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B 证)与信息化建设

2023-12-11张培东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落地检疫养殖场

张培东

(高密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1500)

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建设就是将动物检疫监管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信息化平台系统中进行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各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相互印证。

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建设是破解动物检疫监管难点堵点、动物检疫力量弱化、工作手段不足等难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推进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工作质量,完善监督管理手段,加快构建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效能。

动物电子检疫证(B 证)替代了传统的机打纸质检疫证,动物检疫电子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是实现动物检疫出证环节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抓住这个牛鼻子,进而可以实现畜禽养殖场的系统统一备案、建立电子养殖档案、免疫电子记录、电子无害化处理信息、养殖场投入品使用电子记录等。建设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有利于动物检疫全链条监管与检疫信息共享互通,有利于保障初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更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针对养殖、屠宰、运输、监管等环节的管理亟须建立一整套信息化系统,现结合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下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电子检疫B证)取得的成效、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动物检疫无纸化电子检疫证(B 证)改革取得的成效

1.1 在动物检疫机制上实现闭环管理

“鲁牧云”通过设立的养殖场“落地确认”和屠宰场“确认到达”板块自动建立畜禽到达台账,形成产地与养殖场、产地与屠宰场数据闭环管理,及时全面掌握辖区内调入动物的饲养和屠宰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对调入动物进行落地监管,实现了“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确认到达在同一系统内信息共享”,实现了从产地检疫到落地确认的闭环管理,有力促进了动物检疫全过程监管。

1.2 极大地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

检疫工作效率低是常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地区养殖户所处区域分散,不利于检疫活动的高效开展,这导致检疫工作效率很低,甚至会对检疫质量产生影响[1]。

高密市实施动物检疫电子检疫证改革工作以来,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推广”的原则,大胆尝试、勇于担当,探索出“养殖户手机申报、官方兽医指派协检员到现场检疫、官方兽医网上审核后无纸化出具电子检疫证”的模式,充分发挥三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检疫申报、现场检疫、出具电子检疫证的工作合力。动物检疫电子检疫证(B 证)的改革,可以减少纸张物品的使用,可以节省检疫人力物力,极大提高了动物检疫工作效率。

1.3 优化了检疫流程,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动物电子检疫证(B 证)的改革,实现了动物检疫从电脑端到移动端出证、从单一电子出证信息记录到覆盖检疫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检疫实时信息多方面审查,实现了让数据多走路、让人员少跑腿的效果,也实现了避免检疫不到位的问题。此项改革意义重大,开展先行先试,为高密市动物检疫机制的完善,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2 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检疫货主名称不统一、不规范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统一的名称管理,规范完整的养殖信息登记。有的养殖登记信息不统一,没有使用企业注册时的规范完整名称,容易造成检疫信息混乱,对于同一家养殖场户会出现多条检疫数据,增加检疫数据汇总难度;检疫货主名称填写不规范,还容易造成检疫工作的漏洞,让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

2.2 从业主体的素质水平影响动物检疫信息化整体进程

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个生产、经营、运输等从业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对智能设备的熟练操作。目前,畜牧养殖从业者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小养殖规模主体居多,大多以家庭式养殖为主,家庭式养殖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由于从业者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智能设备不会操作或不熟练,造成信息化平台数据的录入迟缓,影响动物检疫信息在系统中的完整性。

2.3 养殖全流程电子化记录水平不高

养殖场户开展落地确认和落地报告是开启养殖全流程电子化记录的第一步,顺利实施动物检疫电子检疫证(B 证)改革为全面开展养殖档案电子记录奠定了基础。饲养动物到达目的地时,有的养殖场户没有及时使用“落地确认”功能开展落地报告,没能及时填写相关养殖记录,造成电子化记录不完整,影响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

2.4 动物检疫监管手段单一

传统的检疫只能采取查看纸质养殖档案材料进行监管,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实施动物电子检疫证(B 证)的改革,养殖场户在平台系统中开展电子化记录,逐步在平台上形成电子养殖档案记录。

2.5 基层检疫监管人员相对较少

近年来,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尤其是非洲猪瘟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沉痛打击,给稳产保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动物检疫监管和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当前的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业务范围较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造成了检疫工作效率一直难以有效的提升[2]。目前,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基层检疫监管人员的工作不稳定,给动物检疫监管带来不小的挑战。

3 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养殖场户备案力度

养殖场户备案是畜牧生产中最基本、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要加强动物检疫信息化宣传,广泛动员养殖场户在平台系统中进行备案,不漏一户,全部备案,分配统一的养殖代码,建立唯一的检疫货主或者养殖场名称。养殖主体全部备案后,在系统功能上进一步实现检疫电子出证与备案的养殖主体完全关联,凡是出具检疫电子证时,只能从平台系统中选取检疫货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为非本地区域内的动物出具电子检疫证。同时,需要加强对检疫动物运输车辆实行备案管理,在系统中也需要实现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与备案运输车辆的紧密关联,在某一区域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实现承运人和运输车辆的信息互联互通,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逃避检疫的行为。

加强养殖场户备案,又可以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进动物免疫工作与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先打后补政策”的有效落地实施。

3.2 提高从业主体的素质水平

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畜牧从业主体的参与,他们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一对一的培训,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中来,真正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增长。

3.3 提升“养殖全流程电子化记录”水平

每一个养殖场户在系统平台上都注册一个独立的登录账号,对到场的动物进行“落地确认”后,详细记录生产情况、动物数量变化情况、饲料兽药使用情况、记录免疫数量、无害化处理情况等,逐步在平台上记录形成电子养殖档案。官方兽医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实时化落地监管,也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阅养殖场户的养殖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核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施针对性地监督指导。

3.4 实现动物检疫监管实时化、动态化

“鲁牧云”设立了养殖场户“落地确认”功能,养殖场户可以发挥电子检疫证平台大数据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实时落地报告,及时将不同区域的数据推送到相关领域,为实现高效率的落地监管提高有力支持。无论是从养殖档案的建立还是到防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大量的信息数据都在平台中记录留痕,实现档案记录信息化、监管实时化、动态化。

3.5 以电子出证改革为契机,健全动物检疫队伍

高素质规模化的动物检疫队伍是加强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要以电子出证改革为契机,充分抓住电子出证改革的有利时机,配齐检疫监管人员和检疫设备,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细、作风硬实的畜牧兽医检疫监管队伍,保障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行协检员制度,可以通过考试招聘协检员,解决了官方兽医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协检服务期间,也需要加强对协检员的管理,建立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解决动物防疫实际问题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采取量化打分和实地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保障动物检疫工作顺利实施。

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官方兽医和协检员的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专业化的培训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检疫技能培训,掌握更多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检疫工作。

4 结语

智慧畜牧建设势在必行。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建设是智慧畜牧平台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而电子检疫平台的建立正是智慧畜牧的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无论是从畜牧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动物防疫、动物监督、动物疫病检测,还是到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保险等模块,都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智慧畜牧平台,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相互共享,相互印证,为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落地检疫养殖场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