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2023-11-26周文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艺术价值

周文

摘 要:美术创作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常德非遗文化资源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底蕴。常德市的非遗资源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常德市的非遗资源及其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文化遗产+现代艺术”的创新模式。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创作体验,探究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能够大大丰富美术创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加强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结合实际的美术创作体验,深入探索地方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美术创作;艺术价值;非遗文化资源

注:本文系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CSP23YY53)研究成果。

一、常德非遺资源及其价值

(一)常德非遗资源的概况

常德市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其非遗资源极为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常德的非遗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传统民间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等多种形式。截至2022年,常德拥有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7个省级非遗项目。

1.传统戏剧——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又被称为常德喀喀戏,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它流行于沅水、澧水流域及湘北鄂南毗邻地区。该剧的主要唱腔曲调采用了正宫调,并借鉴了沅水号子和当地山歌的某些特色唱法,同时使用假嗓翻高八度来唱句尾,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域和音色突然出现强烈反差的声腔形式,乡民用土语形容为“喀喀”,意为不平坦。

2.传统戏剧——常德高腔

常德高腔为常德汉剧高、昆、弹三大声腔之一。它在本地乡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明代的弋阳腔、青阳腔等早期戏曲声腔,并逐渐发展成熟。常德高腔主要流行于西洞庭区、武陵山系、辰水和沅水流域,还远及鄂西南和黔东一带,1986年改名为武陵戏。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是常德高腔最为兴盛的时期。然而,随着弹腔南北路的兴起,常德高腔逐渐走向衰落。《祭头巾》《思凡》《两狼山》《双猴斗》《程咬金娶亲》等剧目是常德高腔的代表作品。

3.传统曲艺——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一种流行于常德、桃源等地的民间曲艺,主要以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弦乐器作为伴奏,因此被称为“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最早起源于明代江苏、浙江等地流行的时调小曲,是一种民间说唱表演艺术形式,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内容丰富,可以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型故事,也可以演唱短小精悍的段子。

4.传统曲艺——鼓盆歌

湘北大鼓(鼓盆歌)是流传活跃在湘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湘北大鼓最早称为“孝鼓”,是一种为悼念亡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俗称陪亡人。湘北大鼓语言以湘北地区方言为主,语言通俗生动。传统大鼓唱本多为五字或七字句,现已发展成长短不限的新句式。道具为一面牛皮鼓,有的配有唢呐、月琴等乐器伴奏,特殊节目还配有锣、钹等。湘北大鼓唱腔属板腔体,一般分引腔、悲腔、柔腔、快腔、急腔等。

5.民间音乐——澧水船工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是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而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是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为主题的一种音乐节奏较强的传统民间音乐。澧水船工号子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大多是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比较通俗。澧水船工号子具有丰富的音调、复杂的节奏变化、多声部的音乐织体,是中国劳动号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6.传统美术——桃源木雕

源远流长的“桃源木雕”雕刻流派形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在京城曾声名远播。精湛的桃源木雕作品兼具大气与俚俗,刀法细腻圆润,特色鲜明,深受世人喜爱。桃源木雕承袭了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大气而不失细腻,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念,造型夸张而非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桃源木雕与19世纪西方毕加索等人创造的“立体画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桃源木雕的问世要早数百年。从雕工技艺上来看,桃源木雕主要包括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上百种刀法技艺,每种刀法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让人称奇。

(二)常德非遗资源的文化价值

常德的非遗资源体现了常德市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非遗资源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常德市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德非遗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常德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事迹相融合,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并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研究常德非遗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加强对常德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并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常德的非遗资源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现了其文化价值。

1.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常德市的非遗资源历史悠久,传承至今。这些资源凝聚了当地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底蕴。例如,常德麻质画、桃源木雕等非遗项目具有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承历史文化

常德的非遗资源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资源既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以花鼓戏为例,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它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3.拓展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非遗资源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经过不同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重要的艺术创作源泉。例如,石门的土家山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不断进行创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方式。

常德市的非遗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当地文化和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历史,还能够为美术创作提供无限的灵感和资源支持,推动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对这些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迫切需求。

(三)常德非遗资源的艺术价值

常德的非遗资源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非遗资源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文化内涵,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支持。在美术创作中,非遗资源能够为艺术家提供独创的灵感和原材料,同时赋予美术作品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常德市的非遗资源中,花鼓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戏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家可以对花鼓戏的人物形态、人物装饰和历史渊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从而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常德市的非遗资源还包括传统美术、戏曲、传统手艺等多种类型,这些非遗资源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常德非遗资源的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遗产+现代艺术”的创新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种“文化遗产+现代艺术”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元素,使常德非遗资源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对常德非遗资源进行全面挖掘和整理,将其与现代艺术创作进行有机地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为常德市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同时,这种模式也为其他地方的非遗资源保护和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可以在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纯正性的同时,使其得到新的发展和应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资源。

