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

2023-12-10西安邮电大学杨梦瑶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侯鸣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评价

文/西安邮电大学 杨梦瑶;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侯鸣

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形式。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这充分表明了高校要努力做到“两个全覆盖”,即全体教师都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改革滞后等问题,在教学理念上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倾向。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混合式教学在教育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作用[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运而生。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

首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是混合式教学的中心。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分析其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而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2]。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其次,混合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设计中既要明确课程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学习目标,又要确定课程的思政要素。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评价机制的探索;而混合式教学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评价机制的探索。

(一)基于MOOC 的混合式教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由美国在线教育巨头Coursera 创建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MOOC 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和开放性,让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在没有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获取优质课程资源。其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为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是利用MOOC 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将MOOC 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进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率。具体实施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特点和行为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在课堂外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反思等,这样才能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成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它需要将思政元素和资源融入专业教学中,使课程思政内容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贯穿始终[4]。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时要及时梳理和提炼相关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进而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要求,建设相应的课程思政资源库。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修订和更新,在对教材进行修订和更新时要融入思政元素,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还要不断收集和积累各类思政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资源库内容,使其成为学生获取课程思政知识的主要渠道。

(三)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线学习具有自主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其本身也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合在线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在线上进行实时教学管理,学生能够在线上自主学习,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是当前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可以更好地服务课程思政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目标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等方式实现的。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目标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更不清楚学习的效果如何。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不同,其设计思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求而展开[5]。以网络教学平台上“大学物理”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如何使用光量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实验。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即了解光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二是能力目标,即了解光量子计算所需的基本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即感受物理科学带来的乐趣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确定本学科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然后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或需求进行知识目标设计与能力目标设计。

三、重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重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既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优势,又能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此外,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与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的资源优势为课程思政建设服务。二是要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的提升、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完善、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的高质量转变;其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并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应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得以实现[6]。

(一)学生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着学生展开。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可通过课堂签到、在线学习情况等方式了解自身的课程内容学习进度,也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与教师交流,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情况。线上评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且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思政作业、开展思政主题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接受程度,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源、视频资源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去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合作,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课程思政建设应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构建统一、规范、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细化和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其次,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重系统性,力求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最后,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对其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则是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能为课程教学服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为了能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成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三)学生专业能力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总和。专业能力的评价,既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评价完成,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完成。在学生专业能力评价过程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四、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线上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线上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是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线上课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跨越时空限制、教学内容丰富、师生交流便利、教学效果直观等。当然,线上课堂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教师难以实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了解,无法即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线下课堂是以课外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相结合,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课外实践调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热点问题研讨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与经验积累,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二是重视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的融入与渗透;三是强化学生思政素养;四是开展混合式课程思政评价。例如,结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在线上课堂中采用“教师讲授+讨论答疑+课程讨论”的教学方法;在线下课堂中采用“教师讲授+讨论答疑+小组展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课堂中都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则通过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内外等多种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特点和行为规律、课程特点以及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优势互补等因素。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补充和融合,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统一,以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价值引领相统一等。高校应充分挖掘各教学环节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维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例如,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资源的有机结合,如何增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