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3-12-04孙中杰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鳟鱼舒伯特乐句

孙中杰

艺术歌曲是指歌词精美、结构精练,运用钢琴伴奏的声乐作品,作品中各要素如旋律、歌词与钢琴伴奏由作曲家统一构思而成。在《音乐的历史与现状》(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中 对 艺 术 歌 曲(Kunst Lieder)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歌曲是指自1600 年起所有西方涌现的由器乐伴奏的独唱声乐作品,狭义的艺术歌曲是指以19 世纪舒伯特的作品为起始,到理查·施特劳斯和勋伯格的歌曲作品为止,着重于德语声乐的作品。笔者则更倾向于认同钱亦平先生关于艺术歌曲的定义与分类。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体如叙事曲、悲歌、船歌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德国称“Lied”,法国称“Chanson”,英国称“Song”,俄罗斯和西班牙称之为“浪漫曲(Romance)”。19 世纪,浪漫曲成为整个西欧作曲家们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此类歌曲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情感变化,舒伯特是浪漫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舒伯特(Schubert,1979-1828)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在大约14 年的时间里,创作了600 多首艺术歌曲,选取如约翰·沃尔夫·歌德、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著名诗人创作的诗歌作为歌词谱曲,歌曲体裁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代表作品有《鳟鱼》《菩提树》《野玫瑰》《流浪者》以及两部自传性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一、《鳟鱼》的音乐特征

(一)歌词来源

歌词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舒巴特(Daniel Schubart)于1782 年创作的诗歌,舒巴特反对暴政追求自由民主,他同时也是音乐家,曾发表《对音乐美学的想法》一文,首次提出“音乐美学”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舒伯特被诗中的理想和追求打动,于是创作了艺术歌曲《鳟鱼》。歌曲描写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灵巧形象以及上当受骗的经过,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自己对自由的讴歌和向往。《鳟鱼》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既有叙事性,又有戏剧性。歌词开始是叙述性的情节描写,呈现出故事的开场画面,音乐要表现这个画面,从而在引子部分设计了旋律声部四分音符与伴奏声部六连音织体的结合,一动一静的结合巧妙展现小鱼儿的游水姿态。从文学的角度来品读歌词,文学作品常用的比喻手法在舒巴特的这首诗作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作品把小鱼儿比作纯真善良的人们作品把渔夫比作贪婪的剥削统治者,从而赋予了作品更高的思想价值。

(二)音乐特征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结构有分节歌、变化分节歌、二段式和通谱歌四种形式,其中分节歌是相同的旋律配上两段以上不同的歌词,这也是德奥民歌常采用的形式,例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野玫瑰》《摇篮曲》等。中国西部民间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采用分节歌的形式,由两句相同旋律配上四段不同的歌词。而变化分节歌是指对开始的旋律在音乐元素上做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和声、调性、织体形态等方面做一些变动,《鳟鱼》是采用变化分节歌形式,第二段旋律上有部分变化,其曲式结构如下:

整个乐曲建立在降D 大调上,色彩明亮。降D 大调和降G 调以及降A 调最能凸显男高音声部的优美音色,作曲家从调式选择上是非常智慧的。纵观上图曲式结构,可以看出曲式的从属部分比如引子、间奏、尾声从头至尾贯穿在全曲之中,而且它们都出奇的相同,这是舒伯特有意营造的一种氛围和意境,就像话剧舞台后面的银幕一样,时刻提示听众当下故事发生时的环境背景,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不再只是旋律的陪衬,而是和旋律人声一样重要的部分。

音乐开始表情记号Etwas lebhaft (活泼清晰的),提示整个音乐的感觉要紧扣故事主题,从这个细微的细节之处我们可以看出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整体构思理念:即所有音乐环节都要契合音乐内容,符合意境与情境。前奏4 个小节暗示情绪,左手六连音织体生动刻画出小鳟鱼自由自在地在水里玩耍的形象。而且这个六连音与后面的两个八分音符是整个音乐的核心动机,在后面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间奏时在低音声部,伴奏时在高音声部,使整个音乐既有独特个性,又能做到有效统一。

