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融入与呈现研究

2023-12-12金艳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文科外语教学中华

金艳红

(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2019 年是新文科建设启动年,教育部等13 部门联合启动新文科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推进传统文科专业和现代信息技术、文科与理工、农、医科专业交叉融合,着眼于优化学科内涵,促进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相结合。新文科的学科版图的重新规划,促进育人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推进相关核心课程的设计及新文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外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各个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开创了国家文化交流的新局面,拓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度。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语专业人才,肩负向全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高校英语专业学科应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覆盖大学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展要求,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融合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离不开各国优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引领我们不断向前发展,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和融入现状

1.1 外语教学中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语现象

文化和语言紧密相关,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基于对文化和语言关系的重点把握,高校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学习,“但由于太注重传授目的语文化传授,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输入与融合。”[1]一直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讲述,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渗透,使得学生不能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负载词内涵、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 “失语”现象[2],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失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失语[3],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内容,包括诗词、书画、音乐等形式。和中华文化相比,英语语言体系还不够完善,生命周期短。因英语在世界上使用广泛,所以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将英语作为较为重要的语言技能课程。高校中部分英语教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在教学实践中,他们重视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输入,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足,在相关英语教学中缺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解读,这致使大学生在高校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授,大部分学生缺失以英语语言形式表述中华文化的能力。在高校英语学科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出西方的相关文化习俗及其文化背景,但却不能用英语表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1.2 英语语言输入内容缺失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校英语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促使高校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但当前高校英语课堂存在很多问题,部分英语教材的教学重点倾向于对西方文化、经济、政治内容的阐述,缺乏关于培养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力的相关教材,高校英语教师运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未积累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没有办法用英语正确地去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4],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之间呈现脱节的状态[5]。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逐渐加深,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和机会变少,这使学生很难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入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价值

2.1 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新文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性强、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新时代人才,进一步促进有影响力、塑造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生。我国高校设立英语学科,并不是为了培养浅层次了解中华文化却奉行西方价值观的中国 “国际职业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其能够熟练掌握话语技能,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来捍卫国家权益,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人才。但目前,在高校许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运用英语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教学需要融入中华文化,提升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用英语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及行为的选择。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人文精神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促进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使中西方国家在价值观层面也存在分歧。从文化层面来说,西方的英美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各自民族核心精神品质的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深厚重、历史悠久,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系统的文化体系,焕发着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和时代优势,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文明依旧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6]。所以,新文科背景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强化高校学生的文化对等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和价值观,深入理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相结合,能够提取西方语言文化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充分挖掘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发展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探寻可以推进西方语言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不断为西方语言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为提升我国的影响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2.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它直接影响到国家交往中的话语权的建构[7]。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活动强调语言记忆的能力,这导致了学习过程可能较为枯燥。这种现状促进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如果大学英语学习只着眼于日常语言的应用,会阻碍学生交流水平的提高、限制话题交流的范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话题,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升交流的质量。言语行为,如“说”和“写”是一种强有力的交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沟通水平和质量取决于人们的口语水平,在交往过程中话语内容及其深层次解读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说话水平。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将英语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提升学生交流的水平和质量。人们对话语的使用是动态的过程,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人们的认知会受之后加入的信息影响。新文科背景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交流的深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2.4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促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一,要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文化交流和合作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新文科背景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英语人才的文化储备,助力我国国际交流活动。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也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要注意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要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会影响文化交流。其二,我们还需要注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独特精神世界的体现。例如,民本思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等都是中华文化中的内容,在新时代具有很大的传承价值。要在全世界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可见,在新文科背景下,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英语教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和渗透其中,既能遵循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坚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进去,是新时期教育趋势的重要体现。在二者相互融入和渗透的过程中,使高校学生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本土文化,用英语向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介绍中华文化,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8]。

3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融入与呈现路径

3.1 丰富外语学科文化内核

英语是人文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语言类课程,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与获得外语文化知识外,还应突出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思想素质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会对外语学科的发展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外语科学是一门具有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学科。以往,外语学科过于注重工具性,忽视了其所包含的人文性。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文素养是所有人文学科中最重要的核心素质之一,外语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而且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素养和情怀。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立足中华文化。在新文科背景下,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外语学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3.2 在教材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英语教材关于语言知识的学习的内容比较完善和成熟,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西方语言文化知识,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应在掌握外语文化基础上,全面理解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高校英语教材应尽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关于教材内容建设的部分,要有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因素,译介我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材料纳入高校英语教材时,不应限于阅读文章,而应体现在听、读、写等方面。高校英语教材大多介绍的是西方文化,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介绍西方文化的原版文章,充满了西方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但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科学合理,又要让学生传播本土文化。

3.3 在外语教学内容上拓展中华传统文化

新文科背景下,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融入活动中去,高校英语教师应组织相关的拓展教学活动。高校很多外语教材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阐述,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教师要依据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适量增加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比如,高校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口语时,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从表达习惯的不同中让学生探究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4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对高校学生而言,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重点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因此,为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学生开始大学英语学习时,就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它不仅是要提升自身的语言知识水平,还要深入理解西方的优秀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承担起弘扬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责任”[9]。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但对于中华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节的起源和内涵并不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传统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讲授外来文化知识,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3.5 强化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于高校外语教学来说,既要培养能够懂得运用外语的人才,又要向着借鉴国外、拓展国内的方向发展,体现中国特色。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培育外语人才及外语学科应如何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中去,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以文润人”,不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发挥高校英语教师的文明传承者的职能。“文化自信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建设和振兴中华民族过程中所传承并创新的文化的肯定”。[10]高校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激励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使高校外语学科发展朝着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不断前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中去,需要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是新文科建设的特色,也是我国特色高等教育的要求。

4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外语教育的坚实文化立足点和鲜明底色。新时期,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要扎根中国开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延续中华文脉,积极发挥外语专业的优势,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化和中华发展,坚定中国立场,努力培养传播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思想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坚持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珍贵的民族精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利用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以语言为载体,向世界推广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主,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用英语表达优秀传统文化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文化拓展法和文化对比法,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并努力完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文科外语教学中华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