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河道景观带建设中地域文化的融入与表达研究

2023-11-28张艺能

四川水泥 2023年11期

张艺能

(福建艺景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镇河道的景观带营造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乎城镇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更关乎城镇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1]。目前在城镇河道景观带营造方面,国外注重生态优先,强调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如一些国家通过制定湿地保护政策,推广节能环保设施等措施,实现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2];还有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如意大利威尼斯的运河景区、美国纽约的哈德逊河公园等,通过挖掘和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近年来,国内各地在城镇河道景观带营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通过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镇河道景观带[3]。本文以晋江市内坑镇九十九溪右汊生态公园为例,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城镇河道景观带营造的理念、目标、策略和实践,为同类城镇河道景观带的营造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建设背景

九十九溪起源于南安大旗尾山,由南安官桥镇流入晋江西北部的内坑镇,穿越晋江境内多个镇区汇入泉州湾。它是晋江市境内最长的河流,人口集中,洪涝灾害对社会影响面广,市政府重视九十九溪上游河道的整治工作,将河道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有序地夯实“河长制”工作成效。

1.2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位于晋江西北部的内坑镇九十九溪上游双溪支流右汊河段,长度约4.5km,河口宽23m,河道堤岸为“生态联锁块护坡+重力式浆砌石挡墙”的复式断面形式,整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向于内坑深圳村、葛洲村、砌坑村三个村庄,河道水系生态基础较好。河道沿岸以生态农业为主,少量种植大棚和温室,以及部分未开发的荒杂地,属于生态非敏感区,右岸为3m 宽透水砖步道,左岸为5m 宽的泥结石土路面(即机耕道)。根据防洪标准,右岸10 年一遇,左岸3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5.46m),连通两岸的交通桥有6座。右岸沿线埋设有石油天然气管道,涉及到的场地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均无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 地域范围内设计危害管道安全的内容。

1.3 工程建设目标

根据现场勘察分析,整条河段沿线视域开阔,生态风貌基础好,动物种类多,周边交通便利,陆续吸引不少民众到此活动;但也面临着文化设施配套不足、绿化缺少、休闲参与空间缺失、环境管理与保护引导意识薄弱等问题,未能形成良好的河道综合整治目标,民众对环境体验感反馈一般。该工程以造价投入少更新效应大为出发点,重点遴选沿线十个地块设计范围,总面积约为31370.11m2。

根据市级部门和镇级总体要求,加强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和“河长制”示范成效,通过提升设计实现九十九溪右汊整体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塑造集文化、健身、休闲、观赏、教育等功能廊道,有效地提升民众爱护环境和水生态空间保护意识,丰富民众生活,提升民众幸福感。

2 城镇河道景观带建设的基本理念

2.1 导入文化讲述故事性景点

内坑镇是晋江市老区革命基点镇之一,红色革命传统深厚,乡镇产业发展良好。以红色文化、党建特色、廉政治理、民俗艺术、河长制宣传等元素串起一条“讲好地方故事”的人文景观线,消除沿线长度单一感,增添河道沿岸的地域文化和教育内涵。

2.2 保持自然修复生态性廊道

以流域整体生态修复为根本,尊重场地现有条件,保持沿岸环境与河道的生态连续性以及动物多样性,同时注重与村落风貌、农田风光等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市树市花和当地树种配置为主,自然再造“道、田、景、水”元素融为一体,恢复河流生态廊道,让生态环境引领民众爱护生态空间。

2.3 整合功能打造综合性空间

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特色的优势,融入休闲性与互动性,把握植物层次和视野,将亲水观光、生态科普、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文化体验等多样化内容融入场地,提升空间利用度,实现水域环境改造的价值链[4]。

2.4 注重更新突出经济性环境

根据项目的狭长型和分散式场地特点,采取“实用精美、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微造景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与实际状况,主材以本地材料和闽南建筑材料为主,合理布置给排水和电气设施,不建设大牌坊、大雕塑、移植大型树种,拒绝大兴土木,在保障总体造景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约工程造价和工期。

3 地域文化的融入与表达

项目以“绿水清风,人文内坑”为主题,依次分为“幸福内坑、和谐内坑、腾飞内坑、红韵内坑、多彩内坑、廉政内坑、平安内坑”七个文化景点。其中,“幸福内坑、和谐内坑、腾飞内坑”景点分布于深圳村,“红韵内坑、多彩内坑”景点分布于葛洲村。“廉政内坑、平安内坑”景点分布于砌坑村,各景点布局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与村庄及村情相结合,以写实和写意方式展现生态条件与文化特色,达成“统一有序、相得益彰”整体主题效果。

