和选择,可以获得抗病性和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2.3.4 基于生物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

一是基于生物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作物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精准调控作物性状。比如,可以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高的产量、更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等优良性状。

二是基于生物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到作物中,改良作物性状。比如可以将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性状的基因导入到作物中,使其具有更好的生长表现。此外,基于生物技术的作物新品种选育,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对作物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优良基因,为作物育种提供更多基因资源。

3 北方作物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3.1 小麦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是通过研究小麦基因组,可以深入了解小麦的遗传特性,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

二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进行遗传分析,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从而加速小麦育种的进程。

三是通过对小麦不同品种的杂交,可以产生更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是针对小麦在干旱、高温、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表现,研究小麦的抗逆性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北方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4]。

3.2 玉米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是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玉米的产量、抗病性、耐旱性等性状。目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杂交育种可以获得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利用双低杂交、三系杂交等技术进行杂交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手段。

三是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揭示玉米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玉米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利用高通量测序、转录组学等技术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是生理生化研究。生理生化研究可以揭示玉米生长发育的机理和调控机制,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生理生化技术研究玉米的生长发育、代谢途径等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

3.3 大豆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是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抗逆、优质的大豆品种,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大豆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因此选育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营养成分改良。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作物,但其蛋白质含量较低,因此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改良大豆的营养成分,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对于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适应性改良。大豆是一种适应性强的作物,但不同的大豆品种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因此,通过选育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提高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4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价值的关注,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主流。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作物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碱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是多样化的育种方法将得到应用。除了传统的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外,还将出现更多的育种方法,比如基因组选择、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可以更精确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三是育种过程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育种过程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预测作物性状和产量,从而优化育种方案和提高育种效率。

四是遗传多样性保护将成为主要任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作物品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因此,保护和利用遗传多样性将成为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收集、保存和利用野生种和传统品种等资源,可以增加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五是安全性和道德问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育种技术的安全性和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引发未知的风险和副作用,比如可能导致基因突变或不可预测的基因表达。另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也可能会引发道德争议,比如是否应该使用这种技术来改变人类的基因或动物的基因,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5]。

六是法律和监管问题。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法律和监管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应该受到特殊的监管和审批,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持续性;是否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定,以保护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总之,未来育种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精准、高效和持续的原则,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长。

5 结束语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能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增强其抗病性和适应性,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挖掘育种技术的潜力,研发更多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同时,加强育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农民受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猜你喜欢

适应性基因组遗传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非遗传承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