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2023-12-01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埃希菌尿路感染

王 姝

(泰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泰州 225300)

在抗菌药物长期不合理使用的背景之下,加之侵入性操作的实施,易导致感染。在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液样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数量与比例均较高[1]。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病原菌普遍存在耐药现象。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2]。本研究分析78 例患者的实际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78 例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男35 例,女43 例,年龄26~81 岁,平均年龄(53.24±5.49)岁,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3~15 d,平均时间(9.12±1.46)d。

1.2 方法 收集导尿管患者尿液标本,确保尿液标本采集规范,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标本受到污染。将收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编号,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利用纸片扩散法开展药敏试验,针对尿液标本检出病原菌,开展药敏试验与分析。将收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采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根据细菌生长特点的不同,采用涂片染色、生化反应分离技术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学与生理学鉴定,确定种类与特点。根据分离出的细菌种类,选取标准抗生素开展药物敏感性测试。采用纸片扩散法、稀释法测试方法,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对比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耐药性特点。

1.3 观察指标分析 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等,分析耐药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4.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株/%)

2.2 病原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90.00%,哌拉西林耐药性87.50%,头孢唑林耐药性77.50%,头孢噻肟耐药性72.50%,妥布霉素70.00%,头孢吡肟70.00%,左氧氟沙星70.00%,耐药性较高,奇异变形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61.54%,环丙沙星耐药性61.54%,哌拉西林53.85%,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100.00%,哌拉西林耐药性75.00%,庆大霉素耐药性50.00%,头孢唑林耐药性50.00%,头孢噻肟耐药性50.00%,耐药性较高,见表2。

表2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株)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外力作用的干预下,容易损伤尿道黏膜,影响人体的自我防御屏障,进一步增加病原菌感染的几率,导致出现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的诱导因素有导尿管留置时间、年龄、是否发生损伤等。尿路感染在医院较为常见,应当引起重视,并加强治疗。

革兰阴性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3]。大肠埃希菌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殊性,菌株纤毛顶部纤毛黏附素能够识别尿路上皮细胞蛋白质分子,增强蛋白质分子的附着力,延长大肠埃希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促进细菌繁殖与毒素释放,导致出现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原因可能为此类药物较为常见,长期不合理用药导致耐药性增加[4]。对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应当注意对肾脏具有较强的毒性,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避免使用超过剂量。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产生耐药性[5],但此类药物使用经济成本较高。病原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抗菌药物酶、药物外排泵出系统、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及基因突变等。大肠埃希菌分离出产ESBIs 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属分离出产ESBLs 菌株。能够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产生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耐药基因,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6]。根据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结果,临床用药应首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例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等抗生素。具体临床用药中结合具体药物特征情况,选择适宜的临床用药。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尿潴留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尿潴留问题,采用膀胱训练、理疗等方法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保持导尿管周围的清洁与干燥,定期更换尿袋与导尿管,避免细菌在导尿管周围滋生。对插尿管部位的伤口进行定期护理与消毒。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补充。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抗生素。

本研究中,78 例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患者分离127 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3 株,占比57.48%,革兰阳性球菌40 株,占比31.50%,真菌14 株,占比11.02%。革兰阴性杆菌中占比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40/31.50%),其次为奇异变形菌(13/9.45%)、肺炎克雷伯菌(8/6.30%)、鲍曼不动杆菌(5/3.94%)、阴沟肠杆菌(3/2.36%)、铜绿假单胞菌(2/1.57%)、产气肠杆菌(1/0.7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0.7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90.00%,哌拉西林耐药性87.50%,头孢唑林耐药性77.50%,头孢噻肟耐药性72.50%,妥布霉素70.00%,头孢吡肟70.00%,左氧氟沙星70.00%,耐药性较高,奇异变形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61.54%,环丙沙星耐药性61.54%,哌拉西林53.85%,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100.00%,哌拉西林耐药性75.00%,庆大霉素耐药性50.00%,头孢唑林耐药性50.00%,头孢噻肟耐药性50.00%,耐药性较高。

综上,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病原菌种类较为繁多,易出现耐药性情况,应当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合尿液病原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埃希菌尿路感染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