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3-11-26张吉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解剖学医学生

张吉星

(山西省中医学校,山西 晋中 030619)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时不断精进医学专业技术。医学生的教育成长中尤其要倍加弘扬担当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1]。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其中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课程思政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战略举措。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开展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报告如下。

1 人体解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具体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此形成协同效应,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协同育人。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知识的目的[3]。课程思政的提出对于广大院校实现育人目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院校进行了课程思政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 医学职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2020 年教育部提出各大高校需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改革。在公共基础课程方面,重点建设一批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对于医学生,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需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热爱医护工作的奉献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对医术精湛的探索精神[3]。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所以更加要在教育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1.3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人体解剖学概念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最先接触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和奠基石,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但目前《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学制短,课程多,课程教学时数较少,如何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有效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一直是教学热议的话题。

2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1 完善教学目标,修订《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标准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依据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建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方法以及载体途径。其中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为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同时将“健康中国”观念融入至学习和生活当中,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2 深挖思政元素,丰富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需要有效处理好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关系,遵循“适时、适合、适度”原则。“适时”具体是指将思政元素融入人体解剖学的时机要恰当,做到和知识点的学习的无缝对接;“适合”是指选择的思政目标和内容要合适,能与学习的知识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适度”是指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比例要恰当,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思政元素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或过少的思政元素降低了教学效果等情况的发生[1,2]。

2.2.1 将爱国主义和课程教学相结合 如讲授绪论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尸体解剖的工作记录;在两宋时期,宋慈著作的《洗冤集录》已经对解剖学知识予以详细描述;在清代道光年间,王清任编著的《医林改错》则描述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等。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解剖学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对解剖学有重要贡献,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2.2 将传承工匠精神和课程教学相结合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体现,主要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工匠精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医学操作技术存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情况,《人体解剖学》的实验课程开展中可以就精益、专注等内容开展课程思政融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具发展情况介绍。使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认识到,医学学习不仅需要扎实掌握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同时也需要及时吸取医学的新进展,并能不断地总结经验,精益求精、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教师需要重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在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让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教育共同开展。

2.2.3 将培育职业素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国,并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讲解呼吸系统肺的结构特征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抗疫斗争,感受众志成城抗疫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遵守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患者服务,为社会献力,为健康事业奉献。同时将身边的真实事迹与学习知识点相结合,特别是将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王学诗、“最美乡村医生”贺星龙等优秀校友的感人事迹告诉学生们,以此来使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得到充分激发,进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2.4 将培育科学素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增长,同时也让其学会如何适应、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学会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色彩[4-6]。在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参观生命科学馆,开展生命教育相关座谈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尊重、敬畏、爱护、感恩生命,结合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高尚职业情操。

2.3 建立人体解剖学思政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改革的首要阵地。课堂思政主要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两者虽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却紧密相连[7]。其中课堂理论教学方法包括:a)案例式教学法:采用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且在对临床真实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的解剖学知识,感悟德育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b)体验式教学法: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临床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充分领悟职业道德。该内容应注重强调院校特点,通过院校自有的科学馆、学生社团、校外学会组织开展活动,如:①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生命科学馆,并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人体的精密、人体的美;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产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观点,为今后投身医学事业筑好基础。②开展以人体解剖学为主题的活动,例如解剖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学习能力。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红十字志愿服务、遗体捐献纪念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服务理念,提升学生人文关怀能力。

2.4 完善立人体解剖学思政教学评级和考核机制

定期对学生从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目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考核。例如,首先通过对学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以此来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完成程度的评价以此来综合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目标达成情况,做到课程思政评价的具体化和完整化[1,2]。

《人体解剖学》开展课程思政,能有效促进医学生良好医风医德形成,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但课程思政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需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思政元素的目标、教学方法等,建立集科学、人文、专业精神为一体的课程。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解剖学医学生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