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理性和经济性的配电房选址设计分析

2023-11-28张金衔

四川水泥 2023年11期

张金衔

(福建文山伟业电力咨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配电房泛指配电室与变配电所,多由高压室、变压器以及低压室组成。为促使建成后的配电房具有均衡分配电能作用,应在选址设计环节出具完善的设计方案,以指引相关人员按照既定方案落实配电房施工内容,进而保证配电房建设质量符合要求。作为重要配电场所,首先需立足经济性与合理性原则开展工程设计,同时,为进一步实现节能目标,还应加强整体结构合理布设,促使配电房工程实现良性建设[1]。本文基于合理性和经济性对配电房选址设计进行分析。为增强该次配电房选址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选取金禾·五福雅居(东苑)10kV配电工程为案例展开具体分析。

1 工程概况

金禾·五福雅居(东苑)10kV 配电工程属于小区新装类型,预计申请容量为8000kVA,建设期间拟在中间接头井前后各留5m电缆。该工程区域内共有855套住宅,296 套住宅建筑面积在91~140m2以内,且配置822个停车位,采用一户一表供电方式。为最大限度保障配电房建设质量并控制工程造价成本,要充分考虑选址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2 配电房选址合理性设计

2.1 基于电能负荷选址设计

在金禾·五福雅居(东苑)10kV 配电工程中,选址设计根据用电申请资料测算负荷,发现配电工程实际所需负荷量为9600kVA,包括走道照明以及消防用电负荷等。住宅区域容量为3344.4kW,商用容量136.29kW,公共区域为1015.63kW。因此,在配电房选址时,需综合考虑整体负荷需求,根据住宅、商用、公共三个区域的用电负荷程度合理选取配电房地址,并采用双电源配置方法对住宅基本配置容量进行确定。根据相关规范,建筑面积60~90m2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多为8kW/户,90~140m2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为10kW/户,大面积(>140m2)住宅,要求配置20kW/户容量;而且连接的公共设施也要按照40~60W/m2负荷密度予以设计,针对地下停车场连接的公共设施负荷密度为15~25W/m2;住宅区油变容量多低于630kVA。干变容量低于1250kVA,实际设计中也在要符合规范要求[3]的基础上,按照配置容量对配电房选址进行优化。

2.2 基于配电房设施选址设计

(1)基于降噪选址设计。配电房至少应设计成3.9m净高标准,同时,应避免配电房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选址设计时要求配电房与住宅区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变压器设施安装的周边应装设降噪格挡,以净化配电房运行环境。

(2)基于建筑面积选址设计。在住宅区面积超过7000m2但未达到13000m2时,配电房至少应为60m2或90m2。要保证配电房中设施布设合理,通常包含一排与两排布设方式,其中变压器设备最多可以实现一台共建设施,具体设计规范如表1 所示。若设计的配电房周边建有电缆沟,要求配电房地坪抬高后与梁底至少形成3m 间距,如若连接电缆桥架,要求其地坪相距3.2m以上[4]。

表1 配电房布局尺寸标准

(3)基于配电设施选址设计。首先,配电房的配电设备要求远离卫生间等易出现积水情况的区域。该配电工程以矩形面积叠加设计方式控制配电房建筑空间,其开关站宽度多设置为4.5m 与7.2m 左右,以形成2个矩形,整体面积需超过120m2。环网室的建设应实现4m 宽与7.2m 宽矩形叠加设计,整体面积应在80m2以上。新建配电室至少以4.5m 和7.2m 宽的矩形进行叠建,以此实现合理布局目的。另外,移动发电机组需0.4kV 应急电源接口设计,使配电房内部设施都能和谐地分布在指定位置上,提升建成后管理的便捷性。

2.3 基于电气均衡选址设计

(1)基于电气设施分布设计。配电房内部电气设施对自然风、自然光有所要求,且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不宜暴晒,这就要求配电房选址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区采光、通风条件。在该配电工程中,综合考虑电气设施运行要求而采取朝南设计。

