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的一种植物学课程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2023-11-26段婷婷

花卉 2023年20期
关键词:植物学标本植物

段婷婷,李 进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0 引言

创新创业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不断进步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为主的教育[1]。高等教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这就决定了高等院校务必将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 年5 月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的重要举措[2]。当前,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开设的课程是否顺应的国家的要求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3]。

植物学课程实习是高校生物类、农林以及中医药等专业学生在学习植物学课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对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运用课程知识探索自然界的过程。通过课程实习不仅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扩大和丰富学生的分类学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然,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4]。然而,许多高校的植物学课程实习被长期固定的验证性教学模式所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创新创造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也陆续积极的展开了植物学课程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试图探索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期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5]。

1 植物学课程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植物学课程实习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延伸。通过实习,学生学会对分类知识加以运用,能够形成完整的专业思想体系。目前,植物学课程实习虽然也经过了一定的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植物学课程实习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是单纯的认识常见的植物。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植物学课程实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本科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该课程学习,并认为只是理论课的辅助部分,未认识到通过实践可以将理论内容升华。特别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有很多植物识别软件,如形色植物识别手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APP)、花伴侣APP、发现识花APP和微软识花APP 等,可以在没有任何植物学知识的前提下,学生通过扫描植物,快速的了解到植物的名称等信息,这使学生学习心态消极,认为可以完全不听老师讲解,利用这些软件就能轻松识别植物。殊不知,这些软件自身具备一定使用前提,并不能完全正确地识别所有植物,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相关科属植物的特征也未充分总结,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只是抄袭志书或者网络上的物种描述,极其缺乏对植物资源进、植物种类开发利用价值和保护等知识的整合学习,整个过程缺乏主动性,因此不能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1.2 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植物分类学一直以来主要建立在植物的形态特征上,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分类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如细胞学、孢粉学、化学分类法以及分子分类法等。特别是现阶段的由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PG)建立的分类系统,依据植物的基因组信息,建立的APG 分类系统,相比传统的分类系统有较大差异,且更趋近自然。然而,该系统真正被教师应用于教学的却很少,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愿做任何改变,用以前的基于形态分类的系统已成为习惯;另一方面,很多新教师也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在简单的分类水平上,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种名、所属科属以及形态特征,而学生围着老师转,机械地听老师讲解记录,这只是一种验证性的教学,缺乏对学生技能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学生得到的仅仅是表面层次上的一些零星的知识,层次浅、知识面窄,识别的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也十分有限,没有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3 课程考核方式片面

课程实习成绩的考核,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传统的植物学课程实习考核方式,通常以学生制作标本的数量与质量、认识植物种类的数量和实习报告为考核依据。制作标本的方法靠教师讲解与演示其主要过程为主。然而合格的植物标本,其制作过程烦琐,需要注意的细节繁多,仅仅口头讲解根本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在实习中通常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并不能均在实习过程中参与标本制作,有的学生通过互换、赠送等方式获得标本。学生认识物种的方式,很多是通过突击,死记硬背植物的生长位置,简单的形态特征的方法记忆一些植物,而植物的性状通常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变异范围,所以仅用以上方法从根本上达不到掌握的程度,也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撰写的实习报告,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明显,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难有创新。从总体上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让学生接受生硬的知识,而极少让学生自我探索,从而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使得实习效果不理想。

1.4 专业实习指导高质量教师队伍人数不足和实习资料库匮乏

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高素质教师队伍来支撑。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陈旧的课本知识上。还需要自身紧跟社会的步伐,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从而无形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思维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将各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与分类方法带入课程当中,让学生理解这些分类系统各自的优缺点。同时,学校没有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指导水平有限。在实习过程中,一般为了保证实习效果,通常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学生人数维持在10 人左右,然则如果教师人数少,不得不多将更多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组,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在标本制作上,老师也极少参与学生的制作标本的过程,由于制作标本的工具有限,十多个学生公用一份制作工具,学生参与度低。此外,实习指导资料匮乏,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多年来,图书馆馆藏的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以及广东植物志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实习需要。还有,也缺乏校园实习基地的软件建设,如《校园植物名录》以及院校自编的《实习指导手册》等。

2 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种野外实习模式改革

植物学课程实习作为农林院校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充分的培养。

2.1 转变学生思想,充分认知学科重要性,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清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学生明确植物学课程实习不仅是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提高面临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其次,适当阐述一些实际工作常识以及人才竞争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入在植物分类学上著名的人物和事迹,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如早期的一些分类学家,如钟观光、胡先骕、秦仁昌等,介绍他们在植物分类学中的事迹以及成就,介绍世界上著名的植物标本馆,以及它们各自使用的分类系统,以及标本馆的重要使命和作用等,而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学期课程开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调整与提高。

2.2 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的改革

农林专业的特点就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对大自然不断的探索,而这种在探索中学习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业想法、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好的途径[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专题调查,如常绿与落叶植物、入侵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或者让学生自拟课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建立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在实习中共同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各种准备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内部日常分工、记录、拍照、采集、压制标本、干燥和制作标本、鉴定植物等工作,每个步骤都要求各成员积极参与,虽各有分工,但每个人的工作都不可缺少,这样在完成实习后,就会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和认同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先提出自己调查某个专题的方案,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理解团队的重要性,每天将采集来的标本进行鉴定,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的目标,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教学以认识记忆植物的种类为主要内容,但绝大多数学生仅为了应付考核,死记硬背植物名称,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但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可以加入很多其他的内容:如不同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的分布特征,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入侵植物分布以及入侵途径,传播方式,种子库,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季节性植物的变化等等,从而极大的丰富课程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小组分类知识竞赛、小组汇报等各种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2.3 深化课程考核方式

要充分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就必须制定更完善的考核体制。实行改革后的实习成绩,需要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要结合实习课题内容、过程、完成情况等,可从以下4 个方面进行考核:①课程实习的参与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参加野外实习活动的态度和实习中的表现等评分,包括遵守纪律、出勤率、实践中的互动、完成实习的各个环节等情况。②实践操作技能,包括课题的创新性、学生文献查阅和植物检索能力、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沟通协作能力,标本制作的过程与制作质量情况等。③实习报告以及科研论文的完成情况,依据学生实习结束后完成的实习报告质量以及分组进行扩展内容教学的科研课题进行评估。④植物分类竞赛以及小组课题汇报情况等。各个指标设置不同比例的分值,通过多维度的评判体系进行衡量。

2.4 促进指导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完善实习指导材料的编制

实习指导老师与指导材料是课程实习效果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课程实习中专业的指导老师的人员配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顺利完成实习的关键,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引进相关专业新教师的同时,应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植物学任课教师、实践课程教师以及实验员等等。此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学习科学前沿,引入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中,让学生能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另一方面,贴切的实习教材和资料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积极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校园和实习基地进行软件建设,如对校园与基地的植物进行采集,压制,制成标本,建立实习地的标本库;编制实习地的植物名录和检索表;编制适应自己学校的实习指导书等。

3 结语

植物学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有着特殊的学科地位,也是相关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接触较早的实践学习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该课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为学生素质提升构建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平台。在实习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关爱自然的道德情操。因此,重视和改革植物学课程实习,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植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总结和研究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野外实习效果,也为以后的相关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植物学标本植物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