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的分析与探讨

2023-12-10屈雅妮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事业单位

屈雅妮

一、前言

在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优化开展受到更多重视,通过加强绩效考核的方式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成为事业单位提升业务水平、推动改革持续开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从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方面仍旧存在短板,导致财务工作水平不高,未能使财务工作发挥其应有价值。针对这一现实状况,事业单位应当主动采取措施,基于自身业务活动和发展需要,立足财务管理工作状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从而督促财务人员提升工作水平,为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务层面的保障。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一)提升财务管理和业务工作水平

科学的绩效考核能使财务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相应的绩效薪酬,激发财务人员投身工作的内生动力,对财务人员产生倒逼效果,督促财务人员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更积极、更主动的状态参与工作,从而提升工作产出和财务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的总体绩效由财务人员的绩效构成,当财务人员在绩效考核的督促下提升工作积极性以后,整个部门的绩效产出也会随之上升,能提升整个单位的财务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实现持续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此外,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提升业务水平、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二)提升财务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而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并提升财务资金使用效益尤为必要。与之相应的,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资金使用短板,如某个环节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某项业务资金拨付过多,进而帮助财务人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优化改进,补足资金使用短板,使单位内部的每一笔资金都能“活”起来,使资金切实发挥其应有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三)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风险类型,轻则造成事业单位财务资金闲置、浪费,重则产生违法犯罪问题,而且有损当地政府形象。与之相对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可以及时发现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由绩效考核人员对财务人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助其采取措施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整个单位的稳步发展。同时,通过财务绩效考核能帮助事业单位构建一套集风险识别、评估、预防控制和处理反馈于一体的风险管理机制,显著增强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考核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财务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对于财务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一些财务人员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认为财务绩效考核可有可无,并未主动配合考核人员开展考核工作。同时,部分财务人员没有意识到绩效考核是发现自身工作短板、帮助自身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故而对财务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整体上没有形成重视绩效考核的思想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自然难以实施。

(二)考核主体相对单一

许多事业单位存在考核主体单一的问题,在开展考核工作的过程中,仅由上级领导或绩效考核人员对财务人员的绩效产出进行考核,这就导致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反映财务人员的绩效情况,也容易忽视财务人员在其他方面的努力。

(三)考核公正性、独立性不足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考核方面存在考核公正性、独立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具体来看,部分从事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在考核期间碍于同事关系、人情世故,容易出现考核结果有所偏向的情况。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财务人员在考核工作开始之前与考核人员“打好招呼”,要求考核人员在考核的过程中“多多照顾”,致使绩效考核的独立性不足,难以客观地评判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1]。

(四)考核指标有待优化

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方面沿用公务员考核标准,设置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人员更多关注绩、勤、廉等方面的情况,对德和能的关注度不足,导致考核指标不够完善,没有实现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

此外,考核指标有待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指标的设置忽视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事业单位要求职工在出勤率方面要做到“零迟到”,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财务人员难以做到“零迟到”的出勤率考核指标。

(五)绩效考核频次不当

按考核频次来看,绩效考核可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中考核与年终考核。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考核频次不当的情况,事业单位习惯于采取年终考核,而忽视月度、季度和年中的考核工作,这就导致部分财务人员在一个年度的工作中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存在“摸鱼”“躺平”的情况,而在年末则紧追慢赶,不仅导致工作进度安排不合理,而且会降低财务工作质量,甚至引发财务风险[2]。

(六)考核沟通反馈不到位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存在考核沟通不足、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的现实问题。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不足,难以及时获取考核所需的数据信息,致使考核结果的时效性降低。在考核活动结束以后,考核人员并未结合考核结果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反馈,例如,在考核人员出具的考核结果中,某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迟到的情况,但考核人员并未对财务人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致使财务人员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仍旧存在问题。同时,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所得考核结果并不认同,但单位内部缺乏沟通反馈渠道,无法向上级或考核人员进行反馈,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在接下来的财务工作中缺乏足够动力。

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的策略

(一)加强沟通教育,重视绩效考核

针对部分财务人员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绩效考核开展之前,应当由考核人员与财务人员开展沟通联系,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绩效考核的内容、流程和具体功能,使财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形成全面认识,意识到绩效考核既诊断自身的工作情况,发现工作期间存在的短板问题,又能借助绩效考核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产出。在上述过程中,考核人员应当与财务人员细心沟通,帮助财务人员答疑解惑,才能使财务人员更好地配合绩效考核工作。