这种创新模式的实践需要相关部门、企业、文化机构和艺术家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扶持;企业可以积极投资非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机构可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促进非遗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艺术作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遗产+现代艺术”的创新模式是一种能够同时传承和创新的模式,将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美术创作者可以为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借鉴与创新:美术创作案例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资源,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并将其与实际的美术创作体验结合起来,深入探究地方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创新发展地方艺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在运用非遗资源的同时,也应注重借鉴与创新,挖掘非遗资源的潜在价值,为美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因此,可以分析几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借鉴和创新。

例如,漆跃辉的壁画作品《桃花源记》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记》故事情节为线索,以常德桃花源的山水为背景,融入楚文化的气息,并运用秦汉石刻、桃源木雕、桃源刺绣等元素作为形式语言。作品采用大面积的水来包围“桃花源”,人物造型纯真拙朴,色彩古朴厚重,营造了一个宁静闲适、悠远古朴,神秘浪漫的人间仙境。该作品为美术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对后续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刘汉文以他最为熟悉的家乡桃源的民间传统湘绣、漆画和木雕为素材,从中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艺术灵感,运用地方特有的艺术图像与西方油画的浑厚表现特点,加上当代的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审美特征、图像特征、文人气质和当代意识的新图像作品。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可以对此进行学习和借鉴。

三、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资源挖掘

(一)常德非遗资源的艺术形象和创作方法

常德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通过对常德非遗文化的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艺术形象和创作方法,进而将其运用于美术创作,创作出更具特色和独特性的作品。常德非遗资源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还能够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美术创作中应用这些非遗资源可以为作品提供无尽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支持,增添更加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美术创作中,可以运用常德非遗文化中的艺术形象,如传统纹样、图案等,为作品赋予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此外,还可以借鉴常德非遗文化中的创作方法和手法,如桃源木雕、绣花等,为美术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技巧和方法,推动美术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以常德桃源木雕艺术为例,其历史源远流长,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器皿、艺术品等领域。其独特的造型、图案和雕刻技法充分展现了常德独有的木雕文化和地方艺术特色。

又如,常德的花鼓戏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其表演形式、剧情故事和音乐艺术等元素展现了常德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

通过运用这些非遗资源,美术创作者能够更清晰地表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例如,在描绘人物形象时,可以借鉴花鼓戏中的造型和表演技巧,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因此,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常德的非遗文化资源可以为作品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使美术创作实现真正的创新,并且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常德非遗资源对美术创作带来的影响

这些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常德非遗资源可以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和资源支持。常德非遗资源具有丰富的材料和元素,可以为美术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可用资源,使作品更富创意和艺术感染力。美术创作者可以借鉴非遗资源中的元素、技艺和艺术风格,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并将其转化为新颖、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第二,常德非遗资源可以赋予美术作品历史和文化内涵。常德非遗资源的丰富性和艺术价值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和资源支持。在美术作品中融入非遗元素,不仅代表着艺术家的个人观点和创意,更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也增强了人们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将非遗资源融入美术创作,可以将地方文化元素更好地传递给公众,使公众对常德非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创作者应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结合实际的美术创作体验,深入探究地方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然而,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困难、艺术家对非遗资源的理解和创新不足等。要加强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鼓励艺术家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地方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常德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实践运用

在实践中,常德非遗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创作。艺术家将非遗文化的主题元素融入作品,创造出富有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例如,通过运用常德的非遗民俗文化元素,一些艺术家将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描绘在绘画作品中,使作品充满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的精髓。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进行实践和创新,推动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他们改进和创新传统工艺技能,使其更适应现代美术表现形式。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将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常德的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实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丰富了美术创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并持续进行实践和创新,以发挥地方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最大艺术价值。

四、结语

常德的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非遗资源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将这些特点融入美术创作,可以创造出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艺术作品,使作品更深入人心,还能提高美术创作的艺术水平。

首先,常德的非遺资源在美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能为美术创作提供全新的艺术形象、创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实用的教材。其次,常德的非遗资源的应用能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艺术作品。通过提取和应用这些非遗资源,美术创作能更清晰地表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最后,常德的非遗资源在美术创作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非遗资源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审美价值,对美术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和分析,美术创作者能吸收其中的精华,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文文.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及应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6):186-187.

[2]李雅楠.美术创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J].北方文学,2017(24):114.

[3]冀昌福.浅析美术创作活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55-156.

[4]陈美榕,王相生.民间美术资源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2(6):48-50.

[5]陈文雷.民间美术图形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44,47.

[6]徐茜.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研究[J].参花(上),2022(11):50-52.

[7]黄彦.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9(9):75-76.

[8]左汉中主编.湖南民间美术全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9]杨和平.湖南音乐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10]朱咏北.非遗保护视野中的湖南花鼓戏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11]孙传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2]林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艺术价值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