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及当代价值

2023-11-30李冰智

理论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李冰智

摘 要: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劳动教育事业、将劳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坚持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是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进一步探讨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8 — 0043 — 0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教育的基本方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挖掘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内涵和意义,凸显其鲜明特色,对于在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劳动教育事业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在于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避免以静止、孤立的角度看待劳动教育问题、片面追求教育单方面的发展。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不仅体现在对旧经验和新问题的有机统一上,更体现在革命、建设时期始终坚持劳动教育的实践中。

在中国古代,读书识字一向是地主和官僚阶级的特权,农民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唯一能改变命运的科举制度也腐败不堪,二十年苦读的寒门子弟耗尽时间和金钱不仅没有考取功名,反而使眼界和思想变得愈加狭隘。毛泽东深知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劳动教育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的根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主持夜校工作,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使广大工人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机会,掀起了工人的学习热潮,提高了工人思想觉悟,加强了党与工人之间的联系。毛泽东博览群书,但并不迷信书中的教条而强调活学活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學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使用与读书的关系就是劳动与教育的关系,劳动也是更为重要的学习。

抗战时期,毛泽东兼顾起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主持创办了工农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陕北公学等提升红军抗战水平和农民生产技能的学校。这些学校都设有劳动课程,学生进入农田接受生产建设培训和实践,不仅实现了学校的自

给自足,同时还为党和军队提供余粮。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实行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广泛发展民众教育、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即使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毛泽东仍做出安排劳动课程、扫除文盲、着重培养领导干部、让儿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的决策,使苏区民众和战士整体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杨家岭时期,毛泽东认为“有些同志不顾此时此地具体条件”[2],只会“空嚷发展”[3],于是他在自己住的窑洞旁边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带动广大干部,提高了战士劳动的积极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

产运动,不仅实现了粮食和经费的自给自足,也使干部、战士在劳动中接受了再教育,成为了劳动的受益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通过,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毛泽东在天津大学视察时作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指示,高校将此作为今后的治学方略,与工厂协作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老师与学生一同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互相学习,使大学培养出更全方位人才,让更多学校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在探索、重建近代中国社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演变,通过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教育实践,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这一真理性的认识完成了向实践的飞跃,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进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这一理论成果在教育模式的构建上体现出一种革命性转向,与传统教育思想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否定了传统教育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思想,采取劳动与教育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后由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继承与发展,始终坚持对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探索,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这对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4]的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将劳动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赋予了劳动极高的地位,充分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落实发展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模式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让热爱劳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劳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全方位的发展,不再从事单一、重复的劳动,探索各种劳动实践的可能性,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毛泽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理论内容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

(一)德智体三育并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从人类的起源来看,劳动和教育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提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因此“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6]之一,劳动对人的思想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人在接受劳动教育时会受到正向反馈,同时劳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21年,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为了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他提出:“图脑力与体力之平均发展,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7],在毛泽东看来,“劳动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8],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劳动中强健体魄,锻炼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劳动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消除不良心境。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劳动者”[9]。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将德育、智育、体育列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尤其强调了“体”的锻炼,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学习好、工作好。

毛泽东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改革传统教育的方式提升民智,以劳动为教育的目标和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备充分的理论科学性并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使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要求。

(二)教育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劳动是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解放全人类的原动力,人类的社会进步史从根本上讲也是一部劳动发展史,劳动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来说,不仅从小参加劳动,同时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的改变,没有田间劳作的经历,就不会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诞生,也就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提出。在根据地和战场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他在《反投降提纲中》作出了“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10]的战略构思,并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在抗日战争中实现生产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毛泽东指出全国多数学校“革命理论不多,生产劳动也不讲”。[11]不久之后延安的青年们在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12]积极发挥青年们的智慧和劳动,成为生产工作中的坚实力量。将劳动教育纳入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劳动教育是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使人民群众朝着自由、全面的方向发展,这个社会也就朝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毛泽东始终认为“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3],建设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的业余小学、中学和大学,为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平台,人民大众的文盲率大大减少,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始终坚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三、劳动教育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党和国家长盛不衰的关键,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续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与我国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是我们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的关键,是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保证,是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之一。

(一)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共产主义劳动教育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要实现平稳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限、发展模式单一,要怎样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培养真正的知识分子,毛泽东给出了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14]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出能吃苦、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落后的教育条件下,毛泽东为使当时文盲占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摆脱教育与生产无法协调的问题指明了方向。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同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纳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同时“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和方向。

毛泽东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勞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进行到底,这一理论成果是在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背景下作出的开创性变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指导下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探索。只有培养出能够把党的优良作风、合理制度、有益经验继承下去的接班人,这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成果才不会丢失,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劳动教育价值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使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观念层面,劳动教育方针的实行对于重建劳动教育观念凸显了其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劳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能够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联系在实践之中。知识青年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实实在在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知识青年下农村,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也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与农民群众达到相互教育的目的。

1965年,毛泽东提出了知识青年的发展规划,高中毕业后要做些实际工作,“要下去蹲点,到生产大队、生产队,到工厂,到商店,去蹲点”。[15]青年一代在农村进行劳动教育,既学到了真才实学,又提高了思想觉悟,回到城市中去可以做出更大贡献。

1969年,十五岁的习近平到陕北的梁家河下乡插队,后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小小的梁家河有着大大的学问,在梁家河的劳动经历使习近平对中国最广大的农民阶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且磨炼了意志,锻造了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这就是劳动教育的力量。

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16]接班人应具备的素质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资产阶级腐化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对劳动的价值观念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的缺位现象突出。因此,要关注青年一代的发展,缓解对物的依赖性和人的发展的矛盾,让劳动教育更好的促进接班人的成长。

实践源于认识,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老一辈政治家、革命家,就是在劳动教育中建立起来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了优良的作风、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7]培养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就必须让青年一代在长期的实践劳动中锻炼成长,不能忽视教育方法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加强劳动教育、理论教育。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和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中国现实相一致。学习研究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中突出的三个特征,可以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

31.htm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12:24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39.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5.

[10]毛澤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4.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8.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8.

[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8.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6.

[1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3.

[1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1/1201/c64094-32296237.html

[17]人民网.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新知新觉)[EB/OL].http://fj.people.com.cn/n2/2021/0204/c181466-34565222.html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社会分工理论下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说
学校教育在技术时代信息化社会何以不可替代
体育审视:身体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