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码头,国际舞台

2023-12-07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23年44期
关键词:首演艺术节上海

王悦阳

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演出《相对平静》。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随着两大后现代艺术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共同创作的剧目《相对平静》盛大上演,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落幕。一个月来,艺术节举办近千场各类活动,惠及600多万人次。现象级的演出呈现、高品质的内容策划、多维度的文旅融合、国际化的办节氛围,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积极效能,让城市与节庆相互赋能,艺术家与观众“双向奔赴”。

汇聚全球精粹,展示传承之美,始终是艺术节不变的底色。本届艺术节充分释放上海作为国际演艺大码头四年积聚的演出势能,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综合性节庆品牌“聚光灯”和“加速器”效应,推出了72台高规格、高质量的演出项目。其中,境外项目占比60%,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由俄罗斯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携马林斯基剧院全新制作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举行了完整版世界首演,许多观众是“打飞的”“坐高铁”来观剧。世界首演的《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连加座在内全部售罄。“老朋友”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则携《人们总是自我想象》和《七段希腊人的舞蹈》在艺术节进行首演。“新朋友”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管弦乐团此番首次访华,便让库伦奇斯这位享誉欧洲的年轻指挥,设定好未来五年都来艺术节的“小目标”。而乔治乌、蒂勒曼、马祖耶夫等名家大師,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等名家名团的集中献演,不仅让观众产生了选择困难的“幸福烦恼”,更让观众们“忙并快乐”地奔赴在去剧场的路上。

毋庸置疑,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双向的。在艺术节的舞台上,“丝路之光”亦由中华文明点亮。包括南音、花鼓戏、花灯戏、锡剧等9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传统剧种在艺术节的“大舞台”上芬芳满园。舞剧《永和九年》《咏春》、杂技剧《天山雪》、话剧《钟馗嫁妹》《陆机》、交响组曲《向海之路》等,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不眠的剧场”等21项大展定档艺术节期间,充分彰显了艺术节的平台功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交相辉映,大师经典和新人新作竞相绽放,交汇交融。

“艺术的盛会”,归根结底要指向“人民的节日”。对于艺术节来说,这一“人民”的服务半径,早已从上海,扩大至周边地区乃至辐射全国,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更有文化获得感,从而凝聚起更强的文化向心力。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本届艺术节也持续深化实践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体化”。本届艺术节江苏无锡、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和安徽等地的分会场陆续启幕。多明戈、乔治乌、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借艺术节平台,走进各分会场,高密度、高质量的文化演出成为城市的“流量”入口。沪苏浙皖鲁五地联动,将文旅深度融合的“上海样本”复制到全国各地。

暌违三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国际性文化节展活动之一,又重新点亮这座城市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以全新姿态、更高品质,努力朝着成为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的文化码头、引领当代艺术创作潮流的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人民美好生活生动图景的目标进发了一步。

近日,“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办。作为斯洛文尼亚摄影艺术家老马(Matjaž Tančič)在中国的首个大型机构个展,展览将藉由47件摄影力作,为观众呈献一段超越现实的视觉体验。观众将跟随老马的镜头,发现不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团体如何为实现人类的太空之梦而蓄力,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自身、对未来、对太空旅行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无限想象与期待。

猜你喜欢

首演艺术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