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其职前培养实践

2023-12-04

科技风 2023年3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

邓 萌 陈 蕾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2018年国家出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一点列出。要想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教师队伍必须得到优化。但是当前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性别结构问题最值得关注,男教师的缺少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为缓解这一局面,2016年,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湖南省政府申报了“湖南省农村小学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年批复并启动招生181人,湖南幼专作为承接该项目的学校担负起先导性探索培养任务,截至2023年,项目已经持续招生8年,累计招收2973名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已有1421名男教师毕业到乡村小学工作。

项目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这些男师范生的培养非常关注,培养学校必须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域,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育评价等方面整体构建育人体系。为满足乡村小学对男教师的需要,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是首要任务。

一、“山型四格”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的确定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具有统领性作用,是学校向社会做出的人才培养承诺。培养目标要与国家政策、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地方人才需求相适应。

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的确定结合学校及学生、乡村教育及乡村振兴的需要,依据如下原则,形成了具有性别特色、适合乡村教育、有助乡村振兴的“山型四格”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见右图)

“山型四格”培养目标结构示意图

(一)符合法律文件的原则

近些年,国家对教师教育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文件及标准,教师教育必须遵守符合国家法律、文件及标准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并提出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1]。与此有关的如《教师法》《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等级认证标准》等,都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师范类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育目标的极致,人的个体发展的理想境界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制定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时,应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培养的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应具有浓厚的专业情怀、阳刚坚毅的心理品格、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协作、表达沟通等能力,还要涵养“爱祖国、爱乡村、爱教育、爱儿童、爱自己”的师德,培养“热爱家乡、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

(三)乡村需求导向的原则

乡村小学男教师是在县镇、乡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的男性教师。在大家的心目中,乡村教师是“有知识、有眼光、有新方法、有新技术的人”[3],乡村男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这种作为就体现在担当乡村教育振兴使命,实现教育振兴乡村[4]。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应具备“能教学、能育人、能管理、能发展”的能力,应该具有主动融入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的意识,应该成为全科型小学教师、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

(四)性别角色凸显的原则

2020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提出的《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提案中“男孩子气质女性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倾向于模仿教师的言行,学校缺少男教师会减少儿童观察性别角色的机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小学阶段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时期,男教师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性别意识[5]。因此,培养应凸显性别角色,着重培养男学生的男性气质。“男性气质”并非专指生物学的男性,而是对于男性的角色责任而言,而这一角色责任是无论男女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的,是可以在男女之间自由流转的[6]。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唤醒并培养男生的男性气质。

二、“山型四格”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的内涵阐释

乡村教育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决定了乡村小学男教师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山型四格”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乡村小学男教师指向这样的培养预期:能像大山一样扎根乡村大地、奉献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有仁爱之心和阳刚品格,乐学善学、技能卓越,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乡村小学男教师。

“山型”是对未来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地域和应有精神的写照。即指学生毕业后将在山村、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又象征着阳刚、厚重、坚毅的精神,期待他们具有扎根家乡、热爱教育、不怕困难的高尚品质,为乡村孩子架起一座通向外面世界的桥。他们要经历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但因为他们有了山一样扎根家乡、奉献山村的信念,所以不放弃,才会坚守、留下来。

“四格”是指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具有仁爱、阳刚、乐学、卓能的素养、知识与能力,既具有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普遍共性,又具有因性定标的特殊属性。

“仁爱”一词出自道家著作《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谓之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李吉林老师说:“爱,是当好教师的第一要素”。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的培养,要以“厚植乡村教育情怀”为目标,以爱祖国、爱乡村、爱教育、爱儿童、爱自己的“五爱师魂”育师德,让未来乡村男教师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家乡情结,能以仁爱之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以“乡村人”身份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生活,服务乡村建设,扎根乡村教书育人,让他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对乡村、对儿童深深的爱。

“阳刚”指向男性教师的男性气质。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应该具有典型的男性气质,宽容豁达、阳光幽默、果敢担当、勇敢坚毅,并且精力旺盛、热爱运动等,能改变教师团队性别失衡的现状,促进小学生正确性别角色的形成。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尤其喜欢对同性别教师进行模仿化的性别规范学习。所以教师性别在学生的性别认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7]。小学生若长期处在女老师温柔细致的管理中,很容易导致部分男生缺乏阳刚之气。在调研中有校长说:女老师喜欢安静温柔、听话乖巧的女学生,因为这是女老师的女性气质决定的,符合女老师的期望,但对好动吵闹、喜欢挑战的男生批评惩罚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的性格发展,而且男教师热爱运动、充满活力、动手能力强,所以,作为乡村学校校长,希望学校能有更多的男教师。

