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控

2023-12-11廖信贤罗永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患病粪便

廖信贤,罗永

(1.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来宾 546100;2.广西象州县运江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来宾 545812)

沙门氏菌病,也被称为猪副伤寒病,是生猪养殖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临床上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烧、精神差、不进食等,因此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及早发现并隔离诊治,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猪沙门氏菌病,其病原为沙门氏菌,病菌呈卵圆形短杆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性较强,在水肿、粪便、冰冻土壤中,均可存活数周。但沙门氏菌不耐热,60 ℃温度下15 min 即可将其杀灭。同时,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甲酚皂甲酚皂溶液、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常用的消毒剂均可快速杀灭沙门氏菌。

猪沙门氏菌病,常见于6 月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4 月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沙门氏菌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相比较而言,潮湿多雨的季节发病率要高得多。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及带菌猪,其粪便、尿液、胎衣、乳汁中均携带大量的病菌,健康猪直接接触上述菌源或者间接接触被菌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后,病菌即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同时,病菌还可通过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途径传播。生猪饲养时,诱发沙门氏菌病的因素较多,如:圈舍环境不良、通风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粪污处理不及时、营养不良、长途运输、引种检疫不到位等,均可导致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生[1]。

2 临床症状

猪沙门氏菌病,结合发病症状表现差异,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具体如下:

2.1 急性型

猪急性型沙门氏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型,患病仔猪出现高烧,食欲差,前期便秘,后期腹泻,病猪排出的粪便中有血丝,粪便恶臭味熏天,病猪腹痛,弓背尖叫,腹部、四肢、耳朵等部位皮肤出现紫色斑点,病程可持续1~4 d,若没有及时诊治极易死亡。

2.2 慢性型

猪慢性型沙门氏菌病,主要表现为肠型,患病仔猪精神状态差,不愿进食,时而便秘,时而腹泻,腹泻时粪便呈水样状或者粥样状,有恶臭味,粪便带血及黏液,四肢、腹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痘样湿疹,病猪喜饮水,咳嗽,呼吸频率快,流鼻涕,有的会引发肺炎,病程可持续2~3 周,后期极易因脱水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型

急性型死猪可发现腹部、耳部皮肤有轻度瘀血,有的出现黄疸,全身浆膜及黏膜有出血斑点,脾脏水肿,好似橡皮一般,切面为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好似大理石一般,肾脏及肝脏轻度充血,同时伴有水肿表现,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表现。

3.2 慢性型

慢性型死猪可发现在结肠及盲肠呈坏死性肠炎表现,肠黏膜表层覆盖一层腐乳状的物质,颜色为灰黄色,将表层物质剥离之后露出溃疡面,颜色呈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有的伴有干酪样坏死。脾脏及肝脏肿大,肝脏形成坏死灶,颜色为灰黄色。个别猪肺脏呈慢性卡他性炎症表现。

4 治疗方法

4.1 紧急隔离

猪沙门氏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有患病猪,应第一时间隔离,并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干净猪舍内的粪便、杂物,清洗饲槽,使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全面消毒,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针对同群受威胁但尚未发病的猪,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抗生素预防,连喂5 d,降低发病率。针对患病猪,要由专人照料,饲喂易于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加快病情的康复。

4.2 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猪沙门氏菌病,常用药物如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每100 kg 体重口服5~6.25 片,早晚各1 次,连用3~5 d;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注射液,按照0.1~0.2 mL/kg·bw 肌注,1 次/d,连用3~5 d;10%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照2.5 mg/kg·bw 剂量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3~5 d ;土霉素,按照0.1 g/kg·bw 剂量口服,早晚各1 次,连用3~5 d;磺胺脒,按照0.3 g/kg·bw 剂量口服,1 次/d,连用3~5 d[2]。

4.3 中医疗法

中兽医治疗猪沙门氏菌病,可用广木香6 g,丹皮10 g,薏苡仁、地丁各15 g,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 g,金银花、败酱草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 L 浸泡半小时,文火煎熬成药液1 L,将药液灌服病猪,每只服用50~100 mL,1 次/d,药渣拌入饲料供帮助自由食用,连续治疗3~5 d,效果显著。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日常管理