3.1 仿生文化

3.1.1 鱼文化

“幸福内坑”景点场地位于工程起点,分为左右岸对望的两个地块,每个地块均有两棵中型榕树,树形较饱满优美,河道内鱼类众多。以榕树和鱼类为原型,取之“年年有余、双龙戏球”谐音寓意,融入鱼形、祥云、甘露等寓意吉祥的符号,形成“鱼跃门、云归处、水凝滴、祥步云”四处节点,将“鱼”雕塑、观鱼台、祥云台、“水滴”凳、“龙”雕石印章等元素分布于节点中,并且铺装材料以鱼鳞形砖材为主,局部点缀卵石拼花图腾和圆形云刻图案汀步,配置台湾栾树、凤凰木、垂柳、红千层、小叶紫薇、含笑球、红花继木球、黄金叶球等乔灌木,以及红叶朱蕉、硬枝黄婵、翠芦莉、雪茄花等地被植物,增添一番鱼跃龙门、繁花似锦的“幸福起点”场地氛围。

3.1.2 蝶文化

“和谐内坑”景点位于左岸临水区域,地势低、亲水性好,在机耕道另一侧是开阔田园种植(见图1 所示)。场地内原是一片野趣的草花,还有翩翩飞舞的蝴蝶,提炼蝴蝶图案作为整个平面设计,让蝴蝶形态美落实到园路、汀步、小品、花池等细节造型上,尤其在核心区设计集观赏焦点和蝴蝶栖息功能的“蝴蝶谷”假山石,并且在机耕道沿路设置六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蝶”宣传栏,形成“蝶恋花、蝴蝶谷、花间游”三处节点。在园路上以卵石拼花为主材,局部点缀透水砖材料,在场地高差界面上采用毛石材料干砌矮挡墙;植物以保留原有植被为主,适当补植香樟、垂柳、三角梅、花卉地被等绿化树种,让民众在生态野趣和浪漫花镜中迷恋游走,或在蝶形园路上奔跑,一览“花间蝶舞”的和谐景象。

图1 “和谐内坑”改造前后对比图

3.1.3 鹭文化

“腾飞内坑”景点紧邻右岸步道,是闲置荒草地和白鹭时常逗留区。设计以“振鹭于飞 于彼西雍”词意展现“一群白鹭冲天起”的奋发景象。整体平面构成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以“鹭台闽韵”轴线表达头身尾部位,主要由闽韵景观门、鹭台广场、“白鹭”雕塑等元素搭线,以“溪畔展翅、聚缘齐飞”两翼节点表示翅膀部位,主要由观景平台、景观铭石、特色石雕与坐凳等元素组成,神似生动有趣。同时,考虑沿线服务民众需求半径和人流量情况,设置第一处16.5m2生态公厕设施,整体样式参考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现状原有良好植被均保留,加以种植黄花槐、凤凰木、红叶李、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黄金叶球等乔灌木树种,地被植物为花叶假连翘、毛杜鹃、红背桂、硬枝黄婵等。人行走于优美的动势情景中,亲近地感受内坑人民奋力腾飞、爱拼会赢的精神风貌。

3.1.4 十二生肖文化

“平安内坑”景点位于项目终点,紧邻砌坑村庄,周边场地空旷,无遮阴设施(见图2 所示)。平面布局以“同心锁”为基本形式,融入十二生肖元素,形成“岁岁平安”主题。设计“心心相印”小品、“白鹿献福”石雕、福佑亭、生肖园路、十二生肖石雕、风铃景墙、枯山水、片岩景石、石板汀步、石凳等景观内容。绿化树种以盆架子、小叶紫薇、凤凰木、香樟、碧桃、四季桂、扶桑、罗汉松桩、三角梅球、红叶石楠球、黄金叶球等乔灌木为主,搭配金边龙舌兰、花叶山菅兰、红叶朱蕉、鹅掌柴、红背桂、毛杜鹃、蜘蛛兰等地被,注重植物层次和视线,与村庄生态界面和周边农业种植基地相协调。每当傍晚时分,民众在此可以瞭望众多白鹭飞翔归巢,听到清脆的徐徐风铃声,行走其间接受大自然和岁月时光的眷顾,体验平安永伴心间。

