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思考

2023-11-28类淑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年7期
关键词:院所仪器资产

岳 琦, 类淑霞, 杨 丽, 王 晋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 100038;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37)

0 引言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1]。这类资源主要包括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科学数据等庞大的科技资源及其保障体系[2-3]。科技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位置保障[4-5]。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资源调查工作”)是围绕上述资源开展的全国性、系统性、基础性的调查工作,旨在摸清财政投入形成和高校院所拥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家底、年度动态变化和年度运行使用情况,为相关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6-8]。自2008 年起,科技部、财政部每年持续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为《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重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布局与建设等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2018 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开展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主要聚焦科研管理中表格多、报销繁、牌子乱、检查多、数据孤岛等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并固化形成制度成果[9-10]。在减表行动方面,重点在各类报表的整合精简、减少了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因此,资源调查工作必须在保证调查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指标,优化调查流程,完成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工作要求。

2021 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以“立足现有基础、加强数据共享、推进工作协同、强化数据应用”的总体思路,立足以往工作基础,在调查范围优化、调查流程完善、调查数据库升级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范围的优化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调查对象是财政资金投入形成配置在我国主要的理工农医类高校和科研院所内的原值50 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因数量较少,可采用逐个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科学数据产生渠道主要依托科技计划项目和政府部门长期采集,因此这些数据有更方便的统计渠道[11]。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的资源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资源调查价值差异较大,因此这类资源适宜围绕具体目标和任务开展专项调查。因此,2021 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最主要调查了大型科研仪器这类科技资源。

大型科研仪器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原值、建账时间、产地、国别、类型、运行机时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不同维度分析科研仪器的布局和配置情况。但是,在调查过程中,部分高校院所填报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理解不足,造成填报数据缺乏主动性,只是敷衍地将数据填报完整,满足资源调查系统审核的基本要求,并未真正对单位科研仪器使用状态和年度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梳理,造成填报数据的错误[6,12]。因此,科技部、财政部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协同,将财政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科研仪器数据全部预先导入资源调查系统。这样既实现了高校院所单位的全覆盖,又实现了纳入高校资产管理的科研仪器全覆盖,实现了真正意义摸清高校院所科研仪器底数。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13]。根据《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 号),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装置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门和地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及早年建设诸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等设施。此类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均已按照统一格式纳入了科技部建设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https:∥nrii. org. cn/),因此这类资源的分布、规模、类型、年度运行情况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数据为准。

科学数据主要包括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7 号)的要求,这部分数据已经向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等20 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汇交,这类资源以《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发展报告》为准。

1.2 调查工作流程的完善

以往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与其他调查工作调查方式一致,采用人工手动填报方式进行。这种调查方式随意性较大,资源调查系统无法根据数据对填报人员进行有效约束,造成填报质量直接取决于高校院所填报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往年的调查数据存在产地、国别、仪器原值等信息不准确问题。整体上看,中央级高校院所填报数据质量高于地方高校院所的数据质量,地方高校院所填报数据质量高于企业的数据质量。

2021 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调查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预先将财政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科研仪器数据导入资源调查系统,高校院所填报人员只需要补充仪器运行机时和对外服务机时两个数据。这样就将原本科研仪器相关的30 余个指标削减为2 个指标,既极大减轻了高校院所填报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资产数据的仪器原值需与财务明细账一致,仪器原值金额、产地、国别等信息就更加准确,整体上提升了调查数据质量。

1.3 调查数据库的升级

虽然全国高校院所的科研仪器全部纳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理论上科研仪器数据全部均可以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获得。但是因两系统的单位部署和具体仪器信息存在不一致,因此数据库的对应和升级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对应主要包括4 部分,分别是调查单位、仪器分类、具体仪器和调查指标的对应。

(1)调查单位的对应。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院所,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对象是法人单位,因此存在一个高校院所对应多个法人单位的情况。因此,主要根据财政的预算体系层级,将往年资源调查涉及的2500 余家高校院所逐个匹配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实现了单位的对应。

(2)仪器分类的对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科研仪器均以资产的形式纳入统一管理,资产分类采用了《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进行分类。其中科研仪器主要集中在仪器仪表(2400000)和专用仪器仪表(3600000)两大类。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科研仪器分类主要依据国发〔2014〕70 号文中对于科研仪器的分类,包括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 类。因此,以科研仪器分类为基础,建立与《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中科研仪器分类的对应关系。