生猪养殖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要及时清理栏舍内的粪便和污水,用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污残留。要保持猪舍有良好的光照条件,确保地面干燥。做好栏舍通风工作,及时排出栏舍内的氨气等污染气体。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结合猪的日龄、用途等因素,及时调整密度,避免拥挤。要定期清洁槽具,清除饲槽内的杂物、赃物,避免被猪误食影响健康。

5.2 务必吃足初乳

仔猪是沙门氏菌病的高发群体,因此要想降低仔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要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仔猪初生后,要及早吃上、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让仔猪被动获得免疫抗体,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针对瘦弱无法仔猪吃乳的仔猪,饲养人员可利用奶瓶辅助饲喂初乳,控制好饲喂量,每次20 mL 左右,早中晚各1 次,可显著提升仔猪的抵抗力和成活率。

5.3 保持营养均衡

生猪饲喂时,保持均衡营养尤为重要。饲养人员应从正规厂家采购全价饲料,保证饲料质量。针对自配料的猪场,要科学配比饲料原料,保证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易于消化。要定期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满足猪只生长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要妥善管理饲料及原料,放置于干燥、通风的位置,防止发霉变质,否则禁止喂食猪群。冬季喂湿料的猪场,要控制好温度,不可喂冰冻料,避免刺激胃肠道。

5.4 减轻应激反应

应激是诱发猪沙门氏菌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应激预防工作意义重大。饲养人员要保持猪舍安静,减少噪声污染。仔猪断奶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突然断奶,避免产生强烈应激。不可突然更换饲料,换料时要逐渐减少原饲料量,增加新饲料,直至全部换完,防止出现不适。冬季不可喂冰冻饲料和饮水,避免产生刺激。不可踢打猪只,不可燃放炮仗,防止产生应激反应。

5.5 重视引种检疫

引种检疫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引入患病猪和带菌猪,进而导致猪沙门氏菌病的传播扩散,因此做好引种检疫工作非常关键。饲养人员要提高引种检疫意识,引种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不可在疫区及疫病高发期引种。要严格检查引种猪的健康状况及档案资料,确保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引种。引种运输前可饲喂抗生素、黄芪多糖,有助于减轻应激。引种后的猪,应单独饲养1 个月,隔离期满且无异常时再正常饲养,不可过早合群,避免疫病的流行。

5.6 科学合理消毒

消毒是生猪养殖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是降低猪沙门氏菌病发病率的重要举措。饲养人员要提高消毒意识,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和制度,合理选用消毒药剂,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甲酚皂溶液、氢氧化钠等,上述消毒剂要交替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消毒时,应对墙面、地面、槽具、道路、粪便、污水、进出入人员及车辆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做到不留死角,有效杀灭致病菌,为生猪生长营造健康无菌的环境,防控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5.7 落实疫苗接种

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猪沙门氏菌病最为简单、经济、有效的手段,所以饲养人员要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当地、本场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和程序,将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对猪沙门氏菌病的有效防控。现阶段,猪沙门氏菌病常用疫苗为仔猪副伤寒病活疫苗,该疫苗适用于1 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使用时按照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头仔猪肌注1 mL 即可,间隔1个月后再免疫1 次,可提高免疫保护效果,免疫保护期为9 个月。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疫苗前要认真检查疫苗质量,若发现有过期、破损等现象,则禁止使用。疫苗稀释之后,应在4 h 内全部用完。接种疫苗前后1 周,禁止服用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对疫苗效力的发挥产生影响。要严格控制好疫苗使用量,不可多用或少用。使用疫苗后若猪出现高烧、呕吐等症状,属轻度不良反应,一般24 h 内可自行恢复,针对重度不良反应,应及早注射肾上腺素予以救治,避免造成经济损失。饲养人员要定期做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若发现有免疫失效或者免疫抗体不足的现象,要及早组织进行复免,确保免疫接种注射密度及有效率均达到100%,实现对猪沙门氏菌病的有效防控。

6 结语

综上所述,猪沙门氏菌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该病的巨大危害性,结合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和病因,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针对已患病的猪,则要及早隔离治疗,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患病粪便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粪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专利名称:家禽喂养中的自动化粪便集纳输送系统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