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汽车教学改革研究

2023-11-30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校企

徐 煌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0 引言

教育部启动部署“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以来,各职业院校迅速响应,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地推广实施“1+X”制度试点。“1”是学历证书,具有系统性、全面性、职业性。“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书证相互衔接融通,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我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原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于2019年获得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1+X”证书制度培训和考核试点资格。试点以来,本专业教学团队以证书试点为改革契机,以学生发展为改革重心,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深化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本专业同时也是全国首批“1+X”试点专业、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我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比亚迪进行深入合作,开展了“比亚迪精诚英才培育项目”。

在课证融合汽车教学改革研究中,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以“1+X”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汽车专业“1+X”技能培养的过程控制,切实关系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如何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是真正实现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属于我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1+X”证书培训考核的过程中,其标准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但由于现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未参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1+X”等级证书考核大纲进行综合考量,使得现阶段专业课程教学与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载体进行“1+X”证书制度下的课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我国早在1993年就正式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科技革命对传统产业体系和社会分工体系产生的巨大影响,职业资格证书开发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呼声日高、量质齐升,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专业与学制界限,开发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作支撑。同时这些由行业企业组织开发的社会化证书,存在着口径宽窄不一、内容交叉重叠、规范性不够等问题,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2]。

“1+X”证书制度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职业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学者对“1+X”证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评价、产教融合、学分银行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工作的难点和对策等方面开展的[3]。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基础,校企协同育人创造高质量教学是共识、是方向。实践表明,在课程诊改工作中引入“1+X”证书制度的方法可行,效果明显,课程更加实用,是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4,5]。

但职业院校基于“1+X”证书制度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1)“1+X”证书制度与专业课程“两条线”。证书内容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不够,课证内容关联度不够,“两条线”问题比较突出。

2)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跟不上“1+X”证书制度要求。专任教师对“1+X”证书制度理解不够深,跟上时代变化持有“1+X”考评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就更少了,这会影响其在指导学生时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学手段单一,信息化技术落后,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更加高效地借助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互动性不强。

3)学生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匹配不足。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缺少全面评价学生的机制,培养效果与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建立课证融合下的评价机制,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水平。

2 以学情为前提,确定课证融合实施目标

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为例,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前期课程学习中具备了汽车结构与原理的知识和拆装的能力,掌握了识别电路图和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本要领,具备一定故障与分析意识。综合故障分析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薄弱,有待加强。职业素养方面通过对前续课程的学习分析,发现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规范、工匠精神、安全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工匠理念还需强化。学习偏好方面,从建设的校内在线课程平台统计的学习时长和测试成绩来看,结合课堂活跃度及实操完成度,表明学生更喜欢在虚实结合环境和企业现场课堂中学习。

为实现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根据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根据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确定课程课证融合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要保证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就业质量、企业人才需求,必须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资格考试项目有机地融合,让学生毕业时具有“双证”。因此确定了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的结构认知、工作原理等知识目标,能够分析底盘各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制定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案、规范地完成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能力目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专注创新精神和安全环保、团队合作、规范操作意识等素质目标。同时将三维教学目标细化为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信息素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六个维度更好地提升学生全面发展。

3 “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策略

3.1 螺旋诊改策略的应用

“8字螺旋”是戴明循环与现代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融合创新的理论成果,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指出了可行的途径[6]。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创新采用“双8字螺旋”方式,定期能够对课程建设、实施状况进行分析,持续提升课程建设及实施质量。在保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整体教学完整的情况下,课程设置有八个模块化项目,每个项目设置有子任务,将子任务诊改周期为8学时,项目诊改周期为8周,课程诊改周期为1年。按照“双8字螺旋”法,对照任务实施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诊断,寻找不足,抓住关键进行改进。任务诊改的过程中,首先建立教师教学评价监测点,设置预警值即分数,实时监测数据,然后由教学团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最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并优化课堂教学策略。通过任务诊改推进项目诊改,通过项目诊改推进课程诊改,最终实现“双8字螺旋”教学策略诊改。

