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地区魔芋主要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2023-11-29覃剑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金针虫天蛾蛴螬

覃剑锋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安康 725021)

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球茎可大量提取葡甘露聚糖,在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和环保材料合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全球魔芋约220种[2],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3]。中国是最早栽培利用魔芋的国家,境内有着丰富的魔芋资源[4],已知的魔芋有25种,其中,白魔芋(A.albus)、疏毛魔芋(A.sinensis)等10余种为我国特有种[5,6]。陕南秦巴山区是目前国内魔芋种植的集中区域,魔芋产业在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省魔芋种植范围不断拓宽,主产区安康市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4.67万hm2,汉中、商洛稳步推进,宝鸡、西安等地也有了不同程度发展[7]。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扩大,田间病虫害种类不断凸显并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8,9]。众多病虫害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10]。因此,生产者常常关注魔芋病害而忽视魔芋虫害。李春辉[11]研究表明,在病原菌残存数量多、越冬虫口基数大的情况下,魔芋病害容易发生。覃剑锋等[12]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证实,鼠妇会咬食魔芋叶柄幼嫩部位和魔芋叶片,造成的伤口更容易诱发魔芋软腐病的发生。

生产上常见的魔芋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鼠妇等[13]。这些地下害虫主要取食魔芋的根茎、叶柄基部,造成伤口。生产上常见的魔芋地上害虫主要有芋双线天蛾幼虫、豆天蛾幼虫、蚜虫、金龟子等。这些地上害虫主要刺吸魔芋地上幼嫩组织汁液或啮食魔芋叶片,造成伤口[14]。生产上还发现,跳虫、螨类、线虫等也为害魔芋[15]。

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为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魔芋植株的通道,带伤口的魔芋植株为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场所和营养条件,加速其对魔芋健康组织的破坏。因此,虫害作为病害的诱导因素给魔芋生产带来较大的风险。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往往重视病害忽略虫害,缺乏对魔芋虫害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魔芋一般在清明前后(4月3—5日)播种,霜降前后(10月23—24日)收获,主要有林下栽培,高秆作物套种,设施化栽培以及净作等多种栽培模式。本研究整理了魔芋主要的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大田魔芋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助推魔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魔芋主要地下害虫

1.1 蛴螬

蛴螬(Larva Holotrichiae)又名老母虫、白土蚕,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总称。

1.1.1 田间为害状

蛴螬主要咬食魔芋地下球茎以及主根、须根。虫口数量多时能将球茎咬成大面积缺刻,或将魔芋主根和须根的外皮吃光。蛴螬在出土活动时,也会为害魔芋近地面叶柄基部,导致地上部变黄枯死。

1.1.2 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柔软而弯曲,呈“C”字形,不善爬行,气门筛板状,生活于土壤内。蛴螬头部多呈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部刚毛呈左右对称状。有3对胸足,10节腹节,第10节为臀节,臀节上有刺毛。

图1 蛴螬为害状

1.1.3 发生规律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在土中越冬,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再移向土壤上层。蛴螬1年或2~3年1代。共3个龄期,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1.2 金针虫

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是叩头虫的幼虫,主要为害植物地下根部和茎基。我国主要金针虫种类为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

1.2.1 田间为害状

金针虫喜欢咬食刚出土的魔芋幼苗,除此之外,金针虫常为害魔芋地下部新根,根系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还能钻蛀魔芋种芋、球茎,蛀成孔洞,引起魔芋植株变黄枯死。

图2 金针虫

1.2.2 形态特征

金针虫因身体呈金黄或茶褐色,并带有光泽而得名。身体细长并生有同色细毛,胸足3对。成虫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1对触角,胸部生3对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因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金针虫成虫又名“叩头虫”。

1.2.3 发生规律

金针虫常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一般3~5年1代,生产上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为广泛。金针虫一般在8—9月化蛹,9月羽化成成虫,第2年3—4月出土活动。

2 魔芋主要地上害虫

2.1 芋双线天蛾

芋双线天蛾[Theretra oldenlandiae(Fabricius)]为鳞翅目天蛾科。幼虫为害凤仙花、水芋、地锦等多种植物。

2.1.1 田间为害状

芋双线天蛾幼虫有避光性,白天躲在魔芋的叶背阴处,咬食魔芋叶片。其食量很大,常造成魔芋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被咬食一光仅剩下主叶脉部位,影响魔芋的产量。

图3 芋双线天蛾幼虫为害状

2.1.2 形态特征

芋双线天蛾幼虫腹侧各节上有1枚红色的椭圆形斑,胸侧密生白色细小斑点,胸足红色。成虫前翅及腹背中央有2条细窄的白色纵纹,故称之为芋双线天蛾。

2.1.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多出现在6—7月。成虫趋光性很强,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d,幼虫发生与害期在6—10月。该幼虫有避光性,白天躲在植株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幼虫为害至10月,而后入土筑粗茧,在其中化蛹并过冬。

2.2 豆天蛾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ingtauica),幼虫俗称“豆丹”,隶属鳞翅目天蛾科云纹天蛾亚科豆天蛾属[16],是一种取食豆科植物的食叶类昆虫[17]。

图4 豆天蛾幼虫

2.2.1 田间为害状

豆天蛾幼虫主要为害魔芋叶片,低龄幼虫咬食造成网孔或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魔芋植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产量。

