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红歌历史解读及研究

2023-12-04连子怡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作群众

连子怡 张 维

一、民主革命:壮怀激烈的吼声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寻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别的史料,生动记录了战火与硝烟的岁月,党带领人民浴血抗争带领中国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是民主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工农运动时期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时期红歌伴随群众革命斗争出现,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试图用歌声表达自我的信心。这些歌曲中有反映工人争取权利的,有反对战争的。它们在工农运动中产生并随之广为传唱,表达了大众反抗旧社会、改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工农运动这一时期中缺乏专业作曲家融入创作,歌曲体裁方面相对单一,数量最多的是群众歌曲,采用明朗的大调,节拍多为2/4 拍或4/4 拍,进行曲风格,朴实刚毅,饱含力量。民歌改编曲也是这时期的重要形式之一,去掉装饰音,节拍改成2/4 拍,温婉的民歌小曲就会变成有力的进行曲,如彭湃根据潮州小调《剪剪花》的曲调填词编写的《五一劳动节》。考虑到工农大众文化水平较低,这些歌曲大都直接采用学堂乐歌旧曲或者民众熟悉的民歌进行改编创作,对宣传工农革命、倡导科学与新思想、增强民众抗争意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

1927 年,伴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战斗剧社”“八一剧团”“高尔基戏剧学校”“蓝衫团”等文艺团体依次出现,歌曲创作如火如荼,各种题材的红歌相继涌现。有反映根据地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反映人民对红军的热爱,以及反映根据地人民生活等题材。除此之外,还有提倡男女平等、表现恋爱自由的《梧桐树》《五把扇子》,表现儿童生活的《少儿游戏歌》等受到新民主思想影响的歌曲。

当时最主要的体裁形式是革命民歌、民歌改编曲,适合群众大齐唱,也出现了更多的创作歌曲。由于战事紧迫,再加上根据地条件有限,歌曲曲体结构短小,乐段方整,常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旋律重复便于记忆,多有跳进,旋律更加昂扬向上,反映了党和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情深以及远大的革命信念。根据地歌曲创作的繁荣,既是根据地军民团结斗争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党历史上首次制定文艺方针政策来指导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的伟大成就。

(三)红军长征时期

1934 年到1936 年,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经历了漫长的长征。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文艺宣传活动依然活跃,人民群众的歌曲创作仍然激情高涨,题材内容也非常丰富,真实、客观反映军民不畏艰苦生活的坚韧品质。这些歌曲最主要的体裁形式依然以革命民歌和群众革命歌曲为主,它们蕴含着群众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了军民团结、相互鼓舞、坚持革命的斗志,为保护革命力量走向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 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完成了12 首感情真挚的史诗。后来晨耕、生茂等作曲家选取其中的十首,巧妙地结合各地区的民间曲调谱成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主题鲜明、曲调清新、民族风格浓郁、表演形式丰富,用音乐生动再现了峥嵘岁月中工农红军不畏艰险、智谋勇夺的革命精神。

(四)抗日救亡时期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音乐家们纷纷团结起来组织抗日音乐活动。以“国防音乐”为口号的新音乐运动取得了蓬勃发展,音乐家们创作了题材和体裁都十分丰富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作品中,有展现革命青年献身国防的,有描写游击战士驰骋战场、死守阵地、抗战到底的,有呼吁同胞团结抗日的、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并誓死保卫国土的等。

专业音乐家的加入使抗战歌曲体裁变得更多样,除了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和进行曲,还有劳动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儿童歌曲,甚至大型合唱曲、歌剧等。这些歌曲唤醒群众积极结成抗战统一战线,形成了不可阻挡的抗日洪流。在丰富多样的抗战歌曲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则是这一阶段红色歌曲音乐的典范,鸿篇巨制,气势之磅礴,堪称20 世纪具有史诗意义的佳作,它的出现将全民抗战运动推向顶峰。

抗日救亡歌曲,是全社会各阶层爱国音乐家、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民族深情热爱、对日寇深恶痛恨的真实体现。“这些歌曲所具有的震天撼地的力量,正是中华民族具有永不枯竭的凝聚力、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民族之林的不朽精神之象征”。

(五)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20 世纪40 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道路上的伟大胜利,人民热情高涨,文艺活动愈加活跃,音乐创作尖锐激烈的风格渐渐转向开朗、乐观、自信的生活气息,民族风格更加鲜明。这一时期的歌曲有展现大生产运动,为前线保障供给的《南泥湾》;描写群众积极开展工农业建设、对新中国充满崇高理想的《铁路工人歌》《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有描写解放区人民美好生活的;描写儿童天真童趣,小英雄气概的《读书郎》《歌唱二小放牛郎》;描写民主团结的政治生活和亲如鱼水的军民关系的《团结就是力量》;抒发对新中国新生活的向往的《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等。歌曲体裁更加多样化,但是仍以结构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抒情歌曲也很受欢迎,此外,叙事歌曲、儿童歌曲、大合唱、歌剧、秧歌剧、歌舞等体裁也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些歌曲大都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人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来支援前线的热情、对战争胜利的美好期望以及对党和领袖的深厚爱戴。这一时期红色歌曲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

二、社会主义建设:激情燃烧的赞歌

新中国成立代表着我国民主革命时代结束,国家恢复与建设拉开序幕。革命战争时期的热情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人民群众迎接并战胜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的高涨,音乐有了新发展动力,这一时期的歌曲以乐观自信、昂扬豪迈、积极奋发为基本格调,题材十分丰富,饱含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憧憬与喜悦之情,传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团结友好的愿望,展现了新中国盎然的生命力和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有歌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社会主义好》,体现了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以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之情,还有表现工业和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人民热情劳动的《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这些歌曲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投身工业化建设,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感于形势一片大好的愉悦心情。