图2 “平安内坑”改造前后对比图

3.2 红色文化

3.2.1 党建文化

“红韵内坑”景点紧临城镇疏解公路主干道,也位于项目中间段,是主要人流量出入口(见图3所示)。场地内现有三棵胸径20cm 的芒果树和三个砖砌树池,周边范围是两处生态池塘和一排菩提行道树,环境观感基础好。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将火炬、锁芯、船形、五角星等符号提炼到“忆往昔、传颂扬、观今朝”各景观节点,有序地分布“烽火内坑”广场、入口铭墙、宣誓广场、“不忘初心”雕塑、“时光隧道”长廊、传承广场、“红星高照”雕塑、“红飘带”坐凳、“梦之船”小品、时代先锋墙、特色党建宣传牌、红色步道等创意元素,塑造“传峥嵘岁月、扬前程风帆”主旨。设置第二处50m2生态公厕,方便和满足群众使用需求。植物保留现有芒果树种,补植缺失的菩提树,搭配木棉、凤凰木、洋紫荆、鸡冠刺桐、锦叶榄仁、秋枫、四季桂等乔木树种,以及三角梅、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红叶朱蕉、红背桂、雪茄花、龙船花等灌木地被植物。让广大民众在园地休憩的同时熏陶党建文化教育,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成为内坑革命老区基点镇的户外展示窗口之一。

图3 “红韵内坑”改造前后对比图

3.2.2 廉政文化

“廉政内坑”景点位于砌坑村区域河道两岸的荒废地,周边为成片规模农业种植基地,日常人流量较多,并且场地内埋设有长度110m 的石油管道线路(见图4 所示)。设计提炼中国文化四君子(梅、兰、竹、菊)和茶文化符号,分别对应“严以修身、淡以明志、廉以养德、勤以为民、茶以养廉”五个节点,打造“清风廉韵”的廉政文化休闲园。园内主要有“廉”字雕塑、“廉”溪、清风廊、“算盘”景墙、“梅兰竹菊”文化墙、勤政台、“饮水思源”装置水景、明镜桥、“茶壶”花坛、“明志”步道、“俭廉”步道、“法”字小品、荷花塘等景观元素,以及设置第三处16.5m2生态公厕,同时设计内容符合石油管道保护法规定。植物配置以垂柳、凤凰木、台湾栾树、秋枫、洋紫荆、红千层、四季桂、扶桑、红叶李、三角梅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红叶朱蕉、翠芦莉、毛杜鹃、硬枝黄蝉、红叶石楠、满天星、马樱丹、荷花等树种。在这里,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置身于园中深深感受到“廉政初心树品格、清风拂面杨正气”的良好氛围。

图4 “廉政内坑”改造前后对比图

3.3 闽南艺术文化

“多彩内坑”景点位于葛洲村村道入口区,紧挨着电力厂长度为189m、高度5.5m的挡土围墙,也是一块狭长杂草地,场地内地下横跨长度为195m 的石油管道。根据场地限制条件,充分利用电力厂挡土围墙界面,主要设计有休闲壁廊、闽南戏曲彩绘墙和建筑花窗景墙,局部结合休闲平台、文化小广场、艺术花池和景石,将生硬感界面变成休闲艺术长廊。休闲平台以仿古六角砖铺地,园路均采用仿闽南六边形汀步石,尽可能减少硬质性面积。在允许种植范围内点植树种组织景观视线,主要配置有小叶紫薇、大叶紫薇、鸡蛋花、四季桂、大叶伞、绿竹、红花继木球、黄金叶球、翠芦莉、蜘蛛兰、毛杜鹃等树种。整个设计内容符合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 地域范围内无种植乔木等深根植物和建筑构筑物,让原本闲置缺陷场地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变成一处休闲活动场地,人在此处驻足能够领略到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文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与城镇河道景观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通过将当地的地域文化与城镇河道景观带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城镇河道形象和环境,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这也是一种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晋江市内坑镇九十九溪右汊生态公园河道景观带融入仿生文化、红色文化、闽南艺术文化,通过对“幸福内坑、和谐内坑、腾飞内坑、红韵内坑、多彩内坑、廉政内坑、平安内坑”七个景点进行景观设计分析与创意思考,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让生态河道及沿岸环境得到更好地改善保护和利用,提升了绿色农业生产与观光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和服务人民群众活动需求,较好地提高了地方生活幸福指数。该工程获评2018年度泉州市星级河道,有效地推动了城镇河长制建设成效和宣传美誉度,成为广大民众日常户外交流与活动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