3.2 校企共培的教学理念

依托比亚迪精诚英才培育项目,以比亚迪“精·诚”理念及职场环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校企合作的比亚迪精诚英才培训中心,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打造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共培的教学理念。师资共建,学生共培,每年有计划地定期派出教师去比亚迪西安工厂参加培训并取得培训考核证书。校企共培项目中除了建设有本校比亚迪实训中心,还与本地4S店等后市场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有机会定期去实习,学校与校外实习企业在实训教学、顶岗实习、专业建设、学生就业、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共培将岗位技能需求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中,1+X培训考核的实施主要依托实训中心场地与车辆,校企共培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设备保障,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3 “案例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各模块设置有子任务,子任务多为汽车底盘维护的岗位场景的实际案例,这些实际案例大多来源于企业培训案例,是在比亚迪销售服务商学习与管理平台进行查询并整理而来的,解决案例引入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融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操过程中完成知识迁移和内化。依据情境化学习理论观点,让学生在模拟的岗位场景中进行小组分工、角色扮演。结合学情分析,以实际岗位所需技能和素养为载体,课堂采用企业班组形式,学生角色有班组长、操作员、安全员和记录员等,在制定方案、角色实操技能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交流沟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有效带动课堂氛围,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更有效地培养其职业能力。

4 “课证融合”的实施保障

4.1 重构教学内容

“1”与“X”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其证书制度是一项多维度、多层次的证书制度,初级、中级、高级的考证标准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为不同维度,学校应根据专业办学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发课证融合课程,促进专业质量提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要注意证书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能因为考证而影响正常学习。重构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专业教学标准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匹配,两个标准中的知识、技能、思政点都要考虑到,不能遗漏。

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以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模块(中级)为主的两大工作任务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融合。根据学生面向的机电技师岗位能力要求及“1+X”证书任务内容,在本课程的课证融合工作中重构设计了模块化的项目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学生经过学习后参与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中的1-1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中级)和1-2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模块(中级)模块的考核,通过率达100%。

图1 对标“1+X”证书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

4.2 师资团队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核心要素与关键因素[7]。激发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以各类培训、比赛为平台锻炼教师成长成为技术能手,再分类组合构建专业课程团队,协作实施课程教学,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格局,让课程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载体、努力的方向[8]。发挥本专业与比亚迪校企合作优势,校企双方在“教师、教材、教法”一齐发力,促进学生遵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练就“站得住”的技能本领。形成课程团队,组织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课程考试两考合一的“双证书”教材,为“双证书”政策落地提供基础性教学资源[8]。

4.3 信息技术的融合

学生沉浸在校企共同营造的教学实境中,在教学过程实施中,通过校内实训场地岗位场景再现和企业参观学习,进行维修案例的虚拟仿真演练和顶岗演练,实现了学生真实环境实战升华的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全过程督促学生遵守操作规程,全方位形成了“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依托校内在线课程平台,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混编师资等育人环境。学生个性化选择校企案例库、虚拟仿真平台与在线检测平台等资源,通过真实工作环境的识岗和跟岗,自适应定岗,高标准对接岗位要求,并主动与企业师傅结对,形成了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生态课堂。

4.4 教学评价

教学全过程实施六维度多元化精准教学评价,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依据数据化、评价结果多维度,包括专业能力维度评价、学习能力维度评价、信息素养维度评价、专业精神维度评价、职业精神维度评价、工匠精神维度评价,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5 结语

本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介绍其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内容,课程所属专业为全国首批“1+X”试点专业,以“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为依托,基于“1+X”证书标准,以机电技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基于汽车机电技师岗位基本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打造多元评价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项目教学内容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内容有效融合。实现了以课程对接职业岗位,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应用到汽车专业课程,推进专业对接产业需求,标准对接技术进步、能力对接服务发展,夯实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的“1”,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通过率,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校企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