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基层民生舆情引导模型构建及运用

2023-12-02范艳军

科教新报 2023年46期
关键词:舆情民生线下

范艳军

在智能媒体日益发展的当今,舆情一旦在互联网发酵,地方的就是全国的,全国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界限不复存在。县级融媒体基于在地性的基层民生舆情引导优势也越来越弱化。但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又决定了县级融媒体做好基层民生舆情引导是职责所在。基于此,本文从情感体验的视角,重构舆情引导模型。

一、县级融媒体基层民生舆情引导的问题

2018 年《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较为完善。建设完成后整体进入提质发展的阶段。依托县级融媒体进行基层民生舆情引导也呈现了一批成功典型。如“浙江平湖广播电视台打造了融媒体发布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平湖市级舆情系统,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充分收集新媒体平台网友留言,并通过对基层民生舆情的分析,整理制作《平湖主流媒体互联网社情民意简报》,及时做好舆情预警工作”。但综合来看,刀刃向内,基于县域内城乡发展、社区难点等形成的舆情主动预警,敢于发声的案例有待进一步增长,模式有待改善。

二、基于情感体验的舆情引导模型构建

(一)构建依据

社交媒体、特别是智能媒体的发展,基层民生舆情应对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相对资源短缺、影响力较弱的县级融媒体来说,单纯通过互联网相关数据平台进行基层舆情引导既不现实,又无必要。社会舆情引导要从事后引导转变为事前预警,以消解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应该立足“社区信息枢纽”,通过线下服务、城乡社区精准调研的同时,对接政务平台、基层网格化治理平台等方式,去主动发现社情民意,下沉一线体会居民对政务、社会等方面的情感,才是县级融媒体打好基层民生舆情引导硬仗的价值所在,也是基于情感体验进行模型构建的依据。

(二)模型构成与工作流程

根据社会舆情与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耦合性,县级融媒体的舆情引导模型由信息处理、情感体验识别、舆情监测管理、舆情引导四个部分,构建以用户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多维度舆情监测与引导模型。

1. 民生信息收集及处理与情感识别

通过县级融媒体多平台矩阵数据、融媒体中心员工线下基层调研与采访、通讯员、网格员等人员线下面对面获取的非数据化信息,收集数据、信息。利用常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清洗、筛选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各部门线下线上政务服务情况、地域社会、文化、民间习俗、新型乡贤等区域社会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按照潜伏、发展、爆发、衰退、消亡几个舆情发展演变阶段,科学量化“情感信息”及其所承载的舆论价值。

2. 民生舆情管理和监测

该部分是网络舆情引导模型的主体。在“情感信息”分析后,根据相关信息,进一步分类、精准区分。按照类别对接相关政府部门或其他关联方的管理、服务机制和要求情况,实时监测舆情。

3. 舆情引导

舆情引导是模型的核心,以辖区内情感体验为參考准线,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平台、信息发布矩阵传来的情感体验信息,检测互联网用户情感体验演化趋势,研判、估算最佳引导时间、内容;二是重点落实在线下社情民意的考察,特别是基层常见舆情的政府服务情况。通过线上线下信息综合考虑,及时形成引导方案。

三、运用策略

相比现有舆情分析、检测与引导模型来说,基于县级融媒体客观实际,大力发挥线下“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以下沉城乡社区调研为舆情研判或预警为核心,结合辖区内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及线下服务情况、现代新乡贤影响力、区域民情风俗,重点民生事件历史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情感体验”,并以县级融媒体中心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来预警、引导基层民生舆情。

(本文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项目(2020JJ7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舆情民生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