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独与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腰椎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3-12-10陈志远蒋宝

浙江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脆性椎体腰椎

陈志远 蒋宝

骨质疏松是腰椎脆性骨折的主要发病原因,在老年群体中高发,除了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外,对于已经并发脆性骨折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结构和功能,提高康复质量[1]。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腰椎脆性骨折的最为常用的微创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创伤轻等优点[2]。骨水泥灌注是PKP 术中的重要步骤,对稳定脊柱结构、减少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丢失、改善脊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但是,骨水泥渗漏是目前临床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一旦发生可导致手术失败及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4]。因此,如何减少骨水泥渗漏,提高骨水泥灌注的精准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骨囊袋是由相互交错的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的网带状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5]。本研究旨在比较PKP 单独或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腰椎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在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首次诊断的单节段新鲜腰椎脆性骨折患者6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符合腰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6],符合PKP 的手术指征,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3)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骨肿瘤、多节段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管狭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2)严重基础疾病,有手术禁忌证;(3)对骨水泥过敏或者不耐受;(4)术后不能规律康复训练。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PKP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PKP 治疗)各34 例,最终观察组32 例和对照组31 例完成临床随访并获得相关数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zjsy2021017),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PKP 单独治疗。术前完善脊柱MRI 检查,明确病变节段和范围,制定恰当的手术策略。取俯卧位,术前定位时将身体中线与手术床中线对齐,腹部适当悬空,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法,利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确定伤椎的椎弓根,局部浸润麻醉后,以矢状面与外上方椎弓根约15°方向进椎体针直到针尖刺入椎体、椎弓根1/2 处,继续侧位进针至椎体前1/3 处,拔出椎体针并缓慢置入工作套管,使套管前端距椎体后缘皮质约2~3 mm,然后置入铰刀头尖端至椎体前缘3~4 mm。拔出铰刀,置入球囊,透视下缓慢扩张球囊,使囊内压逐步升高至伤椎复位基本满意时停止,撤出球囊。用注入器注入术中调配好的新鲜拉丝状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至椎体内,待骨水泥凝固前分离套管,最后拔出工作套管,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采用PKP 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前期操作同对照组,穿刺后更换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置入铰刀并旋转,侧位X 线透视显示位置良好,然后撤出铰刀置入骨囊袋,灌注PMMA 骨水泥,透视下直视骨水泥填充至骨囊袋逐渐膨胀到满意,骨水泥从囊袋边缘渗出进入骨小梁间隙。注入量合适后停止灌注,待骨水泥凝固后撤出工作套管和骨水泥输送装置,缝合包扎伤口。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成功率、术中骨水泥注射剂量;(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高热、感染、剧烈疼痛、再发骨折,高热定义为体温高于38.5 ℃[7];(3)术后1、3 和7 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剧烈疼痛定义为VAS 评分>7 分,或者患者难以忍受。VAS 总分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术后1、3和6个月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ODI 包括疼痛、站立、坐位、步行、提物、睡眠、性生活、生活自理、社会生活和旅游共10 个项目,采用0~6 级评分法,总分0~60 分,评分越低表示椎体功能越佳;(5)术后1、3 和6 个月病损节段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采用MRI 测量病损节段腰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术后即刻×100%;(6)术后随访6 个月时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任何术后不适反应;有效为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术后不适反应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出现严重术后不适反应[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骨水泥注射剂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射剂量分别为(3.3±0.3)和(3.3±0.2)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3 和7 d 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ODI 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3 和6 个月ODI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ODI 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3 和6 个月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比较

2.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PKP 具有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避免长期卧床等优点,因此,其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脆性骨折的常用术式[9-10]。但PKP 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0%~15%,骨水泥渗漏轻者可引起感染、疼痛及椎体再发骨折,严重者可造成肺栓塞、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灾难性后果[10-12]。因此如何减少骨水泥渗漏是PKP 术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13]。骨囊袋的出现极大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其是一种网袋状结构,由高分子材料编织成,可直接通过灌注黏稠的骨水泥达到膨胀的目的,较好控制骨水泥的分布范围,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外,避免骨水泥渗漏导致的严重后果[14-16]。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3 和7 d 疼痛VAS 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证实PKP 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腰椎脆性骨折与单独PKP 对患者的疼痛缓解与总体临床疗效相似,说明PKP 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腰椎脆性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骨囊袋降低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余并发症。临床上ODI 是评估椎体功能的重要工具,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是评估术后椎体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性指标[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3 和6 个月ODI 和腰椎前缘高度的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PKP 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对椎体功能和椎体结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PKP 联合骨囊袋填充治疗腰椎脆性骨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椎体结构和改善椎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单中心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也有限,结论外推需要高度谨慎,下一步将通过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脆性椎体腰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高强度厚壁钢的回火脆性研究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