歌曲体裁和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既继承传统、保留民族风格,又追求突破创新。建国初期进行曲式的群众歌曲数量依然最多,但表现层次与手段新颖独特,结构上主、副歌结合,主歌多由独唱或大齐唱领唱,副歌则是多声部合唱。例如,传唱至今的歌曲《歌唱祖国》,采用的即是主副歌结合的形式,其结构简洁严谨、气势大气磅礴,鼓舞人心。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采用独唱与合唱结合的新型抒情歌曲开始出现,如《我的祖国》中深情独唱和磅礴合唱相结合,使自豪宽阔的气势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合唱音乐也随着专业合唱队伍建立迎来发展活力,创作致力于现代多声合唱的“民族化”,将民歌或传统古曲改编为合唱,如《红军哥哥回来了》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成,“民歌合唱”此时形成一股热潮。其他大型的合唱作品也不断产生。这些大型的合唱作品非常注重音乐的民族性特点,手法简练,突出深沉、豪壮而优美的主题旋律,生动地体现出歌词(诗词)艺术的精神境界。

恢复经济、实现工业化建设、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一时期红色歌曲的主旋律,刚取得解放、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急需积极向上的文化来浇铸战火创伤的心灵、来鼓舞建设国家的干劲。全国各条战线上的文艺工作者在“推陈出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生态环境中创作大量且形式丰富的文艺精品。这些红色歌曲是对我党正确领导的最美礼赞,也是对我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最高阐释。

三、改革开放:激流勇进的金声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歌曲在题材、体裁、表演形式、演唱风格、适用场合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大革新。这一时期的歌曲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题材内容热情向上,有表达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的《祝酒歌》;有表现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并坚定改革步伐的《春天的故事》;有反映世纪之交全民族昂扬阔步奔向美好未来的《走进新时代》;有表达人民对祖国和党衷心依恋的《长江之歌》;有表现我国军人对军营的纯净情怀的《军港之夜》《说句心里话》;还有表现青年朝气蓬勃为祖国人民甘于奉献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以及通过港澳台同胞的视角表达对祖国眷恋、对民族热爱的《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等。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红歌题材进一步扩大,有庆祝港澳回归,表达强烈爱国之心的《七子之歌》《东方之珠》;表达海外游子对祖国思念及无怨无悔的爱的《那就是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阳光路上》,歌曲临摹了中国盛世图画,表达了人民对中国灿烂蓝图的憧憬;表现情系灾区,守望相助的《生死不离》《相信爱》《为了谁》,赞扬了人民英雄子弟兵在洪水、地震的大灾大难面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还有描写亚运会及奥运会赛场的《亚洲雄风》《我和你》,表现了奥运健儿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体育运动精神等。

这一时期,音乐体裁较之前有很大改变,雄壮豪迈的进行曲明显减少,只是在军旅生活的歌曲中有所体现;在抒情歌曲创作方面,将革命性与抒情性、严肃性与通俗性巧妙结合。曲式结构多样,常采用带再现的结构,歌曲中既有对比,又有呼应。音乐材料丰富,运用材料多样。弱起节拍使用常见,节奏富有变化,如《长江之歌》采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既加强对主旋律的印象,又表现了开阔激荡的音乐形象。抒情歌曲中抒情因素更加鲜明,一首乐曲中调性不断转换,将情绪逐步推进高潮,更加符合时代和群众的审美要求。通俗歌曲、影视歌曲涌入我国,并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掀起发展的浪潮,不断冲击传统歌曲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20 世纪80 年代后,歌曲更加贴近并重视反映群众生活。凡是能开的花都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都在歌唱,这是一个思想开放、包容个性的社会,歌曲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各种题材、体裁、风格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广泛传播,不仅反映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也让人民享受歌曲艺术世界带来的快乐,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充满阳光。这些歌曲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鼓舞人民豪情万丈、激流勇进,奋力投身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洪流。

四、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强音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红歌在新时代的内涵,中国正以崭新面貌向世界发出民族复兴的最强音!《脱贫攻坚之歌》唱出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脱贫攻坚的信心,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反映反腐败斗争的《正气歌》唱出了党执政为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给民众带来政治清明的决心;展示中国人民满怀豪情,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向前的精神面貌的《共筑中国梦》;《天耀中华》《多想对你说》《以人民为中心》歌颂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正确指引,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服务精神的《志愿中国》《老陈》《回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民族唱起来》,描绘生态建设的《美丽中国》;叙说党和人民赓续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理想继续前进的《不忘初心》。新时代红色歌曲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全面深入地勾勒出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向未来,不怕艰苦,走向民族复兴的信念。

“筑梦中国、强国强音、百年初心”是新时代红色歌曲歌唱的主旋律,红色歌曲宣扬了新时代丰富的精神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稳定团结,让中国人民始终怀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结 语

建党百年来,红歌描绘了一幅幅“党为人民,人民拥党”的红色历史画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不同的时代主旋律,折射出不同的红色内涵,但本质始终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音乐折射出党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歌曲中蕴含丰富的红色内涵,传达出极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却依然挺立的根基。一百多年时间,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使人民摆脱枷锁,赢得解放,解决温饱,消除贫困,在追求富裕的大道上稳步前行,使红色精神永葆青春与活力。

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时代发展变化敏感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高度去创作,去呈现;歌曲创作要继续反映时代特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弘扬社会正能量;红色歌曲肩负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使命,创作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常思常想红色歌曲“是什么”“怎么来”“怎么变”“怎么用”“为什么红”,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创作群众
咱也过回『创作』瘾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如诗如画》创作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