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化设计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3-12-06王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情感化口袋使用者

王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1 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1.1 基础设施陈旧

近些年许多城市陆续开始建造口袋公园,但仍有老、破、旧的城市口袋公园待解决。相比近几年的建设,无论从设计的理念、元素的采纳,亦或是材质的选择、色彩的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一批较为过时且设施陈旧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的缝隙景观,承担着为人们增添眼里一抹色彩的重任。随着主观审美的变化,从外观上来看,许多口袋公园有待改进,以适应当今的审美需求。

1.2 实际使用功能弱

不同的区域地段对应的使用者也是不同的,其实际的使用功能、配备的景观设施等也应是与使用者相配套存在的。很多口袋公园的设计是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仅凭设计师的主观思维做方案设计、施工建造,而非针对场地的实际情况。就好比量体裁衣,衣服的尺寸与人的各处尺寸不符,在后期使用阶段,则出现形不对版、漏洞百出,实际使用效果差等问题。

1.3 同质化现象严重

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加剧了同质化现象的产生。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当下依旧盛行于设计界的各个领域,其中以几何图形设计最为流行。形式上的美观能够在使用初期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忽略了不同地区使用者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未能达到情感的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显现越严重。

2 相关概念

2.1 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初期较多应用于工业设计,指带有情感的设计,属于设计心理学的范畴。情感是指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苦恼、厌恶。对于情感化设计,在唐纳德的书中,他认为:“将情感融入产品设计,将解决设计师们的长期困扰,即产品的实用性和视觉性的主要矛盾。”

那么如何做情感化设计呢?唐纳德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级,即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反思层设计。本能层设计,多注重外在、视觉等感受。通过外在的设计符合本能水平的要求,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本能水平判断外界事物的是非、好坏、安全危险等并通过相应的感知信号告诉大脑来进行下一步的命令执行,而受到人群的追捧与喜欢;行为层设计,较注重性能与效用,设计能否为使用者带来有趣的行为体验;反思层设计,则关注产品本身所带来的意义、价值,甚至是对使用者产生的心理感受,更多强调与使用者之间是否构成情感的纽带。通过以上三个层面,情感化设计要求产品不仅具有吸引使用者的外观、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还要求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灵共鸣。这也是现今口袋公园缺失之处。

2.2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最早是1963年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其原形是建立在城市中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亦称为“口袋公园系统”。其面积较小,较多依附于建筑外的小场地,在街边绿地、商业区旁、住宅小区楼下、办公区旁等,都可找到口袋公园的身影。

口袋公园有以下几点特征是区别于城市普通公园的。首先,体量较小。其多隐匿在城市的大结构中,但也因为体量的优势而为居民带来私密性与周边居民贴合度较高的舒适性。其次,功能较专一。因其有固定服务人群,导致使用功能上固定。同时多设置在点状空间下,空间占地面积较小。因而在功能设置上,相较于普通城市公园其可发挥的空间有限,使用功能既固定又专一。再次,通达性良好。因其服务于周边邻里、办公等地,考虑到周边人群的便利性,口袋公园的路网设计简洁,便于快速到达。也正因通达性优良,自然引出另一个优点,即使用频率高。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也增长幅度较快。

2.3 情感化设计与口袋公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急需大批口袋公园来缓解城市的绿化压力。现今由于城市的形成时间较久,各项城市用地情况较为复杂,城市的活力度极需提升。应用情感化设计理论融入口袋公园设计,能够有效加快城市环境的美化,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引领城市活力的作用,重塑城市形象。

口袋公园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环境、社会性交往等问题。虽然占地面积较小,但能够直接为附近的居民服务,是提供公共交流、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的有利场地。同时口袋公园能够很大的程度上解决城市中高密度人群下的对公园绿地严重的需求问题,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通过点状口袋公园联动成绿化景观面,起到为城市补充新鲜的活力与美化城市的作用[1]。

产品的特质被划分为四个层面,由低到高分别为功能性、可依赖性、可用性、愉悦性。其中,情感化设计就处于最高层的愉悦性中。

情感化设计与口袋公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模式,依托情感化设计能够为口袋公园提供转化使用者精神需求为使用功能的理论支撑。同时通过口袋公园建设,情感化设计理论能够实现理论的践行落地项目。情感化设计不仅为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有关对使用功能、人群分析、视觉感受等的基本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物质需求相对富足的当下,满足使用人群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渴望与情感层面的共鸣。口袋公园虽然体量较小,但其串联起的连锁空间是丰富且完整的。又因其特点之一的人群较固定性质,能够为情感化设计快速捕捉到对应人群的情感需求,是情感化设计的有利实践载体。

基于此,情感化设计下的口袋公园能够为城市带来打破以往模式、更加充满活力的绿化点状景观空间。

3 情感化设计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建设的口袋公园景观,仍存在大量老旧设施待更新、景观设计手法待提升、设计手法相似、未为相应使用人群服务的初始愿景问题。而人们在短时间的新鲜感过后,口袋公园的客流量逐渐减少,其根本原因是口袋公园没有抓住城市边角景观空间存在的根本意义,没有发现其在城市环境中应扮演的位置和在周围人群心中应出现的形象与带来的精神影响,进而丧失了应有的吸引力。景观空间带来的身心感受是室内空间、手机的虚拟空间等无法提供的。由此可见,想要达到城市口袋公园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需以适用人群的具体感受体验为设计核心,打造具有景观特色的口袋公园设计策略。