人声旋律在第6 小节出现,伴随着独特的伴奏音型,在质朴简洁如民歌般的旋律中清新而出,弱起从降D 大调的属音开始,经过主音,然后再回到属音,即5-1-5旋律骨干模式。第一句旋律线条也为整个音乐的旋律线条打了个小样,这种小波浪似的曲线旋律线条与人们的内心情感状态非常吻合,符合人们的听觉审美习惯,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小鳟鱼随着溪流上下游动的感觉。第二乐句跟第一句是同头异尾乐句,乐句后面落到了属音降A 上,第三句落到主音降D 上,第五句完满终止于主和弦,乐段A 由5 个乐句构成,艺术歌曲的乐句规模主要受到歌词结构的影响,与诗歌的诗节有关,而旋律也受到歌词语音结构的影响,比如第8 小节的froher,第16 小节的su-ber,第22 小节的Fischleins,这些歌词上方的旋律皆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

间奏与前奏相同,这种写法符合艺术歌曲中分节歌的特点,乐段A1 中旋律不变,歌词改变,表情记号与力度记号与前面相同。乐段B 中音乐情绪进一步发展,伴奏织体出现了六连音的各种变体,58 小节开始变化,律动点由一拍1 个变为一拍2 个,61 小节由单音变成和弦,音响效果更为饱满,增强了戏剧性效果。63 小节变节奏,65 小节八度和弦织体,力度由弱到渐强再到渐弱,从这段音乐的整个伴奏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音乐矛盾冲突戏剧性最强的环节,无论是力度记号的对比,比如60 小节的f 到61 小节的p,还是旋律手法的多变,比如附点节奏形态和变化音的使用,舒伯特赋予了艺术歌曲更多的可能性,使得音乐更有对比的张力和戏剧性的效果。

二、演唱分析

德语艺术歌曲在西方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人物有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会选用著名诗人的诗篇作为歌词,这些歌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斟酌的文学语言,其中暗含深厚的民族审美与历史文化。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其元音音素19 个,辅音音素23 个,重音多在第一音节,整个语调会在句末下降,德语语法复杂,结构严谨。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首艺术歌曲时,最开始都应先从歌词入手,首先要把德语的发音表达清楚,做到吐字清晰,语言标准,深刻理解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划分段落主题与关键词。这里的关键词就相当于中国古代诗词的“诗眼”,譬如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的“轻”字就是诗眼;其次就是要大声多次地朗诵歌词,同一首歌词朗诵一百遍再去唱和朗诵十遍去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朗诵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更好地体会语言中的重音与非重音以及语言本身的韵律。因为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的时候,他们也都是在朗诵与分析研究很多遍以后,才提笔创作旋律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经典中西艺术歌曲旋律的节奏起伏韵律与歌词本身的语调强弱十分契合。西洋唱法美声学派有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英国学派等学派共同的基础就是都起源于意大利美声学派,但后来都逐渐与本国音乐文化融合,发展出了符合本民族历史文化与审美习惯的各个美声学派,它们在演唱风格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意大利学派有些过于自由与情绪化、戏剧化的处理,往往结尾会有音乐的高潮,俄罗斯学派由于旋律气息宽广,乐句走向较长,一般演唱时要求气息有足够的支持,比较注重胸腔共鸣,男低音声部作品较多。而德奥学派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多表现浪漫细腻的情感状态,语音的节奏感较强,所以在演唱时要准确拼读词汇并把握其中的语言韵律,配合旋律的起伏,恰当表现音乐意境。使用美声唱法演唱德语艺术歌曲时,由于歌词和音乐情感的原因,会较多地使用半声、轻声、弱声、假声状态。《鳟鱼》开始的第一段要求演唱者用带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声音来表现,发声位置要多偏于头声,声音稍微靠前,不能往后倒着唱,会把音乐表现的过于深沉,中段部分要加入细微的戏剧男高音的音色,来表现其戏剧性色彩。

