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运用

2023-12-02郑丽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母竹两用毛竹

郑丽红

毛竹为禾本科植物,竿身最高可达20m 以上,因竿型粗大,使其成为建筑用材的首选。毛竹笋的味道非常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由此使得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实现笋材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要点之外,还应当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毛竹笋材的危害。

一、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

(1)优选造林地

根据毛竹笋材的生长习性,可将林地选在海拔500m 以下,背风向阳的地方,林地周围要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越深厚、越肥沃、越疏松越好,含有机养分和无机矿物质的土壤最为适宜;年均气温在16±1℃,年均降水量不少于1000mm;造林地的坡度不宜过大,以15°左右为宜,如果坡度过大,则会导致挖笋时,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宜选择平坡地,以免雨后积水,对毛竹笋材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所选的造林地交通应当便利,附近要有水源。

(2)精细整地

为给毛竹笋材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应当在造林地选好后,开展精细整地,具体方法及要点如下:①在对造林地的土壤翻垦前,先进行一次全面的砍灌,将造林地范围内的杂灌全部砍倒后,并依次铺放在毛竹栽植的行间,当嫩枝叶脱落或是腐烂之后,将剩余的清除干净。砍灌应当尽可能在8 月底以前完成,给翻垦留出充足的时间。②翻垦应当在毛竹笋材栽植前的1 个月左右完成,按照翻垦率的不同,可将翻垦划分三种整地方式,即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其中,全垦是对造林地内的土壤进行全面深翻处理,当造林地的坡度在15°以下时,人工全垦整地的深度以30cm 左右为宜,机械全垦整地的深度应达到50cm 以上,要使土块变得细碎,地表整平,树兜、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带状整地是沿着等高线,对造林地进行带状开垦,带宽与带距控制在3-4m 左右,整地的深度为30cm,要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毛竹笋材造林后的1-2 年内,将整地时未垦的地带轮流垦完;块状整地是依据造林地的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尺寸为2m×2m,毛竹笋材造林后的1-2 年内,要不断拓展翻垦的范围,直至达到全垦为止。

2、科学栽植

(1)栽植季节

毛竹笋材的最佳栽植时间为每年的2 月上旬到3 月初,这样便可在4-5 月时成笋、6-7 月旺盛生长、8-10 月行鞭排芽,11月到翌年2 月鞭芽处于缓慢的生长阶段。栽培期间,要选择阴天或是雨后,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要避开大风天和雨天,以免对毛竹笋材的栽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选择适宜的母竹

以2-3 年生,茎部直径在4-5cm 左右,竹节均匀、分枝低、叶色翠绿、健康无病的林缘竹作为母竹,需要注意的是,老竹和幼竹均不可作为母竹,这是因为老竹的生长速度过于缓慢,繁殖能力相对较差,会影响成林时间。而幼竹的根部组织尚未完全发育,略显幼嫩,附着点很容易断损,从而导致移栽后的成活率降低。虽然母竹也能成活,但却并不会引鞭发笋。选择母竹时,不要用茎部过细或是过粗的母竹,竹竿太细,生长能力偏弱,会影响正常发芽,若是竹竿过粗,则挖掘的难度增大,非常容易出现破损的现象,栽植后,水分快速蒸发,毛竹的成活率下降。因此,可将小年竹作为母竹的首选,此类毛竹在生长发育阶段积累大量的营养,栽植后,不但能够提高成活率,而且还能保证发芽后的品质。

(3)挖掘母竹

在对母竹进行挖掘前,要做好相关的判断,通过判断确定出竹竿及鞭茎的位置。通常情况下,竹鞭会着生于竿基弯曲的内部,其走向一般与毛竹下盘枝的分枝方向相平行。挖掘母竹的过程中,可先在母竹的旁边挖一个比较浅的坑,将鞭茎摸出后,分清来鞭和去鞭,前者留25cm,后者留45cm,并在面对母竹方向时,将来鞭和去鞭同时截断,并挖松旁边的土壤,连同母竹一并挖出。操作时,要保护好母竹的来鞭、去鞭及笋芽,防止受伤,不可以使用蛮力摇晃竹竿,保护好竹竿与竹鞭连接部位,防止扭伤。随后将根盘带土取出,要保证土的重量在10-15kg 左右,用稻草将带土的根盘包裹好,防止宿土发生散落的现象,宿土多能够提高母竹栽植后的成活率。同时,还能使发笋效果得到保障。取出的母竹上至少要留有4-6 盘枝丫,并将顶梢全部去除,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流失。