情感化设计手法通过特有的三层次设计,逐层递进空间感受的同时得到富有创造力、影响使用者心灵并带来精神共鸣的景观空间[2]。

3.1 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次

人们具有通过外观设计迅速做出相应判断的本能意识,在此之下,营造初印象良好的景观空间,能够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增长使用者的停留时间。

外观、色彩、材质等五感体验带来独特空间感受: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次设计主要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来展现。即使是相对简洁的外观设计,也能为使用者带来特别的感受。解决现有口袋公园的设施陈旧问题,简洁并不简单,从外观上能够给人以新奇之感,进而影响心灵。

例如,北京灵境胡同地铁口的口袋公园设计,设计师认为,北京是新都市与传统文化的共同承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新都市形象特征完美结合,能够让使用者产生既新奇又易接受的心理状态。因此,该口袋公园的设计元素造型与色彩采用老北京传统花窗的三角形造型取代常规的矩形设计,形成多变的空间效果与寓意。设计师将花窗的三角形元素不仅应用在平面,也应用在立面,使草地、休息区、自行车停放区等都融入其中,使得空间之间有变化却不割裂、有联系却又不同。色彩上应用了白色是对现代设计的致敬,现代设计较多色彩简洁,而最简洁的颜色莫过于白色。白色与草地的绿色相呼应,该公园不仅是为匆匆赶路的人们提供短暂休息之处,更是为路过的人们心灵上提供一个色彩纯粹、空间适当、环境干净的短暂歇脚之地。如图1,运用有别于常规的设计元素形式吸引使用者眼球的同时,触发使用者心底的内心情感,由形式、色彩等易于表面观察到的设计方式促进心灵的触动。因此,情感化设计本能层初步引起心灵的不同体验[3]。

图1 北京灵境胡同口袋公园图

3.2 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次

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功能。是否功能能够为人所要发生的行为带来价值是设计应思考的问题。

利用功能设计来丰富空间的使用行为: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次在功能使用设计上呈现(功能性、易理解性、易用性、感知性)首要目的是便于使用,使行为能够方便快捷的得到施展,同时再考虑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舒适度效率等。以此为使用者带来行为上的感受。由开始外在本能层次的吸引,进入行为使用上的心理满意。以解决目前很多口袋公园使用功能较弱,无法为周边使用人群提供切实便利与使用的问题。

上海的南岸口袋公园将江南的水网格局融入周边景色,是代建绿地、是社区水岸、亦是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将场地从设计思维上拓宽横向空间,增加场地的使用功能,丰富和满足多层次人群的使用行为。此场地的设计不再是一个围墙高高围起来的封闭空间,更多的强调其公共的交流性,帮助来自四面八方的使用人群达成沟通的目的,从思维上打破红线的束缚,从隐形的交流空间上扩展使用面积与人群。同时全场地采用去台阶化设计,打造无限可能性的活力草坪。再通过五个空间模块划分使用功能与人群,分别是林荫大道、树阵广场、开阔草坪、疏林草地、亲人水景,帮助场地融入周边现有环境,与人群构成使用功能关系。如图2,通过对场地空间的有效设计,完全能够满足周边各式人群的使用功能进而以此增大场地的使用人群数量,变相得到周边人群的心理认可。

图2 上海南岸口袋公园图

3.3 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次

反思思维使我们能够合理化环境信息以影响行为层。

通过环境促进新认知来影响行为: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是最高层次的情感化设计,通过营造的环境调动人已有认知或增加新的认知,以此达到精神共鸣,反思至行为层,指导行为的发生。

上海新华路的口袋公园除了为周边住户呈现一个可活动的景观区域,更意在展现一个可无限延申的魔幻空间,激起使用者的探索欲望,诱发观赏、停留等一系列行为。基于此,场地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营造了魔幻的视觉空间,使人仿佛置身科幻世界。其植被的两侧采用镜面不锈钢系统,无限的反射着镜子中的小花园,呈现一种闹市中人们置身在可以无限畅游的自然花园丛中的景色,而这一景色在繁华都市的高楼林立中是极其难得的。此举首先从设计思维上就打破常规的束缚,在有限的使用空间下利用镜面营造特殊视觉感受,激起人们的好奇心理,让人们从都市繁忙的事务中脱身,调动使用者已有认知进行场景的探索,从意识上给到使用者们短暂的抽离与放松,全身心融入街边的口袋公园。此刻,使用者们的心理感受近乎一致。同时在花境的两侧竖立可旋转翻阅的展板,为场景设计可持续提供内容且定期更新的街头画廊,从使用内容上给使用者们以新的感受,进而影响到行为层面的行为驱动。另一方面,镜面的反射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减少城市犯罪空间的数量,从心理上给使用者以安全。如图3,通过打破常规的新颖设计,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心灵安全、舒心、富有探索意识的新颖空间,营造一个可持续良性循环的精神慰藉场所。

图3 上海新华路公园图

4 结语

毋庸置疑,口袋公园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增添城市绿地覆盖面积的同时,辅助净化空气、提升城市绿化形象、提供更多休闲活动空间等。但不可否认,现今很多口袋公园亦存在问题,随着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之后,精神层次的需要被提上日程。结合情感化设计,帮助设计师们找到口袋公园在当下设计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其设计趣味,直击使用者内心深处,达成良性共鸣与设计循环,进一步实现城市建设良好发展的美好愿景。从身边的小景致入手,着眼当下设计,从本质上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猜你喜欢

情感化口袋使用者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会喝酒的大口袋
抓拍神器
负情感化设计和它的度
基于情感化的耳机产品设计
情感化在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中的影响
情感化在台式电脑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