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征程一路歌

2023-12-02胡荧

科教新报 2023年47期
关键词:益阳市益阳学院

胡荧

益阳市县两级财政先后投入32.6 亿元,数所新校拔地而起,一批实习实训基地破土而出;历届学生16 次捧回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各类奖项370 余个;为益阳市内外企业直接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4 万名……益阳市职业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益阳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产教融合为动力,夯实基础、稳定规模、优化布局、培育特色、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用“奋进之笔”书写着职业教育的“大有可为”。如今,职业教育已成为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夯实基础能力 提升办学品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要全面改善職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形象。

益阳市高位推动,定期研判调度,压实各方责任;出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制度文件,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任务,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走进沅江市职业中专,只听到机器轰鸣,不远处几辆工程车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校长左明阳说:“那块地将用于教学楼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

沅江市职业中专作为益阳市唯一一所入选湖南省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的学校,项目总投资1.2 亿元。目前,学校楚怡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已完成田径运动场主席台的新建、一栋学生公寓的改扩建、学生二食堂的改扩建和新征45.3 亩土地的划转。“2024 年底建设完成后,可满足3600 名学生的教学及功能教室使用需求。”左明阳说。

沅江市职业中专的发展是益阳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

职业学校达标工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益阳市在全盘掌握现状、充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的原则,聚焦校园建设、教师配备、仪器设备、图书配备4 类重点监测指标,全速打好达标工程“攻坚战”。

在风景旖旎的桃花江畔,办校有40年的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建设跑出了“加速度”。近年来,该校全面实施提质扩容工程,预计到2025 年,在校学生可达4500 人。

走进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学楼传来琅琅书声,一起飘荡在校园上空的还有施工现场发出的作业声音。当下,学校正抓紧施工建设的130 多亩工地,将建设体育馆、田径场、图书馆、实训工厂、产教融合中心等。

今年,益阳市完成中职学校达标工程的学校共有9 所,加之此前已达标的6 所、今年新建的2 所,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89%。

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益阳市将智能传媒职业学校与盛源职业学校合并办学,在赫山区兰溪镇征地近120 亩,投资3.5 亿元,整合两校优势专业和师资力量,建成一所招生规模2400 人的高水平现代中职学校,计划于明年秋季投入使用。

精耕专业建设 推进内涵发展

走进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与艺术学院,不禁被一张张海报所吸引,绚丽的色彩、创意的裁剪、简约而时尚的设计,学生们以衣言志。院长高建民介绍,这些作品都是2023 届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展示着学校的教学成果。

在2022 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芬兰赛区斩获时装技术项目金牌的董青就是该学院的青年教师。2021 年留校任教的她如今一边忙着上课,一边用自己的经历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以赛促教,把好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董青说。

说起学校的成绩,高建民侃侃而谈,近年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先后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2 人、“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标兵”4 人;荣获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时装技术项目冠军1 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7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铜奖1 项、优胜奖1 项。

无独有偶。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学院与护理学院也是王牌专业。

益阳是中医药大市,是黄精等道地药材产区。2018 年,为打通科技助农的“最后一公里”,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牵头开展武陵山片区(安化地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实地调研,并筹建了武陵山中医药研究所,为当地黄精种植户、种植合作社提供土壤微量元素、黄精有效成分等数据检测公益服务。

前不久,由武陵山中医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唐敏领衔的师生服务团队带着“移动实验室”,再次深入安化县东坪镇等地的黄精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上门提供检测服务。

“我们师生进行了200 批次的样品检测,服务安化县10 余家企业,获得了横向课题经费50 余万元。”唐敏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他们的成绩。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聚焦‘一老一小,打造了由小到老的全生命周期专业布局。”护理学院院长莫颖莉介绍,学院已有73 年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属于前列,学校与桃源、石门、益阳市人民医院等4 家医共体单位建立起了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适用型基层医护人才;连续3 年被评为省级优秀人培;2023 年,护理学院专升本高达384 人。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益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益阳市将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

在益阳,职业教育一直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新产业学院建在益阳市高新区。2020 年9 月建校以来,始终把主动服务园区企业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为了打造“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书记、院长及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园区企业走访调研、供需洽谈,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全面摸排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为后续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力争做到“学校办在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

紧盯专业,服务企业。高新产业学院着重推进与以电子信息为主的维仕科技、信维电科、艾迪奥电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三一集团、伟源科技,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金博碳素等园区优质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开展横向技术交流与服务,为企业输送人才,打通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维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声学器件生产制造的公司,它每年都会到高新产业学院挑选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2020 年汽修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谢天宇就是典型代表。

才3 年时间,谢天宇“ 火箭式成长”。从一名普通的实习生,成长为技术员、班长、设备工程师。“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我也很庆幸当时选了这所学校就读。”谢天宇说。如今,他每月的工资高达一万多元,买了房、买了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1 月中旬,益阳市本土企业——湖南宇晶股份有限公司向益阳高级技工学校发来实习录用通知,盛昌俊、何佳、李毅3 名学生因表现优异,将继续留在该公司实习。

学校招生办主任陈幸华介绍,6 月底,学校选派了盛昌俊在内的52 名学生到该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学习,除他们3人外,其他于11 月初返校学习。“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真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求职与企业用人实现无缝对接。”陈幸华补充道。

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今年7月,湖南吉利汽车股份公司在益阳高级技工学校投入135 万建立了“吉利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双方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在益阳,县域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贴合县域产业发展,重点打造茶旅服务和现代制造两个专业群,为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务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益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益阳市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深入对接益阳市十大优势新兴工业产业链,通过对接产业、特色引领、错位发展,紧密契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

一路征程一路歌。下一步,益阳市将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而“变”,谱写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篇章。

猜你喜欢

益阳市益阳学院
刘杨作品
初等教育学院
刘杨作品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学院掠影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贺优328在益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