(4)母竹栽植

毛竹归属于浅根性树种的范畴,在对此类树种栽植时,要控制好种植穴的深度,通常以5cm 左右为宜,过深或是过浅均可能对毛竹后续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栽植前,先向预先挖好的种植穴内填入适量的肥料及塘泥,再铺设20cm 厚的垫土,随后将母竹放入穴内,使来鞭紧靠种植穴的一侧,为去鞭的一端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从而确保发鞭的顺利进行。向种植穴内回填细土,并踩踏密实,当填土的高度达到种植穴深度的1/2 时,应当浇定根水,使水土混合后,使竹鞭附着于泥土上,最后覆土至地面高度即可。在风比较大的地段上栽植毛竹时,为避免大风将竹竿折断,可以用支架对母竹加以固定,以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

3、抚育管理

(1)间种

当毛竹幼苗栽培完毕后,要及时间种,可将不具备攀缘性的豆类植物作为首选,也可选择花生或是绿肥,达到以耕作代替抚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间种高秆作物,如玉米、芝麻等。中耕期间,要避免造成竹鞭和鞭芽损伤,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可以直接还林。

(2)松土除草

毛竹栽植后,大概需要7-10 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达到成竹满园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每隔2-3年,松土1 次,并在松土的过程中,将林地内的杂草去除干净,以此来改善毛竹的立地条件,为其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以促进行鞭和发笋。

(3)施肥与灌排

为最大限度地提升毛竹笋材两用林的产量,应当在毛竹生长期间提供充分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合理的施肥与灌溉,促进毛竹健康生长。①在对毛竹笋材两用林施肥时,要确保方法正确,提高肥效。施肥时,沿着山体的水平方向,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挖设水平沟槽,每间隔3m 挖一条,如果沟槽从毛竹中穿过,则应在距离毛竹30cm 左右的位置处,从毛竹的上部挖沟绕行。每条水平沟槽的深和宽应当相同,均为20cm,沟槽挖好之后,将肥料均匀施于其中,并用土覆盖。②春笋小年竹,每年的施肥次数以2 次为宜,第一次施肥在4-6 月,可施毛竹专用肥,用量为50kg/667m2,通过这次施肥能够促进毛竹换叶、发鞭。第二次施肥在8-9 月,与第一次使用相同的肥料即可,由此可以达到促进毛竹笋芽分化的目的。对于春笋大年竹,可在新竹展叶后,施毛竹专用肥,用量为50kg/667m2,为林地补充缺失的养分,以促进新竹生长。③毛竹笋材两用林造林当年,要对种植穴经常盖草覆土保湿,若是土壤过于干燥,则应及时浇水润湿。降雨后,竹林内如果出现积水,要及时排净,以免对毛竹笋材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疏笋养竹

在毛竹的生长阶段,要将弱、小、虫蛀的笋,及时疏除,保留健康的笋材,促使长成新竹。幼林抚育期间,如果发现局部地方的毛竹株数过密,则应将其中的小竹和弱竹全部疏伐,以此来达到养竹的目的。毛竹进入笋期时,严禁在林区内放牧,平时要防止牲畜危害,以保护笋材。

(5)笋材采收

对于当年栽植的毛竹笋材,如果是小年竹,则应以冬笋采收为主,当地表出现隆起的现象时,说明有冬笋,可以采收;当年栽植的毛竹笋材为大年竹时,应当及时采收春笋,最佳的采收时间为2 月中旬到5 月上旬,可将初期笋和后期笋作为采收对象,将中期笋保留下料,培养用作材竹,从而实现笋材两用林的栽培目标。

二、毛竹笋材病虫害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

在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期间,常见的病害有枯梢病、丛枝病等,为减轻病害对笋材的影响程度,要明确病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1)毛竹枯梢病的防治

在毛竹笋材生长阶段,枯梢病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害由竹喙球菌所致。毛竹染病后,通常会在新竹节分杈处出现病斑,其形状以梭形为主,初期时的颜色为淡褐色,后期时颜色为红褐色,若是防治不及时,则病斑会逐步扩展,造成竹枝梢节死亡,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毛竹枯萎死亡。竹喙球菌的传播途径为风和雨,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该病害的发生几率会进一步增大。针对枯梢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期间,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冬春交替时,笋材未出前,要将林区内的病死竹、干枯梢枝全部清除,以确保林地清洁,方可降低枯梢病的发生几率。同时加强检疫,对引种环节严格检查,杜绝疫株进入引起病毒扩散。②针对病株,可以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防治,如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从新竹展叶开始,每间隔10 天,配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可以见效。

(2)毛竹丛枝病的防治

丛枝病是由瘤痤菌所致,毛竹染病后,生长势头会变得越来越弱,发笋大幅度减少,重病株逐渐枯萎、死亡,由此会造成整片竹林衰败。为此,必须对该病害的防治予以重视,具体措施如下:①要加大检疫力度,毛竹笋材两用林造林前,要全面检查,杜绝病株入场。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对老竹要及时砍伐,定期对竹林全面清扫,并压土施肥,以此来促进新竹生长。②当发现林间出现病株后,要立即砍掉,带出林区集中焚烧,防止出现大面积传播的情况。③针对染病的毛竹,可以选用适宜的药剂防治,如浓度25%的三唑酮500 倍液、浓度50%的多苗灵500 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用药2-3 次可以见效。