2.2.2 形态特征

豆天蛾幼虫肥大,圆柱形,光滑,体面多颗粒。第8腹节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后作土茧化蛹,蛹的第5节和第6节能活动,末节有臀棘。成虫前翅狭长,后翅为短三角形,复眼较大,胸部较粗壮,腹部末端呈流线型。

2.2.3 发生规律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412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约2 100 m3,为世界平均值的28%。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总量不足和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瓶颈”。

豆天蛾在我国的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广泛分布[18-20],自然条件下1年可发生1~2代[21,22],以末龄幼虫在土中9~12cm深处越冬。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可远距离高飞。豆天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喜食花蜜。初孵幼虫具有背光性,白天潜伏于植株叶背等阴暗处,低龄幼虫一般不转株为害,高龄幼虫因食量增大而具有转株为害习性。

2.3 蚜虫

蚜虫[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别称腻虫、蜜虫,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昆虫。目前有记载的蚜虫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部分属于蚜科。

2.3.1 田间为害状

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魔芋嫩芽、嫩苗、叶片上刺吸汁液,导致叶面卷缩和嫩茎扭曲,无法正常生长,直接造成魔芋减产。蚜虫在直接为害魔芋的同时,还传播多种病毒,造成魔芋感染病毒病,进而叶片皱缩、花叶,甚至萎蔫死亡。

2.3.2 形态特征

蚜虫属于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蚜和有翅蚜之分。有翅蚜有单眼,无翅蚜无单眼。有翅蚜前翅大,后翅小,翅端部有翅痣。蚜虫的触角呈圆圈形,腹管呈管状,尾片呈圆椎形、指形、剑形。身体半透明,大部分是绿色或是白色。

2.3.3 发生规律

蚜虫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适宜温度(24~28℃)和相对湿度在50%~85%时,非常适宜蚜虫的发生和繁殖,蚜虫为无性繁殖,雌性蚜虫生下来就具备生育能力,3~5d繁殖1代,1年能繁殖10~30代,一生繁殖50~70只,世代重叠共存。

3 魔芋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3.1 农业防治

3.1.1 轮作

换茬轮作是降低魔芋地下害虫发生率最为有效的手段,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3.1.2 整地

冬前深翻30cm冻垡,春后结合土壤消毒,土壤配施充分腐熟的粪肥,除草整地。及时清捡整地时带出的虫体,整完地立即撒施土壤消毒药剂。

3.1.3 套种驱虫植物

蓖麻素对蛴螬成虫有毒杀作用,魔芋播种后可在魔芋田边、垄边套种蓖麻。韭菜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可在魔芋田边搭配种植韭菜,利用韭菜挥发的气味驱散蚜虫,从而减轻蚜虫对魔芋的为害。

3.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羽化期和发生盛期增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糖醋酒水(配比3∶4∶1∶2)诱杀成虫。在蚜虫盛发期,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黄板选择中黄色,悬挂高度离植株20cm左右,每间隔2m悬挂1块黄板。设置防虫网,一般选择40~60目防虫网,有效保护魔芋不被害虫侵染。

3.3 化学防治

3.3.1 地下害虫防治

在冬闲时节整地时施入5%辛硫磷颗粒剂,用2~3kg·667m-2可毒杀蛴螬。或用2.5%敌百虫粉剂2.0~2.5kg·667m-2与20~30kg·667m-2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到地块中并中耕,以毒杀地下害虫。

3.3.2 地上害虫防治

7—8月是芋双线天蛾、斜绿天蛾、豆天蛾等幼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魔芋病害的发生高峰期,这个时期需要重点防治魔芋虫害。生产上可以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50%啶虫脒乳油3000~50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药剂喷施时,要均匀喷雾,避免漏喷。施药时间7~10d,一般连续施药3次即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可交替轮换施用不同的药剂。

3.4 生物防治

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虫害防治。如,在芋双线天蛾卵盛期,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或在田间投放螳螂、鸟类、蛙类等有益生物防治芋双线天蛾幼虫;在蚜虫盛发期,可适量向田间投放蚜虫天敌,如七星瓢虫、草蛉等,有效灭杀蚜虫。用150亿cfu·g-1·667m-2卵孢白僵菌粉剂400~800g拌细土(1∶10~20)均匀撒施在田间,并喷水1遍,可使蛴螬致病而死。用150亿cfu·g-1·667m-2球孢白僵菌原粉粉剂400~800g或150亿cfu·g-1·667m-2绿僵菌原粉粉剂1000g,按菌剂∶洗衣粉∶水为1∶0.2∶100的比例配成稀释菌液,喷施魔芋植株可防治芋双线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幼虫。

4 小结

魔芋虫害是直接影响魔芋病害发生的诱因,同时也是魔芋病害的传播体,二者相互影响。各类害虫造成的伤口为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魔芋植株的通道,同时带伤口的魔芋植株为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场所和营养,加速其对魔芋健康组织的破坏。因此,虫害作为病害的诱导因素给魔芋生产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生产上不仅要重视魔芋病害,更要重视魔芋虫害。本研究介绍了魔芋主要的虫害种类,并从农业、物理、化学以及生物4个方面阐述了魔芋虫害的防治方法,为魔芋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大田魔芋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金针虫天蛾蛴螬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寻找中国“蜂鸟”
天蛾科在西藏的地理分布
夏玉米当心金针虫为害种子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麦田金针虫防治措施
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
蛴螬提取物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组织ET-1表达的影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属种检索表暨福建新纪录种名录(鳞翅目:天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