“乐学”指向培养规格中的知识,未来乡村小学男教师应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乐学善学,通过在校学习及工作后不间断地主动学习,使自己具备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体系,既要博通,又要专精。“博通”是教育对象的要求,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遇事一定会追根问底,他们不会因为是语文老师就不问数学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博通”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的综合化课程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必须广博,使自己成为乡村孩子眼中的“百科全书”。“专精”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在博通的基础上,有自己精通的领域、擅长的学科,这会为教师在工作中快速成长、消除职业倦怠起到很好的作用。[8]。

“卓能”指向人才培养规格中的能力。结合乡村小学教师岗位需求,需要具备小学多科教学、班队管理、教学研究、服务乡村等工作能力,要求技能突出且全面:一是扎实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人际交往、激励与评价、自我认知、教育研究等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多学科教学的要求,满足自我成长、进步的需求;二是乡村生活教育技能,如烹饪、养殖、种植、个人保健等,帮助儿童掌握乡村日常生活的技能;三是服务乡村的能力,能组织乡村民俗活动、组织科技普及活动、加强乡村教育与社会联系。乡村小学男教师还要能结合乡村的各种环境,进行适应性创新活动,既成为“专家”,也成为“杂家”。

三、乡村小学男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

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这些专项培养的乡村小学男教师兴趣广泛、个性坚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动手能力强,深受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欢迎,改变和中和了乡村基础教育师资性别失衡的状况,很好地培养小学男生的阳刚之气,促进了孩子个性全面发展。

(一)招录优质生源:公费定向,带编带岗

本项目是湖南省政府出台的“湖南农村小学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政府部门预测本地小学男教师需求,拟定年度培养计划,考生中考成绩需达本地示范型高中录取线以上,面试侧重教师潜能和乡村教育情怀,实施低龄定向培养。入校前签订学生(家长)、生源地政府、培养院校三方协议,入校后学费全免,毕业后定编定岗,确保了培养生源优秀和毕业后下得去。

(二)制订人培方案:因性定标,回应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学校广泛调查乡村基础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了解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教育的期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商讨,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持“全科课程、全程实践、全面技能”三全领航理念,坚持师范性、全科性、乡土性,将乡土知识、乡土技能、乡土情感融入教学;搭建校内外实践双平台,实施双师指导,开展“五步全程实践”;实施单项过关、综合考核技能训练与评价,提升“能教学、能育人、能管理、能发展”的乡村从教全面技能;通过民俗文化、传统体育等特色活动,培养艺体特长,提升综合素养,满足乡村基础教育对男教师的需求。

(三)优化课程体系:立足乡村,“以生为本”“因性施教”

乡村小学男教师的培养,既要整体设置课程体系,又要体现男生个性培养的理念,构建了五育并举、文理兼修、艺体兼顾的全科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乡村教育教学任务和场景的高素质乡村小学男教师。一是把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平衡,确定核心素养对接的基础课程,培养职业发展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二是把握学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比例,将乡村内容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培养乡村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加大课程乡土性,增加复式教学、乡村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儿童生活指导等“乡土教育课程”,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结合男教师的个性特点,开设“男生特色课程”。发挥男教师擅长理性思维、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增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维护、机器人、视频制作等课程;发挥男教师爱运动、爱表现的特点,开设体操、武术、跆拳道、球类等选修课程。

(四)培养健康心理:阳刚豁达,积极向上

乡村小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帮助大学生应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困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一是开展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课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开展心理咨询,化解危机。二是利用好各种媒体。通过官微官网、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及其他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会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利用暑假,让学生们回到家乡开展三下乡、支教等活动,用自己所学服务乡村、服务儿童,体验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四是组建男生特色社团,提升学生的男性气质,学生自行组建舞团、合唱团、跑团、各类球类俱乐部、演讲协会、舞龙舞狮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俱乐部等,通过丰富的、具有男性特色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男性气质。

总之,师范院校要根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男教师的岗位需求,科学确定培养目标,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培养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乡村小学男教师,为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