2、虫害防治

虫害对毛竹笋材两用林的危害程度比较大,常见的虫害有以下几种:黄脊竹蝗、跳蝻、刚竹毒蛾、竹螟、一字竹象甲以及竹笋泉蝇等。为减轻虫害对笋材两用林的影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黄脊竹蝗、跳蝻的防治

①以人工挖卵的方法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黄脊竹蝗的产卵期在11 月份左右,它们通常会将卵集中产在土壤比较松软的阳坡上,对此可以通过人工挖除卵块的方法,减少虫口基数,降低虫害对笋材的危害程度。②采取诱杀的方法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具体做法如下:使用新鲜的尿液与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混合,配制成800 倍液,然后将稻草浸泡到药液中20h 左右,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气,将泡过药的稻草堆积在毛竹林的逆风口,诱杀黄脊竹蝗,由此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③要加强跳蝻的防治,可在跳蝻出土后的7 天内,选用浓度为80%的敌敌畏乳剂,对跳蝻危害严重的竹林区域,采取超低量喷杀,并在跳蝻上竹危害时,对虫口密度相对较大的毛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用药量控制在每公顷15kg 左右,由此能够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④可在跳蝻孵化的初期阶段,向毛竹林内施放赤眼蜂,利用天敌防治虫害。同时,还可使用白僵菌,提高防治效果。

(2)刚竹毒蛾的防治

①针对刚竹毒蛾可以采取诱杀的方法防治,在成虫进入进化盛期时,将黑光灯布置在毛竹林内,使其合理分布,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该方法操作简单、防治效果好、对竹林环境无污染,推荐使用。②在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期间,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以减少对有益生物的伤害,发挥出它们在害虫防治方面的作用,实现以虫治虫的目标,并增强竹林生态系统的控害能力,降低虫害的发生几率。③化学药剂在刚竹毒蛾的防治中效果较好,但由于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所以要控制好浓度和用量。对于刚竹毒蛾发生较为严重的毛竹林,可以选用敌敌畏烟剂,对幼虫熏杀,用药量控制在每公顷15kg 以内。在毛竹的基部钻小眼,向其中注入相应的药剂,将刚竹毒蛾的幼虫杀死。

(3)竹螟的防治

竹螟会对毛竹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毛竹笋材两用林抚育管理期间,将竹林附近的蜜源植物全部砍除,以此来消灭成虫的营养补充来源。同时可在冬季时,对竹林的土壤深翻、垦复,这样能够将潜藏在其中越冬的老熟幼虫全部消灭,进而降低虫口基数,达到防治的效果。②竹螟具有趋光的特性,可以利用其这一特性,在成虫羽化的高峰期,用黑光灯诱杀。③当竹林内的竹螟虫口密度比较大时,可以用浓度98%的晶体敌百虫或辛硫磷400 倍液进行防治。

(4)一字竹象甲的防治

该害虫的成虫及幼虫均会取食竹笋,被害后的竹笋长势基本停止,对竹材的利用率影响比较大。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具体如下:①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抚育管理中,以松土、垦复等农业措施,杀灭土壤中的越冬成虫,达到防治的效果。②可在一字竹象甲幼虫危害期,选用浓度为80%的敌敌畏乳油,或是浓度为50%杀螟松乳油,以喷雾的方式给药,每周喷施1次,如果林间的虫口密度比较大,则可增喷1 次。针对成虫和取食竹笋的幼虫,可以使用乙酰甲胺磷原液进行防治。

(5)竹笋泉蝇的防治

此类害虫的幼虫会对竹笋进行蛀食,造成退笋。针对该虫害,可以采取如下防治措施:①将竹林内受害的竹笋挖除,找到泉蝇的幼虫集中灭杀。在成虫不产卵的时期,使用带有腥臭气味的材料,或是新鲜的竹笋作为饵料,诱捕成虫,降低危害。②毛竹进入出笋期之前,可以用浓度90%的敌百虫晶体,以喷洒的方式给药,待出笋之后,每周喷洒1 次,连续用药2-3 次便可见效。若是竹林内的泉蝇虫口密度比较大,则可使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公顷竹林的用药量控制在10kg 以内。

综上所述,毛竹笋材两用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营林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使毛竹健康生长,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并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对林地的优选、科学栽植、抚育管理,给笋材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方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笋材的危害。

猜你喜欢

母竹两用毛竹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晴雨天两用鞋
药食两用说食姜
节骨草和毛竹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毛竹母竹移栽技术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早晚两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