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经验做法

2023-12-01王新杰

山东水利 2023年10期
关键词:长制东营市河湖

唐 伟,马 玲,王新杰

(东营市水务局,山东 东营 257000)

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面积8 257 km2,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河流湿地众多,是我国主要江河河口中最具重大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之一。自河湖长制工作部署以来,东营市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40 条河流,1 km2以上的52 个湖泊、水库、湿地,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全市5 个县区、2 个经济开发区、40 个镇街、597个村居,实现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设立各级河湖长944 人,其中市级河湖长11 人、县级河湖长60 人、镇级河湖长151 人、村级河湖长722人,河湖长制工作综合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2022 年,全省河湖长制专题培训班在东营市成功举办,东营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1 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

1.1 坚持高位推动

将河湖长制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议重要议题,纳入市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签发总河长令,将市级河长责任田从“一条河”拓展为“一个流域”,高位推动河湖长制工作。

1.2 坚持机制融合

积极发挥市委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油地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油地军协调机制范畴,建立健全油地军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畅通联系渠道,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督促任务落实,共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1.3 坚持陆海统筹

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创建陆海统筹型黄河口国家公园为抓手,建立“河流—河口—海湾”联动联防机制,大力实施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净滩行动”等综合治理,有力促进“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 发挥河湖长制统筹协调作用

2.1 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

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系统化治水,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机制,建立重点河流乡镇责任断面周监测制度,增设30 个监测断面作为乡镇考核断面,压实乡镇河流治污责任;跨县区断面同时考核县区政府和所在镇街,实现同管同治;建立全市重点河流水质通报督办制度,对不达标或地表水质量排名靠后的,实行“1 次预警、2 次约谈、3 次督办”,倒逼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整治,对1 908 个入河排污(水)口全部完成溯源,实施分类管控;将47 个直排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实行24 h 监测。

2.2 持续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

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截至2022 年底,全市共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8 条(段),全域86 条(段)河湖全面完成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1 年完成省定任务的市。其中,广饶县在水利部全国水美乡村评选中获得优秀等次,垦利区被省河长办表彰为山东省河湖管理保护先进典型。全市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完成65.52 km 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 125 个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及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垦利区、广饶县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累计完成879 个村庄和118 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重点建设河湖水系湿地连通、河道原位修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生态补水调蓄等5 大类42 项工程,加强水生态修复。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鱼类明显增多,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明显提升。

2.3 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全市有机肥增施替代化肥,每施用1 t 有机肥,市县两级财政给予200 元补贴;在垦利区、利津县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万亩试验示范基地,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粮食作物每年每亩500 元标准给予补贴。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1 648 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完成省定目标考核任务。截至目前,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展到35 个,3 个农产品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6 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 个农产品产区入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4 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020 年以来,深入实施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防洪减灾工程,大力推进全市现代水网建设,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 年一遇提高到50 年一遇,流域内其他河道达到20 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涝能力达50 年一遇,广利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实施了广饶县海堤改造提升、城东和垦东防潮堤维修改造等防潮工程建设,全市水闸全部完成安全鉴定,除孤东、孤河水库外病险水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防洪除涝能力显著提升。

3 维护黄河三角洲生态健康

3.1 解析难点,全面动员

反复研究问题症结、相关政策,制定“攻坚四十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全市河湖问题整改推进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压实任务,统筹各县区及公检法、仲裁委、信访等有关部门,集中力量打响问题整治攻坚战、歼灭战。

3.2 制定政策,压实责任

建立全市河湖“四乱”问题台账,按照行政区划及土地权属将132 个问题细化到相关县(区)及功能区,全部挂牌督办,“一天一调度、四日一通报”,销号一个摘牌一个。对原济军基地问题,积极发挥市委双拥领导小组和油地军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按照地方执法、军方善后的工作模式推进整治;对刁口河“飞地”问题,由土地权属县(区)、部门治理;对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问题,由市河长办会同有关部门分析论证,在确保完成问题整改的前提下,全力避免国有资产浪费损失。

3.3 树立标杆,示范带动

将规模最大、整改难度最大的东明石油化工作为突破口,率先推动整改,为全市攻坚行动树起旗帜,第一时间总结经验,在全市广泛宣传,提振士气、激发干劲。同时,以简报形式及时推广各县(区)、单位的经验成效。

3.4 依法依规,突出稳定

坚持“一手抓攻坚、一手抓稳定”,市河长与相关部门、县(区)、村(镇)工作人员对所有违建现场情况、政策讲解,依法依规逐项制定方案预案,逐一确认整改时限和标准;协调指挥清理整治,确保程序合法、效果扎实,经得起检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稳定工作做实做细,确保不出问题。

4 打造“1+N”河湖管理东营模式

东营市开拓工作思路,探索实施了“1+N”河湖流域治理管理模式,推动河湖长制全面提档升级。即:“1”代表各级河湖长牵头,“N”代表公检法部门、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及社会各方力量,实行多方联手共治。

4.1 启动联动依法治理河湖新模式

建立“河湖长+生态警长”联控机制工作站、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法院驻河长办司法“直通车”联络站,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和处理结果反馈、执法协作、联合督促整改、常态化联络等4 项协作配合机制,切实增强河湖流域治理刚性。

4.2 打造全民共治河湖管护体系

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营市河长制湖长制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参与,主要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将市域治理网格体系与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发挥全市4 437 名专职网格员、5 万名兼职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河湖流域治理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护河力量。建立了“碧水积分”全民共治积分平台,以积分返话费、年终表彰奖励等形式,鼓励手机用户参与巡河护河,打造手机网民护河队伍。

4.3 建设数字河湖智慧化平台

建成全市河道智慧“天眼”系统,覆盖31 条骨干河流,接入137 处水位监测站点、350 路视频监控、13 处水质监测站点,做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实现全过程智慧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在防御“利奇马”等台风侵袭过程中,第一时间监测到广利河、溢洪河等8 个水位站点超警戒水位,为辅助领导科学决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家大沟全线建成18 处视频站、2 处水质站,大大提升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效率。2022 年发现非法破损水利设施、污染水环境等河湖问题17 个,均及时进行了处置。

猜你喜欢

长制东营市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