(3)具体仪器的对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最小的记录单元是资产卡片,部分单位仍然存在以会计记账明细科目作为资产名称记入资产管理系统的问题,造成大量资产信息难以识别辨认。按照已掌握往年仪器数据和资产卡片数据,根据仪器原值、仪器分类、关键字等方式,确定60%以上的科研仪器科研在两数据库中实现初步对应。其余科研仪器仍需要填报单位逐条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调查指标的对应。根据往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指标,将单位名称、主管部门、仪器名称、取得方式、财务入账时间、仪器原值等调查指标均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找到对应指标。此外,仅保留仪器年运行机时和年对外服务机时2 个指标由高校院所进行填报。

2 调查数据的应用

2.1 优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配置

针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重视资产购置轻视日常管理、部分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财政部门认为科研仪器作为一种使用效率可被度量的资产,在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最大化方面可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希望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掌握全国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仪器年度运行使用数据。这项工作有助于在当前财政资金吃紧的形势下,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将节省下的经费用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仪器购置的经费来源主要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购置专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经费(包括双一流学科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经费、“985 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211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等渠道。科技部、财政部通过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工作,优化高校院所的仪器购置经费,避免科研仪器低效使用、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地方科技和财政主管部门也参照科技部、财政部的做法,开展了地方新购科研仪器查重评议工作。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14]。围绕科研仪器资产管理流程,可以通过优化在用资产管理、推进资产共享共用、加强资产调剂、实施公物仓管理、开展资产出租或者处置、探索资产集中运营管理等方式,有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2.2 强化重点学科领域科研仪器的保障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科研设施、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作为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的组成部分,要瞄准集成电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深海深地、空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布局,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突破、科研成果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整体而言,我国2500 余所高校院所已拥有超过12.6 万台(套)原值50 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总原值超过1800 亿元,科研仪器的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接近1000 h,科研条件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买得起却用不好的情况,仪器购置盲目“求大”“求新”,而不注重配备高水平仪器实验人员和维修保养团队[15]。

经梳理,我国高校院所高端科研仪器主要包括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加速器质谱仪、三维原子探针、x 射线断层成像系统等。这些科研仪器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部分仪器仅能从国外单一厂家采购[16]。同时,具备高水平操作这些仪器的实验队伍和维修队伍极度匮乏,大多数实验人员只能按照仪器厂商说明和演示方法进行简单的基础操作。相比于国外科研机构,我国高校院所高端仪器的科研产出不足。因此,下一步应围绕这些高端科研仪器,集中优势实验队伍,打造高水平的国家大型科研仪器中心。这些中心将成为高水平科研仪器的应用基地、实验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关键领域仪器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基地。

2.3 加强对仪器自主创新的支撑

科技部主要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原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诸如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等其他专业领域项目对科研仪器自主创新进行资助。这些项目主要关注两类科研仪器,①是进口品牌依赖度高,全国仪器进口量大的仪器;②是诸如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高频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高端卡脖子仪器。

国产科研仪器因数据稳定性差、可靠性差、性能指标较低等原因,导致国产科研仪器难以进入高校院所。近些年各类科技计划仪器项目产生了一批国产仪器自主研制成果,这些自主研制仪器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同类科研仪器水平,但因缺乏权威、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评估,造成国产仪器难以向社会推广。

经过梳理和研究,目前广州禾信、聚光科技、上海天美等国产仪器厂商的部分科研仪器完全可以满足高校院所科研需求,已有一些科研仪器得到了高校院所用户的认可。因此,下一步应进一步分析高校院所国产科研仪器配置和使用情况,分仪器领域和区域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国产科研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将着力推广国产科研仪器,实现科研仪器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

3 总结与展望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已经开展近15 年,这项工作为摸清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家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的工作。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期,调整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布局和配置将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对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化产生重要影响。

(2)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要根据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将全国性资源的普查周期加长,可考虑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5 年周期进行调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科学数据均可依托现有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等渠道获取相关数据。调查的重点应更聚焦在社会和科技界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诸如国有企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状况,中央级转制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状况等问题。

(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数据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增强。①由于基础数据采用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数据,部分高校院所填报资产信息时有数据错误和漏报的情况,但这些错误信息长期以来并未进行修改,造成资源调查的基础数据错误。②资产和科研仪器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存在多张资产卡片对应一套科研仪器和一张资产卡片对应多个科研仪器的情况,虽然填报系统具有相应的功能,但部分单位并未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梳理。③科研仪器运行机时数据的填报仍然存在随意性和缺乏规范性,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省市高校院所和中科院、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高校院所已经对科研仪器的信息化自动化使用配备了刷卡器和二维码,实现了机时的自动记录。

(4)科技部与财政部通过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建立了科技部、财政部针对中央级高校院所新增科研仪器数据的交互机制。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等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已经通过建设省级科研仪器在线服务平台和省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建立了各省科技、财政科研仪器与财政资产的交互机制。

猜你喜欢

院所仪器资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