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2023-12-07李长英

陶瓷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技艺术

李长英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在当今社会,各种科学技术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像元宇宙、数字科技馆、AI 技术、Chat GPT、3D 打印和VR 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的思想,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数字科技,通过数的整合与运用,创造出代替人类劳动的成果,大大的解放了人的双手,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现代科技和艺术随着自律性和他律性发展,不断地探索和突破原有的界限,实现了现代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

1 科技与艺术的概念

科技则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而科学是在文明诞生的时候就同步而生了,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是将宇宙和事物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以一种逻辑性,可行性的方式进行表达,解释了前人以为是神学和宗教的原理,海市蜃楼不在是神话而是光的折射现象,追究科学就是追求真理。而技术是人类将观念变成现实所需的方法、手段以及技能,技术是人类通过大脑储存的经验,再经过不同的材料、媒介物化成出新的形式的某种方式。艺术是反映人类社会中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寄托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化。人通过对自然的观照,借助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大感官系统,从而引发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探索——艺术,而这种探索是自由的和有目的的。诸如传统的诗书画印、音乐、戏曲、建筑、雕塑等,科技的发展,大大地拓宽了艺术的门类,数字艺术顺应新时代应运而生。科技和艺术随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二者都需要创造力,科技和艺术不具备思想意识,因此只有将人作为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在混沌的天地宇宙之间寻找新的表达状态。

2 技术决定艺术的时代性

科技与艺术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出了新的文化类型,使得艺术的形态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意境和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让人不仅仅为生存和繁殖而存在,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掌握事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后,人对生产工具和审美意识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之后,就开始追求更高质量和更美好的生活。人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开始从宗教,神话、祭祀走向人文、自然。电不仅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崛起,而且也为艺术提供着养料和无限可能。因为电的发明,信息交流变得畅通无阻,电话、手机、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机器人等,这些电器家具不仅仅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使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而艺术的审美性,决定了这些机器外观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多元性,使人们在享受解放劳动的轻松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增强功能与情感的双重统一。当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社会后,需要与时俱进,有意识地接受新事物,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增加艺术品的时代感和个性,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上的创新和发展。

3 科技对艺术观念和形式的影响

3.1 艺术观念的嬗变

从历史角度来看,原始艺术体现宗教仪式活动,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古典艺术基本上是以模仿说为主,但模仿的对象是上帝,上帝作为美的化身,崇尚神学,将直觉作为艺术创造的来源,主张和谐宁静的程式化,虽然后期已经具有艺术审美上的意义和价值,但其存在的方式可能仍然收到当时宗教环境的影响,但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到来,科技观念的出现,此时的艺术形式呈现出空前的繁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艺术提供了多维的创造空间,18世纪中后期,也就是浪漫主义开始形成的阶段,这时期虽然绘画的形式还是偏写实,但开始关注思想的表达,强调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宣泄和个性的表达,这也和康德的“审美无功利,合目的性”相吻合,更加促进人去关注自身情感的表达,也使得艺术更加的观念化;现当代科技为艺术的时空文化更是增添了双翼,不仅仅追求纯艺术,追求艺术中的乌托邦,而且随着照相机印刷工业的的发展,便派生出了商业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网络科技的发展,不仅拓展了艺术发展的空间,而且艺术观众与艺术创造者形成了新的互动关系。

3.2 科技对艺术形式革新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为整个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在艺术创作观念、审美价值上,而且对艺术的表现形式起到了革新作用,在科技革命之前,艺术的形式大部分以静态的绘画、雕塑、建筑;文字形式的诗歌、书法、以人的声音、肢体动作传达的音乐、舞蹈为主,传播形式也是以交易为主。但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照相机的出现,波普艺术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以及达达主义独杜尚《下楼梯的裸女》的重复和复制无疑也是科技革命冲击下的产物,丝网印刷、摄影等也变成了艺术的媒介、工具,这时艺术形式不仅仅拘泥创造性、新颖性,而是作为当时商业发展的时代元素。彩电的出现完全地将声、光、电进行了融合,将原来静态地画面成为了立体的,有形的、动态的,使艺术的形象更加的鲜活饱满,同时也使艺术富有了生命力,为人类开启了视觉盛宴,这也是电影艺术被生活化日常化的最大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进入信息传媒时代,数字技术不仅作为作为艺术的表达手段、媒介、载体,而且成为了艺术的本体所在,艺术形态产生了新的形式表现特征,艺术元素更加的动态、艺术传播更加的虚拟、艺术语言更加的综合,超现实主义将人潜意识的抽象观念创造成画境,也为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交互虚拟艺术奠定了基础。信息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像装置艺术、3D 打印技术、元宇宙、虚拟技术,Chat GPT 等,其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采用三维和思维的表现形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将传统的元素利用现在的表现手段呈现在大众面前,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创作思维以及学术理论研究。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

4 科技与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技术的持续创新

技术的生成、演变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作用都源于它所依赖的科学基础并必然体现出人类的艺术旨向。技术与艺术的创意融合,让越来越多古建筑、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古今对话成为可能。“经过数字化还原,壁画里的人物、走兽、花鸟仿佛从历史中走到现实,这使得我们不用出大门就能目睹古代画师的智慧巧思和精湛技艺。”“卧游”不在仅仅靠传统的绘画才能实现,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我们不仅可以沉浸式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且可以通过影像实行交互式体验,实现了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高度结合,在未来的科技的加持下,艺术将逐渐走向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艺术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行业,而应该跨学科,转变艺术思维,实现多学科,多行业融合与转化,成为复合型选手,去寻找和突破新的艺术形式和内涵。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推出“一袭华裳 穿越江山”汉服游画活动,给“敢穿敢游敢拍”的年轻游客一个穿越画中人的机会,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艺术的从原本静的状态转化为动的形象,实现了从画里走出来的可能性,而且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达到多维时空的对话。未来的“虚拟人生”与“现实体验”不再被鸿沟隔阂,双向沟通交流的互动体验,让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更加蓬勃。

4.2 未来的艺术媒介

互联网为艺术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艺术以前的传播主要以电视、手机、画展、演出、演讲等视觉的听觉独立传播,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人类逐渐摆脱了单一的以视觉或以听觉为传播手段的方式,在科学技术界限的突破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互式影像,数字博物馆,给人们带来了沉浸式交互体验,实现了真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3D 打印、全息影像技术、脑机交互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数字交互技术,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视觉观赏和被动欣赏,而New Media Caucus、Mana、CAC、Fubiz、Ubuweb、Tate museu m、Dev Art等新媒体艺术网站更是为艺术家的灵感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艺术传播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艺术的新形式和美学,也将推广到教育、影视、音乐、健身、医疗、工业、游戏和电商等各个行业。

综上所述,科技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艺术为可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二者属于彼此成就的关系。人做为主体,将二者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审美需求,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审美价值,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全感官、多方位的互动,从而促进艺术的传播。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科技将使得艺术形象更加真实、更加立体,将使艺术获得无限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科技艺术
笔中“黑科技”
纸的艺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科技在线
爆笑街头艺术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