乐句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顾名思义就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出自于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要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舒缓、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深长、深远)”。唐诗《静夜思》即是典型起承转合结构,“床前明月光(起),疑是地上霜(承),举头望明月(转),低头思故乡(合)”。这种行文方法在文学中有、戏剧中有、音乐里也有,在音乐里起承转合是音乐发展的四个阶段。“起”是乐思的起始陈述,是整个乐曲段落最初的呈示阶段,明确音乐的基本情绪与风格,并带有一定的表情提示。歌者在演唱作品时第一句很关键,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整个风格的定位,第一句的演唱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承”是乐思的进一步阐明,在歌曲中主要指第二句,从音乐材料上来看是第一句的延伸,可能采用反复、模进、引申、变化等旋律发展手法,音乐情绪相对于前一句要有进一步的递进,但这种递进的力度不能太强或太弱,要顺着第一句的旋律语气与感觉进行平缓地推动,所以在演唱《鳟鱼》第二句时,要和第一句形成连贯流畅的旋律走向,这就需要调整好呼吸,做到气息与声音的协调配合。“转”是音乐的进一步展开,这部分往往会出现一个情绪发展的最高点(相对于其他三部分而言),音乐的小高潮会出现在这里,旋律会推到高处,节奏可能会出现变化,音乐情绪与前面形成明显对比,也是“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有戏剧性的一环。“合”是音乐段落的收尾,经过前面几个部分的发展与推动,情绪推高以后,必须要回落,这也符合音乐心理听觉审美的原则,所以演唱最后一句时,音乐的出路一定要非常讲究,要确保音乐结构的完全平衡。情绪上能够合理收缩,就像一部电影和一部戏剧一样,不论开始与中间是多么的纷繁多变,跌宕起伏,最后主题“落”在哪里是至关重要的。像艺术歌曲《鳟鱼》这样,一个乐段包含四个乐句时,在旋律演唱上一定要表现出起承转合的音乐感觉来,开始第一句是平铺直叙,气息力度要适中,是语言的直白表达,紧接着第二句感情递进,第三句是“转”的环节,也是音乐结构上的黄金分割点,这里一定要有突出的强调,在情感与力度情绪方面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最后一句属于收尾乐句,起到总结作用,一定要唱出终止感。在演唱时如果唱出了乐句的“起承转合”,那么听众就会被带入歌者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的感染力会极大增强,从而进一步提升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歌唱演员的自我修养

艺术歌曲的属性一半是文学,一半是音乐,所以演唱艺术歌曲除了专业技巧与音乐素养以外,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底蕴。傅雷先生在1995 年6 月写给傅聪的信中说道:“有一点,你得时时刻刻记住,你对音乐的理解,多半是凭你的审美直觉,虽靠了你的天赋和民族传统,这直觉大半是准确的,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历史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明,自己才能放心。”我们从傅雷的话中可以看出,学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天赋和技术层面,还需要理论与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理论知识的获得与精神层面的提高跟一个人有没有“多读书、读好书”有很大关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的学生或者各大艺术团体的专业歌者,他们平日里关心的和主要从事的是与音乐实践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文学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比如哲学、艺术学、美学等领域的接触和学习相对较少,甚至很多歌者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歌者的自我修养,要多阅读以下几类书籍:第一,文学类书籍。中外古典文学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大部分艺术歌曲的歌词直接来源于此,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广泛涉猎与学习古典诗词是非常必要的。诗词中的语言、音调、韵律、节奏、思想跟艺术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词对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质华”,诗词也能够丰富人们的想象力,提高演唱者的“音乐境界”,培养歌者声音、音乐的想象力,以及“情”与“境”的想象力。第二,美学类书籍。学习美学有助于提高歌者的美学修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歌唱作为一门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艺术,无论从歌曲创作、表演或者欣赏的角度去把握和实践它都并非易事,高难度的专业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匠人”,而要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那就必须具备深厚的美学修养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结 语

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是音乐与文学巧妙结合而成的艺术精品,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如何有诗性地诠释这类歌曲作品,并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笔者认为答案就在音乐与文学里。

猜你喜欢

鳟鱼舒伯特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鳟鱼游向大海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年年有“鱼”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闽南山区养殖鳟鱼的技术要点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聪明的鹰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