除了加强考核人员、财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以外,事业单位应当营造重视绩效考核的思想氛围,通过单位内部会议、部门分管会议等形式针对绩效考核做好相应的解读和内部宣传,而且应当在年初阶段针对本年度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与人事部门主动沟通,确保财务绩效考核规划科学合理,具体措施能落实到位。

(二)推进多元主体考核,结合财务工作资料实施考核

除了由上级领导和考核人员开展考核工作以外,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人员自我评价、部门同事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关注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的特殊情况。例如,某财务人员在组织的安排下暂时放下手头工作,投入其他更为紧急、更为重要的工作之中,致使当前周期的考核结果不理想,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予以说明,以此确保评价更为公正客观。同时,考核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与财务人员及其同事的沟通,了解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他人,对同事的意见和看法详加记录,而后将其融入考核依据之中,以此提升财务绩效考核的有效性[3]。

此外,考核人员应当重点关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相关的工作文件考核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是否遵守相应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是否确保工作达到标准。例如,在考核的过程中根据本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相关文件检查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方法(试行)》等法律或政策文件。

(三)加强单位党委对绩效考核的领导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独立性、客观性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事业单位应当推动绩效考核的独立开展。具体来看,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专业的绩效考核小组,受到单位党委的直接领导,独立负责各项考核工作。在对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状况进行考核时,应当在单位党委的指示下推动各项考核措施有序落实,全方位地诊断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将财务人员的具体状况和财务工作现状反映给党委组织,避免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对考核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推进绩效考核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形式将财务绩效考核的权责固定下来,明确考核人员、财务人员在财务绩效考核过程中的职权和责任,以责任落实的手段激发双方主体参与考核的内生动力。而且,一旦绩效考核出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权责机制进行追责处理,对于提升财务绩效考核的独立性、客观性形成制度层面的保障。

(四)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主动构建更为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体来看,应当根据德勤绩效廉五个方向制定相应指标,并推动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让考核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定性与定量考核协同开展。既要通过定性考核判断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道德品质,也要结合定量考核判断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绩效产出,找出财务人员的工作短板以及现阶段本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德、廉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故而应当通过记录、分析财务人员日常表现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既能全面考核财务人员的状况,又能推进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深度融合[4]。

此外,结合前文的分析,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考虑不可抗力对财务管理绩效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绩效考核指标的可行性,确保指标更加合理,更为人性化,也能使指标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实践形成有力指导。

(五)增加考核频次,推动不同阶段考核相结合

前文提及,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考核方面存在考核频次不当的情况,对此,事业单位应当主动推进月度、季度考核相结合,而后做好年中和年终两个时间点的考核工作,确保财务人员在全年的工作中都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月度和季度考核的过程中,如果考核人员发现财务管理存在风险或相关问题,就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适当提醒,进而使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问题持续存在甚至扩大[5]。

结合前文考核主体多元化的相关论述,在月度和季度考核中,由于这两类考核相对简单,故而应当以财务人员自主评价、同事评价以及部门考核为主,避免考核工作占用过多的单位资源。而在年中和年终的过程中,则要实现考核人员、单位领导、财务人员、部门同事等多方主体协同考核,确保考核的翔实度。

(六)畅通考核沟通反馈渠道,加强考核结果反馈

在财务绩效考核方面,事业单位应当为财务人员提供绩效考核反馈与沟通渠道。一方面,在财务绩效考核结束以后,由考核人员与财务人员展开沟通交流,指出财务人员存在的短板,以及前一阶段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相应的纠正和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允许财务人员对绩效考核结果中的疑虑质疑并让其进行反馈。具体而言,当财务人员认为绩效考核结果不公平、不公正时,可以提出意见,经过单位领导、考核人员的审核检查按照规定予以纠正。

为了确保考核结果沟通反馈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考核人员能通过相对应的考核信息系统及时获取所需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对数据信息加以处理,以此全面反映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

五、结语

结合本文研究,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对于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实现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考核方面仍旧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对此,应当做好相应的沟通和宣传教育,使财务人员配合绩效考核,同时要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考核,提升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积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不同阶段、不同频次考核深度结合,最后要加强考核结果沟通反馈,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考核的有效性,使其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增势赋能。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