(2)结合电气设计要求。为了建成后配电房可以满足电气系统运行需求,选址设计时需兼顾电气设计,如该工程中专门在六号楼与一号楼北侧预留两台变压器安装位置,其负荷容量为1600kVA,可预留80%充电桩提供电气服务;至于出线柜设计应配备与之配套的开关,并将开关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设计值设置在30%配变容量以内,其功率因数高于0.9;而电气桥架搭设高度设为2.5m 以上,并在电气设备箱周边预留80cm 间距,以使供配电箱与电气设备保持稳定连接状态。与此同时,配电房部分变配电设备需为充电桩提供电能,故在配电房选址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配电房与充电桩的距离[5]。

3 基于经济性的配电房选址设计

配电房选址设计除要重点考虑上述合理性设计内容外,还要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主要通过对比各设计方案的数据,客观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最终选择最优方案执行。

3.1 变压器投资对比

由于该工程负荷容量实测值较高,故可从变压器容量方面出具两套不同方案,通过容量设计标准判定经济性指标。所谓经济性指标多指总投资额,除了传统评估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的评价指标外,还需结合变压器设施投资效益,判断变压器是否属于合理配置。针对该工程提出2 种方案(见表2),结合相关数据对比结果确定该工程适用于10kV 高效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变压器作为配电房重要设施,如若能围绕变压器设施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节省变压器投资额。为提升用电安全性,还要考虑设施配置质量,以性价比较高的设施为主,从根本上提高配电房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只有控制好变压器容量,才能从细节处控制投资额,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表2 变压器选配方案对比

3.2 选址方案对比

完成配电房变压器选配设计后,进一步从选址角度展开经济性设计分析。案例工程中,出于经济性考虑共设计2 个选址方案。其一,在负一楼设计统一配电房,为所有楼层提供供电服务,系统单向供电,以255m 为最大供电半径。其二,将配电房选址至负一楼,供电服务提供至22层,同时于22层再设置配电房,用于高层建筑供电,该方案同样为系统单向供电,以162m为最大供电半径。

采用上述负荷计算方式进行测算,并对电压压降、电能损耗进行对比,再进行两种选址方案的配电房投资数据估算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装机容量均为1000kVA;(2)方案一与方案二的配电房占用面积分别为440m2、525m2;(3)两者的最大供电距离分别为255m、162m;(4)方案二的初始投资成本比方案一的投资成本低119万元,而产生该差异的原因在于方案一电压损失较大,需大范围调整线缆选型;(5)方案二的系统损耗比方案一低8.73kW,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为方案一供电距离较远,产生较大损耗。

通过对比发现选址方案一的配电房占地面积最小,但配电房位于负一层,供电服务范围广泛,在较远的供电条件下,所产生的电压损失较大,与配电房经济性设计目标相悖,而方案二的经济性优势更强,将配电房分离设计,虽略微增大了配电房的占用面积,但在投资成本、损耗量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所以方案二具有更强的经济性。

4 确定配电房选址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电能负荷、设施设备、电气结构后,配电房选址设计时要求配电房能够全面覆盖各区域(商用区域、住宅区域、公共区域),同时,按照设施运行要求,朝南设置配电房,实现选址设计的合理化。从经济性层面来看,以变压器后期运行的经济性为切入点,对配电房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增设一台变压器的方式控制配电房后期运行成本。在具体选址方案设计中,最终将配电房设置于单栋建筑的负一层与22 层,其中负一层配电房用于服务建筑22层以下的用户,而22层配电房用于高层供电。在该工程项目中还需考虑充电桩的供电情况,而单栋建筑设置两个配电房的形式可较好地满足充电桩运行。此方案较好地完成了配电房的合理性、经济性选址设计。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房选址设计作为配电房工程建设重要设计内容,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基于合理性与经济性原则,针对现存问题明确优化设计方向,具体可从电能负荷设计、布设电房设施、结合电气设计、对比方案数据等方面着手,实现良好的选址设计,为供电系统后期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